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中彩那天》一课,同学们都清楚,如果中彩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这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呢?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如《大仓老师》一课中,当春美对“我”的发言表示异议,并明显表现出歧视同学的倾向时,大仓老师在黑板上“若无其事”地写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大仓老师的这一举动,和学生平时所见老师的行为有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自我的对照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体会到大仓老师的“若无其事”,实际上是对春美无理言行的无声的批评;他之所以把“俺”字写得格外大,实际上是对我无声的、坚决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大仓老师为人的正直、公平和慈爱。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又如,在《大仓老师》一课中,当大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这一情景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情形简直是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学生们都有着丰富的相似的学习体验。我就利用这一体验做文章:先请个别学生读,再请其他同学评议,看看是否读出“争先恐后”的味道。就这样,学生在读中自然地进入角色,并在读中很好地理解了“争先恐后”的词意,进而水到渠成地运用这个词语。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都得以提高。
  3.以生活的辐射 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张石匠拜师》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就以《张石匠后传》为题,让学生续写课文。由于这件事故事性强,又切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深刻。在他们的续文中,既有“艺无止境”的哲理,又有刻苦学习才能练就过人本领的体会,还有做人应虚怀若谷、不骄傲自大的认识。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收稿日期:2011-08-14
  
其他文献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体会到一些心得,概括为“五个善于”。  1. 善于悟    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都很高。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由于其内容非常难懂,除了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体会,
期刊
现代教育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学习过程”,都是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所在。 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在不少高中生眼里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学生厌学,老师也难教。本文作者在经历了几年的政治教学后,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加上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试图从构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片段入手,从而为广大政治教师的精彩教学作一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兴趣;课堂;学生;成功   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新课改后,教育的功能不再是局限于传承文化,还应该包
期刊
学校管理工作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这是现代学校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核心集中在校长的管理理念和行为上,新课程标准在学校中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校长实施怎样的管理方略。  1.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师为本”,树立
期刊
1.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学生英语写作难在哪里?对于初中生而言,中文写作还不熟练,正确的写作方法还在培养过程中,对英语写作。  1.1学生要面对写作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了解本民族文化与非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由于我们学生所处的中国文化背景,所受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语写作中经常应用“主题(topic)+述题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发挥朗读的优势,大胆地带着学生读书
期刊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阅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我们读的文章够多了,我们的眼界才够开阔,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1. 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嚼出那微妙的滋味。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在读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时间很是吝啬,总是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期刊
1.教学课题 《立体画—纸制浮雕》  2.教学时间 1课时  3.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形的认识,他们对手工制作有浓厚的兴趣。立体画--纸制浮雕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此我把纸制浮雕作为校本教学题材。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体会、制作,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感受纸制浮雕的艺术美感和获取成功的愉悦,还能热心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和事物,感受到生活与艺术
期刊
我校以《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为根本,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全校教师在学习理论、积累经验、反思过程、研究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引导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六步互动教学模式”。  我校为了将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全校教师共同探究下,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课
期刊
1.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提供保障 “凡是属于智力以外的因素,我们统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理想、信念、兴趣、需要、荣誉感、求知欲等,如果一个中学生没有理想,缺乏强烈的动机,对事物没有兴趣,即使他的智力再好,任何成功也将和他无缘。所以在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智力因素发展的初中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提供保障,是我们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