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子的诗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朵飘来的方向


  我们也偶尔停下来
  看路过的荠菜、小野葵
  它们随意生长,像极了翻开一本植物论
  一列绿皮火车从扉页上轰鸣而出——
  一种带着风声的空寂
  饲养在草原上,有那么一瞬
  我流泪的冲动来源于呼和诺尔湖畔那枚落日
  仿佛我们的孤独被凌空惊起,形成的物种
  因旷远而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素洁,与热烈
  哦。旧掉的尘世,无法走出草原的道路
  ——这个所有云朵飘来的方向
  似梦境,如此获取着又抛下我们

呼和诺尔湖畔


  有一种声音
  在高处是听不到的
  唯有画布内一束或更多的星光
  落座在牧场的勒勒车上
  流星拖曳而过,一些深蓝与深褐色的石头
  类似于一个人赶着整个草原的马群
  远山一样从夜里逃遁掉,而牧鞭
  垂向了草尖和落日
  这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呼和诺尔湖畔
  赛汗塔拉左手腕上缠着湖水的影子
  还站在蒙古包外
  那只迷了路的头羊,那些与羊羔一起
  误闯到天上吃草的小母羊,她都找回来了
  只是星空,向她们弯下了身子

自然的邀请


  它们要飞得更高些
  让自己像一本蓝皮书
  将身体里的大漠放进湖水的封面
  将叙述的耐性变轻、变薄。如一册经文
  在一片白色云朵里潜心诵念
  河道中升腾而起的雾气,到底表达出了什么
  是啊!一群丹顶鹤就是要飞
  像一座山峦那样,是旧石器时代的秋虫
  得到了自然的邀请,是生命的一部分喧响
  在翅膀的扑打声中逐渐深情起来

刺客


  一种轻柔之美,是一块长满青苔的墙石
  把所有的蕨类植物都放到了绝壁上
  被默唱的一首古歌,万物的凝视充满其中
  城门,这只总是在遁世的眼睛
  像一把剑消失的背影,带走了黄歇所有的应和
  依旧不见结尾,说书人将一个故事讲出了薄霜
  最后才成为自己痴情的刺客
  啊。肉体不在了
  灵魂还在。爱不在了,爱情还在
  ——当石头也离开了
  一节古城墙,将夕阳悄悄移进了血液里

风向 


  黑夜的鞭子
  总有几根
  会抽打在我们身上
  在傍晚到来之前
  万物都要保持同一种姿态
  在某一刻
  我们拥有一部分
  向自己
  向一群鳥出售着的欢喜和沉静
  实际上并不需要重复走一条老路
  我们也应该理解
  今天的树影倾斜与风
  要向何处吹

陡峭之音


  陷入冥想,那陡峭之音
  在朴素的占卜中没有留下痕迹
  却已挣脱了月光这座孤单的修道院
  一部分感觉被拦截在路上
  被固化在雾中,被伤心的人说带走就带走
  有那么一会儿,是倾听的枝蔓爬上了墙头
  千年古城墙是一位伟大的乐手
  完成了古战场尚未完成的事:当垛口的碎碎念
  消失的瞬间,人类意念的洪水就轰然退去了
其他文献
隆冬的中华大地被一双筷子夹起  金属的触感是阳光下的战栗  鲸吞与蚕食曾为此得意  高山大河与儿女,一同被铁蹄胁迫  长歌恸哭,为何在故土之上  我们要背负侵略者的歌  将镰刀与斧头举过头顶  浩渺的江波孕育了一艘红船  捍卫,是七月时节挥汗如雨的笃定  一百年的光阴  见证了几代人的英勇与开拓  白杨在北方,以壮士的姿态  红棉在南国,以英雄的名义  如今,这片富饶的土地  只容许以先烈的鲜血和
期刊
红船,从这里起航  吃水线很深  像当时超重的中国  悠闲的八仙桌 太师椅  和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凝重  一应俱全  雨后的阳光 第一次  把湖面撩拨得鲜红如火 那一天  水花握紧了拳头  云朵也握紧了拳头 这艘船上的  年轻人和桌上的  宣言一起  向未来庄严宣誓  随后 这艘注定要驶向未来的游船  载着那一年的文研会、创造社  载着《沉沦》《阿Q正传》《女神》的墨香  载着《饿乡纪程》《共产党
期刊
黄鹤楼  楚天一目楼外江,锦绣河山披新装。  匠心焚火老鹤去,留住森林雕文章。  2007年8月23日写于武汉嵩山极顶  紅墙红尘红雪飞,几多肉身变塔林。  尚武参佛名利客,留下宝剑对禅心。  2007年5月1日写于登封重见云山  完达山下田万亩,七虎林河汗和土。  草舍灶边诗画鸭,而今扶犁牛如虎。  2011年6月13日写于云山农场那拉提草原  胡杨草裙冰山下,毡房弄茶远客家。  骆驼沟中盘龙松
期刊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开始接触新诗创作与研究以来,蒋登科教授在这一领域已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他在新诗理论建设、诗潮与流派研究、散文诗研究、新诗评论以及新诗精神史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至今已出版《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散文诗文体论》《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等研究专著二十余部。蒋登科教授常说,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只能做一些“小事情”,但他的特点是坚持做小事情。在今天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小事情”,已取
期刊
现场  通过命名  我所触摸的事物有了身体  但不一定会获得生命  很可能是推开面前这扇门  然后是另一扇  “万物都是美的”,因为幼稚  我的每一次命名都接近错误  于是,我找来镜子和锉刀  按照美的样子,准确的样子  锉削——以责任和义务  粉尘、碎屑、呻吟甚至困惑  说不清削掉了什么  面前这个事物是我又不是我  地上那撮灰烬  让我想到转动门把手那一刻  手指的阴影和愚昧白露日  雨水豢养
期刊
有个地方叫临江  无数次从你的近旁走过,但那是另外一条路。从来没有亲近过你的容颜,甚至不知道你的名字。  这一次居然有了新的发现,一条新路穿过小镇,顺着山势,沿着小河。  这条路把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一个梦幻般的小镇。  小镇的名字叫临江。从八塘的诗意到诗意的临江,居然只有一步之遥。  那被称为江的地方,其实只是一条小河,小得只是一条溪流。但那毕竟是一条河,一条有水流过的河。  四月的天空下,
期刊
70后诗人,只是一个时间段内诗歌写作群体的策略性称谓。整体而言,70后诗人的写作,在中国新诗百年历史上只是一个节点写作,他们没有终结什么,也没有确立过什么。这一代诗人的成长自有其具体历史语境,他们的成长地域和社会现实,他们面临的诗歌传统,他们的诗歌写作,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即特质姑且算作是一种诗歌写作风貌,而这种风貌可能会撬动诗歌的某种未来。这里所展示的黑龙江11位诗人,是目前有龙江籍或
期刊
在很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在近代以来,出版业(包括报刊、图书出版)的不断进步为推动诗歌传播和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化、多媒体时代,诗歌的发表、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但传统的出版依然不可或缺。  在诗歌艺术发展中,诗歌的传播始终具有重要地位。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合适的传播方式,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往往就难以流传,就不能产生艺术效应,不能发挥良好的审美作用。自诞生以来,诗歌的传
期刊
麻 雀  我住在城里  常见几只灰不溜秋的麻雀  跳来跳去  像是故乡最后的灵魂  在寻找归处大 雁  一幅大雁的照片  让我顿生  想哭的欲望  爱情也需要翅膀  人在地上待得太久  (矫情的想法应该掐死  真相根本不是这样)  它们俩只是飞着  在博客上  它们的主人我熟悉  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  来往在上班的路上白雪乌鸦  雪下来了  乌鸦蹲在枝头淋浴,眯起细眼  全白了,包括黑色的柏油路 
期刊
大惑之前  一张张照片攒集,越两城三地,发有二毛  十年光阴如墨染,镂空者七  酒徒。浪子。迷途客。  些许诗篇枯枝败叶  心未宽体已胖,失眠笼罩  写轻巧的诗,乃罪愆  沉痛的詩,借呻吟梦境十四行     我们的救赎,我们的德行,  都不能剔净眼里的灰。  不断地冒荒谬之险,贫窘之险  坚持有节奏地攀援  意念中的高悬,永远的西绪弗斯  吞下思想、情感和潘多拉盒子  在暗黑的高端,维系一种责任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