向校园霸凌SAY“NO”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已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生的心理闭锁性,导致其表露于外的内容减少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对隐藏于学校的霸凌行为进行干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尝试与探索。本文以校园心理剧作为切入点,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关系霸凌;校园心理剧;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5-0034-03
  一、故事情景切入
  2017年3月份的一天,初中部的一位女生小妍(化名)走入了心理辅导中心,了解到她因为得罪了班里比较霸道的一位女生,这位女生联合班里的其他同学排挤她,这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她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内容如下:
  从预备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因为得罪班里比较霸道的一位女生,她联合其他女生排挤我、嘲笑我、孤立我,在每一个我出现的地方,教室内外、走廊上下,都会蓦然喊叫起来。
  那个女生会当着同学的面骂我贱;她们玩的时候,只要我走过去,她们就会走开;她们在说话的时候,我走过去,她们就会停止说话。我又羞又恼还要假装若无其事。
  我为什么不曾反抗?我试过,只会让自己遭受更大的排挤,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流泪,这会引来她们的一阵讽刺。内忧外困到这种程度,我却跟家人一个字也没提起,宁愿晚上自己躲在被窝里哭泣。
  霸凌极大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一定是因为我成绩不够好,因为我不会做人,因为我又胖又矮又丑还戴了眼镜。听的烂俗的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嫌之处”,像密密麻麻的毒箭,铺天盖地射得我无处可逃。
  看到这封信,我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校园霸凌是儿童青少年中反复出现的、存心的、实力不均的一类特殊性攻击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言语霸凌、身体霸凌和关系霸凌。这三种霸凌往往一起出现,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所出现的主要的霸凌行为进行类别区分。这位女生所遭遇的主要以排挤、孤立为主,霸凌个体利用同伴中的社会关系来达到伤害意图,这就是关系霸凌。关系霸凌相比其他两类更为隐秘,但危害性更大。
  二、分析寻找对策
  关系霸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遭受霸凌的学生表现出抑郁、失眠、注意力分散、自尊心下降等症状,学生可能逃学、厌学;对于霸凌者,霸凌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制止,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他师生人身安全的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霸凌行为的持续发生也是其日后暴力犯罪的征兆。霸凌行为的发生对霸凌双方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一个潜在的消极因素。
  感谢这位女生主动寻找到老师,但在学校中,更多的学生选择三缄其口,特别是当她们遭遇到关系霸凌时。如何对这些隐藏在校园中的霸凌行为进行干预,需要学校重视起来,主动进行探索。
  三、校园心理剧介入
  关系霸凌中欺负者、被欺负者与旁观者往往是一个整体,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达不到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心理辅导效果,我决定用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冲突、烦恼等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往往自己编,自己演,把现实中无法表达的冲突呈现出来。
  (一)剧本、演员招募
  本次校园心理剧主题为“向校园霸凌SAY
  ‘NO’”,但剧本我希望由学生自己参与创作。我利用心理课广而传播,并在网络上找了一些优秀的校园心理剧放给学生做参考。学生踊跃报名,我有意将小妍及与其霸凌相关的几位同学吸收进来。
  演员招募完成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校园心理剧剧本的创作过程。她们根据发生于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创作,把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具体的事件呈现了出来,大量的霸凌事件呈现在大家面前。心理教师让大家为其中的人物起了名字,如下:宁夏—被霸凌者,白梦潔—霸凌者,易小小—旁观者,林楠楠—旁观者,南笙—心理教师。每周四在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对她们的剧本进行修改,经过多次的探讨之后,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剧本。
  (二)剧本排练
  剧本完成后,心理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紧锣密鼓的剧本排练当中,每周抽出一节午会课的时间,在我校的录播室进行排练。刚开始学生羞涩紧张,心理教师鼓励她们将生活中的感受呈现出来,她们逐渐能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卸下伪装,展示出了真实的自我,演出那种孤立与被孤立的对立感,体会被孤立的痛苦,并演出旁观者的后悔与自责。在一遍遍的排练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放得开。
  (三)剧本演出
  终于到了演出的日子,心理教师邀请我校六年级全体学生以及德育处的几位领导观看。演出地点:学生小剧场。
  第一幕
  宁夏和易小小在教室外走廊里走着,白梦洁故意走到他们身边撞了一下。
  宁夏:你干吗呀?(略带不满)
  白梦洁:咦,还干吗!(嫌弃、讽刺)
  然后宁夏与易小小走到座位上。
  白梦洁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向宁夏扔过去。(挑衅)
  白梦洁:不要在老子面前吐口水。
  宁夏:我没说什么呀?(看向白)
  白梦洁:信不信我一巴掌扇死你!
  宁夏:你来呀,你来咬我呀。(将脸伸过来)
  白和宁起了冲突。
  旁观者甲、乙:哎,要杠起来了,杠起来了!(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旁观者丙:你们别起冲突,别,别……
  第二幕
  白梦洁和班里的几个女生一起聊天,宁夏想跟她们一起,宁夏走过去。
  宁夏:你们玩什么呢?(卑微、祈求地)
  白梦洁:我们干吗要你管,与你有关系吗?
  白梦洁示意她们几个走了,宁夏呆呆地站在原地。
  宁夏:(内心独白)她们为什么不愿意跟我玩,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他们不理我,她们这么听白梦洁的话,曾经她们受欺负,我都来安慰她们,为什么这次却没人来安慰我?   林楠楠:宁夏,对不起,白太强势,我们也没办法,白会问我们为什么还跟你玩。
  备注:第二幕心理剧运用了“独白”,“独白”中被霸凌者中途停止演出,跳出剧情外,这样的当众表达具有诱发和唤醒内心体验,并使被霸凌的痛苦体验清晰化的作用。虽然大家在表演校园心理剧中,能够产生一些感受,但这种感受呈一种模糊状态。独白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清晰,并使这种体验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日后学生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
  第三幕
  宁夏求助心理教师,把她的心事告诉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南笙决定对她们班的这种情况开展一节心理课。
  心理教师引导大家玩无家可归的游戏。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圈,心理教师站中间,大家按照顺时针走动,并和心理教师一起唱“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要开花,开了几朵花”,这时心理教师说“开了七朵花”等,并请有家和没家的同学分享内心感受。活动中的紧张感营造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不想落单,心理教师尽量有针对性地喊,这样可以让较多的同学体会到落单的孤单、焦虑感。
  宁夏在第一回合中有家,白梦洁没有家,心理教师请她们分享感受。
  南笙:有家的感觉怎么样,宁夏?
  宁夏:感觉很温暖。
  南笙:白梦洁,没家的感觉怎么样?
  白梦洁:看到别人都有团体,自己没有,没家感觉很孤单,特别不舒服。
  第二回合,白梦洁有家,易小小、宁夏没有家。主持人请她们分享感受。
  白梦洁:有家感觉很温暖,感觉很幸福。
  易小小:没家感觉很失落、特别孤单,我现在特别能体会宁夏当时的感受,(流下泪来)我要跟宁夏说声对不起。
  林楠楠:我也要跟宁夏说声对不起,以前我伤心的时候,宁夏总会过来安慰我;宁夏难过的时候,我却置身事外,没有给予她支持。她当时一定非常难过。(流泪)
  白梦洁:我也认识到自己以前太嚣张了,不该那样对宁夏。宁夏你还愿意回来吗?
  易小小:宁夏,丢失的那一角还能回来吗?
  宁夏:家无时无刻都有,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我一直都在。
  宁夏走过来,大家拥抱在一起。
  备注:“无家可归”这个游戏是很多学生情感转变的关键点,不仅被欺负者长期遭受排挤、被孤立的情感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欺负者也恍然大悟,明白了她以往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旁观者也认识到她们看似无意的行为,对被欺负者产生的影响。
  第四幕
  大家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和好如初。她们相约一起去完成最近的板报大赛。
  四、成效分析
  本次《向校园霸凌SAY“NO”》校园心理剧活动获得学生及老师的一致认同。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闭锁性明显,虽然其心理更加丰富了,但其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校园心理剧为校园霸凌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一)校园心理剧对参与者的作用
  在编写、排练及展演的过程中,参与者相互之间经过沟通,彼此打开了心房,达到了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目的。事后小妍表示,和她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感觉最近开心多了。因为事情是亲身经历的,她们把内心的不满和情绪通过角色表达出來,获得了情绪的疏解。
  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非常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感悟、领悟,另一方面生生之间相互影响,达到朋辈心理辅导的目的。
  在本次校园心理剧中,心理教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换角色,每个人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另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旁观者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当时行为的反思,这有助于旁观者做出有益的行为。
  (二)校园心理剧对观看者的影响
  观看者看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着自己的情景展现在面前,在观看时可引发较深的感悟和深度思考,使认知得到调整,从而促使现实生活中行为改变的发生。
  观看者具有带入感,能够站在舞台角色的角度体验角色的处境和内心情感,增强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台下隐藏的欺负者,其僵化的自我中心特点得到改善,当其体会到被欺负者的感受,与被欺负者产生相同的体验时,她才会明白将采取怎样的行动与态度。
  有时观看者也会产生距离感,将自我和角色剥离,当舞台上的角色与我们生活中的角色被区分开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了角色差距,产生“噢,原来这样”或“哦,我该这样做”等感受,进一步为现实中的困境找到出路。
  (三)本次校园心理剧对我校日后工作的启发
  校园心理剧以艺术的形式来反映学生的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相比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功能,扩大校园心理剧的辐射面,通过表演和观看演出的过程使学生和家长都能从中获益,增进理解,拉近距离,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模式。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农学校,上海,201503)
  编辑/巨明珠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增长,以高丽营一中为例,初二全年级借读生占学生总人数的近33%。初一年级借读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0%。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学习习惯较差,学业较
[关键词]故事;心理辅导;词汇分享   团体活动室里时而寂静无声,时而笑语连连,时而群情高昂,时而掌声雷动。一场团体辅导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走进活动室,投影屏幕显示着团体辅导的主题活动内容:“连词编故事”。   1.从下列20个词中任意选择5个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故事。   梦想、执着、鼓励、潮水、游戏、称赞、亲情、失眠、危险、郁闷、快乐、压抑、天堂、兴奋、惬意、厌烦
每逢春节,工会主席老刘都很忙——准备和分发员工大礼包。虽不过是些南北货、炒货,但员工盼着呢。而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周邈,关心的不是礼包是红包,红包的大小决定他接下来是欧洲游还是东南亚游。“90后”陆恬更干脆,自去年年底,她就宣布业务暂停,“云游”去了,因为没有单位管着她。  作为社会重要细胞的“单位”,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中国式单位萌芽于上世纪40年代末,成型于50年代,强化、巩固并扩大于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心理效应  小学语文的复习课教学,有别于新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往的复习课,往往都是教师唱主角,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听起来却枯燥乏味,复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不好。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在教学策略上加以改进,我还尝试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心理效应的作用,调动学生复习的积
苏北老兄:得《温暖的汪曾祺》一册,漫读一过,颇有所感。曾祺弃世十年矣。还有人记得他,为他编纪念文集,这使我感到温暖。也许我的感觉不对,今天记得曾祺的人正多,只是未见诸文字、行动。年来闭户索居,耳目闭塞,为我所未见、未知。总之,曾祺身后并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响,依然绵绵无尽,这是肯定无疑的。  先说他的作品。除了流誉众口的《受戒》等两个短篇,我的感觉,足以称为杰作的是《异秉》(改本),能撼动人心
〔关键词〕课堂行为;积分制;心理课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辅导课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提上日程,心理辅导课蓬勃开展起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鲜明特点,也有着新兴学科的“难言之隐”。  一、心理辅导课的特殊性  首先,心理辅导课是解决关于自我的问题,重在自我体验和感悟。既然是个体自身的问题,就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既然是体验和感悟,就不是靠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创设一定的
The article How to Make Congress Work Better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in Time on Dec 1st 2020, mentions that every few decades, Congress comes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it needs to fix itself. For the la
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集体获奖名单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职教科  北京市西城区职成教中心德育教研室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  北京市顺义德育教研室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浙江省德清县教科所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研与培训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教育局  重
〔关键词〕考试焦虑;负向思维;正向资源;考前辅导  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心慌意乱、忐忑不安,他们非常害怕考不好,非常在乎考试成绩,每当成绩下滑就会非常痛苦、非常恐惧。比如本文中的这位大男孩小叶(化名)。小叶是一名高三年级复读生,身体素质不错,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他高高的个子,身体匀称,看起来很壮实。他性格内向,来到辅导室时情绪非常低落,说话的声音很轻,有气无力。脸色苍白,神情苦闷。“我
〔摘要〕“三小研究”,以“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为切入点,在新课程改革的众多研究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开展心理活动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策略研究的出现,让我聚焦心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细节,从空到实、从抽象到具体,开始开发小策略。而小策略背后的故事,是对自己实践的梳理与反思。策略虽小,但是在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课堂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