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制作活动是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创设充满想象力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帮助幼儿体验主题式制作带来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制作活动;兴趣;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制作氛围,让幼儿有宽松的制作空间、浓厚的制作兴趣,使之爱上制作活动便尤为重要。
一、营造节庆活动的氛围,萌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皮亚杰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在幼儿园内,教师注重营造氛围,给制作活动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和“底色”。通过“低碳环保、废物利用”的理念倡议活动,让家长、幼儿感受到活动的氛围,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收集资料、材料。活动初期,家长、教师共同制作“巧手长廊”,让幼儿在观赏、感受、讨论中,萌发制作兴趣。为了给幼儿提供展示平台,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教师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教室的边边角角,充分利用空间,创设幼儿表现创造的环境。如利用窗台、橱柜、置物架以及悬梁等,展示幼儿的作品。如利用废旧光盘制作成的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用牙膏盒、药盒、牛奶盒、瓶盖、铁丝等做成的双层汽车、变形金刚、楼房等,用易拉罐制作的花篮,还有纸浆相框,形态各异、材料各异的民族娃娃,虽制作不够精致,但处处彰显了幼儿的新奇思维。“你做个纸杯娃娃,我做个盒子坦克”,这种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制作热情。同时,图书区也投入了大量制作方面的图书、图片供幼儿借鉴、模仿。总之,充满创意的环境,更加激发了幼儿动手创造的欲望。同时,手工作品成了幼儿闲暇时欣赏、讨论的话题,他们相互交流、观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了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制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动家长和幼儿随时随地收集各种制作材料,然后把材料投放、归类到“百宝箱”里,改变以往由教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收集材料的负担,避免材料的单一,又使幼儿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触发创造动机和创造灵感。多样适宜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并学会了整理、分类、归纳,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宽松的创作空间,呵护幼儿的创造情感
1.宽容理解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因此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要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言行,在技能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制作活动的兴趣。
2.赏识教育
在制作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再思考、再创造,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3.环境教育
环境中蕴含着隐形教育,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制作活动中要求幼儿认真专注、耐心仔细地完成每件作品,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育幼儿克服困难,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制作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作品,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教师可以将集体活动、自主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地利用场地、材料、时间进行制作活动,把幼儿的选择尽可能地转化为他们的需要。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时间,幼儿都可以自由进行未完成的制作,并且由他们自己决定制作内容以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比如,在大班“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中,幼儿自己拟订制作内容“我们的房子”,然后自主选择制作材料,并设计制作步骤图,让自己和小伙伴一看就明白。有了“步骤图”,幼儿不但知道要干什么,还知道该怎样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制作内容,更加能够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
智慧在指尖流淌,创意在心灵绽放。制作活动搭建平台让多才多艺的幼儿运用手脑,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制作作品。让我们领略他们的创作天分,领略幼儿独特的思想、情感,让创意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耿軍.创造力成就最优秀的幼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制作活动;兴趣;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制作氛围,让幼儿有宽松的制作空间、浓厚的制作兴趣,使之爱上制作活动便尤为重要。
一、营造节庆活动的氛围,萌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皮亚杰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在幼儿园内,教师注重营造氛围,给制作活动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和“底色”。通过“低碳环保、废物利用”的理念倡议活动,让家长、幼儿感受到活动的氛围,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收集资料、材料。活动初期,家长、教师共同制作“巧手长廊”,让幼儿在观赏、感受、讨论中,萌发制作兴趣。为了给幼儿提供展示平台,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教师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教室的边边角角,充分利用空间,创设幼儿表现创造的环境。如利用窗台、橱柜、置物架以及悬梁等,展示幼儿的作品。如利用废旧光盘制作成的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用牙膏盒、药盒、牛奶盒、瓶盖、铁丝等做成的双层汽车、变形金刚、楼房等,用易拉罐制作的花篮,还有纸浆相框,形态各异、材料各异的民族娃娃,虽制作不够精致,但处处彰显了幼儿的新奇思维。“你做个纸杯娃娃,我做个盒子坦克”,这种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制作热情。同时,图书区也投入了大量制作方面的图书、图片供幼儿借鉴、模仿。总之,充满创意的环境,更加激发了幼儿动手创造的欲望。同时,手工作品成了幼儿闲暇时欣赏、讨论的话题,他们相互交流、观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了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制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动家长和幼儿随时随地收集各种制作材料,然后把材料投放、归类到“百宝箱”里,改变以往由教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收集材料的负担,避免材料的单一,又使幼儿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触发创造动机和创造灵感。多样适宜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并学会了整理、分类、归纳,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宽松的创作空间,呵护幼儿的创造情感
1.宽容理解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因此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要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言行,在技能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制作活动的兴趣。
2.赏识教育
在制作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再思考、再创造,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3.环境教育
环境中蕴含着隐形教育,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制作活动中要求幼儿认真专注、耐心仔细地完成每件作品,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育幼儿克服困难,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制作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作品,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教师可以将集体活动、自主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地利用场地、材料、时间进行制作活动,把幼儿的选择尽可能地转化为他们的需要。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时间,幼儿都可以自由进行未完成的制作,并且由他们自己决定制作内容以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比如,在大班“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中,幼儿自己拟订制作内容“我们的房子”,然后自主选择制作材料,并设计制作步骤图,让自己和小伙伴一看就明白。有了“步骤图”,幼儿不但知道要干什么,还知道该怎样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制作内容,更加能够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
智慧在指尖流淌,创意在心灵绽放。制作活动搭建平台让多才多艺的幼儿运用手脑,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制作作品。让我们领略他们的创作天分,领略幼儿独特的思想、情感,让创意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耿軍.创造力成就最优秀的幼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