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盛时期,在我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熠熠闪耀,苏颈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武担山寺》是苏颈二度入蜀为官期间所作,从个人经历来看,苏颞因政治恶钱事件影响,在开元八年罢除相位而出任礼部尚书,此后开元九年到十二年,两度出任益州长史,由经历的转变下而心静有所变化。
关键词:苏颞;《武担山寺》;佛教语汇
苏颋(1370-727),字延硕,唐京兆武功人,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长子,在初唐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文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武担山寺》是苏颞二度入蜀为官期间所作,该诗文中运用了佛教用语来吟咏爱情,同一般的诗文及苏颋以往的题材都有所差异,所以本论文主要对其中的佛教用语进行赏析,如下为该诗全篇:
武担山寺
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
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
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
一、《武担山寺》背景简述
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开元九年至开元十二年,苏颋两度人蜀人益州长史,有记载称其期间存诗二十七首。于第二次入蜀时间,郁贤皓《唐刺史考》、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其中皆认为开元十一年苏颋重入蜀,《武担山寺》诗中所提,武担为蜀王妃墓,石镜为妃墓的象征,可说明该诗成作于成都,故,可明确《武担山寺》为苏颞在蜀中所作。
二、《武担山寺》中佛教语汇赏析
《武担山寺》题名虽看似平常,但其实大有来头。武担山低处成都市西北角的北校场内,是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相传,该墓冢是古蜀国国王为纪念已故的爱妃,故派遣五丁去其爱妃故乡武担山至成都筑坟,后世将所筑坟茔称为“武担山”,另有别称“石镜寺”、“咒土寺”。所以,整体而言,武担山是古蜀国王为纪念其故去的王妃而所修筑的坟茔,更多是其爱情的见证,即为苏颋《武担山寺》题名的基本来源。
首联“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主要描述武担山的自然环境,清脆苍然,下有清泉,其中“坟山”即武担山,交代该墓的墓主。
颔联“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中,上阕“鳖灵时共尽”中的鳖灵即为传说中的古蜀国王,即“鳖令”;下阕“龙女事同迁”中,龙女是传说中龙王的女儿,另有一说是观音身边的龙女则是婆竭罗龙王的女儿,八岁时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形象成佛,我国的佛经故事中龙女形象广为流传,也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从我国的社会事实来看,龙女的形象是逐渐演化来的,龙在我国长久的历史中代表着尊贵的形象,追溯至先秦时代时并没有明确的龙女形象,但也为其最终在我国出现奠定了基础,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印度那伽故事的传人,所以龙女故事的产生在本源上伸手佛教的影响,且还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文人审美习惯等的影响,逐渐从印度佛教那伽故事中丑陋、低人一等的动物而演化成我国文人心目中深情、高贵、美貌而富有的女子,如《柳毅传》中的龙女,其公认为中国龙女中最美形象之一。所以,在我国龙女是美好的形象,象征着善良和美,值得讴歌和颂扬。所以回归至《武担山寺》中例,龙女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形象。所以,整个颔联可以理解为古蜀王连同那个时代的消亡,并且在歷史的推进下连同那些美女也走下消亡,而发展至唐朝时,只有见证了古蜀王和其爱妃爱情的武担山依然存在,侧面反映爱情的长长久久,历久弥新。
颈联中的“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对颔联中爱情永恒的感叹更行深入。其中的“松柏”具有四季常青的特点,长久以来被当作坚贞的象征,就上阕来看,其说明了古蜀王与其爱妃的爱情,甚至于连武担山上的松柏也受到感动而哀痛。下阕的“幡花”也可作“幡华”,其为供佛时所用的彩花,“福田”同“幡花”均为佛教用语,整个颈联应用佛教用语,歌颂爱情的生生不息和长久不灭。
尾联“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镜石”本质同武担山一样见证了古蜀王与其爱妃的爱晴,“法轮”是佛教所用的一种譬喻,佛经中也称“梵轮”,主要由“法”和“轮”合力而成,在佛教中,其原意为“佛法之论”,充分显示了佛法的威力无边。在佛教佛法的传达中,将佛法成为“转法轮”体现了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如佛法的永不停滞、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以及象征佛法圆满无缺,所以,在佛语中,“法轮”由永生不灭的象征,在该阙中的镜石“长与法轮圆”通过鲜明的佛学象征表明爱情永生不灭的形象。
由此可见,苏颋《武担山寺》为作者在蜀中在了解相关传说得到同时感慨爱情而作,但较之唐代常见的爱情诗歌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甚至于较之自己先前所作爱情诗文也有明显区别。相关记载中,苏颓此前也写过《和郭主簿春日有所思》、《春晚紫微省直寄内》等爱情诗,其写作中咏物、喻人,直叙胸臆,却均无一如《武担山寺》般采用佛教用语来歌颂爱情,所以,一定程度上,这首诗是苏颋,甚至唐代爱情诗作的“奇葩”,象征意义明显。
三、结束语
古往今来,爱情是文学作品创造中永恒的话题,唐朝作为诗歌的繁盛时期,才子倍出,歌颂爱情的篇章浩如烟海,但鲜少有作者将佛教用语融入爱情的描述中。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落后,信奉虚无缥缈的传说,佛教亦有忠实的信奉者,甚至于封建统治者将其奉为神明,所以,苏颋在《武担山寺》中应用佛教用语描写爱情,很鲜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尊重,尤其在了解古蜀国王为纪念爱妃而建坟茔的情怀后,以后世人旁观者的角度歌颂爱情的忠贞和矢志不渝及生生不息。所以,在描写过程中,应用佛教用语能够更加深切的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和其心内的感动,含义表达更为迫切和慎重。
关键词:苏颞;《武担山寺》;佛教语汇
苏颋(1370-727),字延硕,唐京兆武功人,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长子,在初唐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文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武担山寺》是苏颞二度入蜀为官期间所作,该诗文中运用了佛教用语来吟咏爱情,同一般的诗文及苏颋以往的题材都有所差异,所以本论文主要对其中的佛教用语进行赏析,如下为该诗全篇:
武担山寺
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
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
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
一、《武担山寺》背景简述
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开元九年至开元十二年,苏颋两度人蜀人益州长史,有记载称其期间存诗二十七首。于第二次入蜀时间,郁贤皓《唐刺史考》、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其中皆认为开元十一年苏颋重入蜀,《武担山寺》诗中所提,武担为蜀王妃墓,石镜为妃墓的象征,可说明该诗成作于成都,故,可明确《武担山寺》为苏颞在蜀中所作。
二、《武担山寺》中佛教语汇赏析
《武担山寺》题名虽看似平常,但其实大有来头。武担山低处成都市西北角的北校场内,是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相传,该墓冢是古蜀国国王为纪念已故的爱妃,故派遣五丁去其爱妃故乡武担山至成都筑坟,后世将所筑坟茔称为“武担山”,另有别称“石镜寺”、“咒土寺”。所以,整体而言,武担山是古蜀国王为纪念其故去的王妃而所修筑的坟茔,更多是其爱情的见证,即为苏颋《武担山寺》题名的基本来源。
首联“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主要描述武担山的自然环境,清脆苍然,下有清泉,其中“坟山”即武担山,交代该墓的墓主。
颔联“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中,上阕“鳖灵时共尽”中的鳖灵即为传说中的古蜀国王,即“鳖令”;下阕“龙女事同迁”中,龙女是传说中龙王的女儿,另有一说是观音身边的龙女则是婆竭罗龙王的女儿,八岁时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形象成佛,我国的佛经故事中龙女形象广为流传,也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从我国的社会事实来看,龙女的形象是逐渐演化来的,龙在我国长久的历史中代表着尊贵的形象,追溯至先秦时代时并没有明确的龙女形象,但也为其最终在我国出现奠定了基础,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印度那伽故事的传人,所以龙女故事的产生在本源上伸手佛教的影响,且还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文人审美习惯等的影响,逐渐从印度佛教那伽故事中丑陋、低人一等的动物而演化成我国文人心目中深情、高贵、美貌而富有的女子,如《柳毅传》中的龙女,其公认为中国龙女中最美形象之一。所以,在我国龙女是美好的形象,象征着善良和美,值得讴歌和颂扬。所以回归至《武担山寺》中例,龙女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形象。所以,整个颔联可以理解为古蜀王连同那个时代的消亡,并且在歷史的推进下连同那些美女也走下消亡,而发展至唐朝时,只有见证了古蜀王和其爱妃爱情的武担山依然存在,侧面反映爱情的长长久久,历久弥新。
颈联中的“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对颔联中爱情永恒的感叹更行深入。其中的“松柏”具有四季常青的特点,长久以来被当作坚贞的象征,就上阕来看,其说明了古蜀王与其爱妃的爱情,甚至于连武担山上的松柏也受到感动而哀痛。下阕的“幡花”也可作“幡华”,其为供佛时所用的彩花,“福田”同“幡花”均为佛教用语,整个颈联应用佛教用语,歌颂爱情的生生不息和长久不灭。
尾联“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镜石”本质同武担山一样见证了古蜀王与其爱妃的爱晴,“法轮”是佛教所用的一种譬喻,佛经中也称“梵轮”,主要由“法”和“轮”合力而成,在佛教中,其原意为“佛法之论”,充分显示了佛法的威力无边。在佛教佛法的传达中,将佛法成为“转法轮”体现了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如佛法的永不停滞、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以及象征佛法圆满无缺,所以,在佛语中,“法轮”由永生不灭的象征,在该阙中的镜石“长与法轮圆”通过鲜明的佛学象征表明爱情永生不灭的形象。
由此可见,苏颋《武担山寺》为作者在蜀中在了解相关传说得到同时感慨爱情而作,但较之唐代常见的爱情诗歌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甚至于较之自己先前所作爱情诗文也有明显区别。相关记载中,苏颓此前也写过《和郭主簿春日有所思》、《春晚紫微省直寄内》等爱情诗,其写作中咏物、喻人,直叙胸臆,却均无一如《武担山寺》般采用佛教用语来歌颂爱情,所以,一定程度上,这首诗是苏颋,甚至唐代爱情诗作的“奇葩”,象征意义明显。
三、结束语
古往今来,爱情是文学作品创造中永恒的话题,唐朝作为诗歌的繁盛时期,才子倍出,歌颂爱情的篇章浩如烟海,但鲜少有作者将佛教用语融入爱情的描述中。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落后,信奉虚无缥缈的传说,佛教亦有忠实的信奉者,甚至于封建统治者将其奉为神明,所以,苏颋在《武担山寺》中应用佛教用语描写爱情,很鲜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尊重,尤其在了解古蜀国王为纪念爱妃而建坟茔的情怀后,以后世人旁观者的角度歌颂爱情的忠贞和矢志不渝及生生不息。所以,在描写过程中,应用佛教用语能够更加深切的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和其心内的感动,含义表达更为迫切和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