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建设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新媒体设备的完善和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繁荣盛行,同时随着高校校园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化等设施的完善,新媒体的介入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也强调了网络信息事业的发展对推动高校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新媒体对于传统网络而言,有着其传播具有信息量大、载体多样、传播性强、互动便捷等特点。微信、微博、抖音、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媒介在如今广泛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态势。本文对如何发挥新媒体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建设丰富校园网络的举措作具体阐述说明。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互联网文化机制
  0 引言
  新媒体的更新换代,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和发展,带动了校园网络文化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发展奋进。现如今高校大学生中占有网民主体很大的比例,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据三成。因此,高校互联网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致力于反映校园文化为宗旨,提供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体系制度文化,学生行为文化,精神文明活动和物质文化四部分,它以网络为介质,集中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状态,生活及其行为。涵盖着校园精神建设文化各方面,包括全校师生思想政治建设,文化活动以及生活等各方面。[1]利用新媒体这一网络平台,融入校园生活各方面内容,更加全面地反映全校师生的真实的生活,这为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激发其新活力。
  1 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校园网络文化设施不完备
  校园网络硬件,软件设施不齐全,不管是校园内移动光纤的覆盖率还是办公室和教室网络设备的不完善,都极大地反映了校园网络设备的残缺。衡量一个学校的软文化不仅是图书馆的藏书量和教师队伍的科研成果,还有学校的网络硬件软件设施是否齐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设施的完备与否牵涉到学校全体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职工的在校办公效率和便捷程度。四川幼专分为三个校区,每个校区分隔距离较远,信息沟通交流受限制,学生了解各个校区的信息和最近发生的动态便主要从学校官方网址,微信,微博等方面获取,但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并不完善,例如广播音响,照相机等必备的传播新闻的硬件设施急缺,存在多个校区共用一台相机的情况,很多大型活动需要东西两个校区周转使用一台多媒体设备,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同时,在教学多媒体设备中,学校西校区教学中存在着一批老式教学多媒体设备,该设备噪音大,操作性不强,电线缆出现了僵化退化的现象,阻止了教师教学的生动化,直观化。
  1.2 校园网络设施监管护理制度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成效和校园网络设施运行过程中是否得到专业队伍的维护和管理有密切联系。校园网络设施监管和维护工作不严谨,许多人乘机钻空子,偷取办公室网络信息库资料,窃取学生管理库信息严重影响学校无线网工作的协调性及网络秩序。同时学校官方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公开平台,许多道德程度不高的同学在微博下面留言语言粗俗,指控他人言行,或者肆意评论,攻击他人,对校园官方网络秩序造成影响,给他人心理带来创伤,影响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建设。
  2 加强改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途径
  2.1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管理维护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校各部门部署商议建立职责分工体系,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设置学校新媒体监管人和维护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管人,及在校团委设置学生会新媒体部门。各部门需要进行通力配合与交流,学校网管部门应在校园网站、网上舆情、网络信息、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维护、监控和建设。学校信息中心应在校园网络安全建设方面负责,保证校园网络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校园网络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并定时定期对校园内的网络资源进行维护,保证校园网络工作能够正常的运行。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以及学校相应部门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各部门按照“管理与负责相统一”的原则,对网络运行进行日常维护和信息管理与监控,并及时处理问题并进行反馈。[2]对于网络突发事件,我校各部门还要加强处理问题的应变和效率,比如建立四川幼专网络舆论分析处理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整理、分析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2.2 重点加强学校网络队伍建设
  网络群体的主力军是我校青年教师和学生,要壮大网络舆论引导潮流,奏响网络的主旋律,就离不开这一主体。现如今高校大学生中占有网民主体很大的比例,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据三成,并且我校以幼教专业为主,女生居多,容易受到网上舆论影响,要形成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新媒体网络建设重要性对于我校日趋增强。学校要出台激励措施,通过引导专家学者以及学生群体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加强网络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够将新媒体网络阵地搭建好地基。调动高校相应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互联网建设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把教书育人的领域从教室课堂、办公室与寝室生活扩展到网络空间,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打造一支网络骨干队伍,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中坚力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与创新,同时,这对全社会网络空间的发展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队伍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工作队伍培养培训考核、激励评价机制,进一步统筹协调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几支队伍,从而促使他们发扬壮大。加强培养培训,做到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有淘汰,着力打造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网络红军”“网络铁军”。[3]加强激励评价机制,发挥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让学校网络队伍逐渐壮大。进一步统筹协调建设、管理、评论、研究等隊伍,把网络队伍的建设做得越来越好。   2.3 完善学校网络文化评价机制
  完善我校网络文化评价机制,关键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在网络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方面需要得到学校重视,不断构建并完善网络创新评价机制,积极构思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建设,创新学校网络文化机制并强化管理。学校因现实情况,目前分为三个校区,多校区办公主要依赖网络平台的建设与交流,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主要靠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校可积极鼓励教师撰写网络文章、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等,将优秀成果纳入学校网络数据库中来,并列为职称、先进工作者评选的重要参考指标。学校还应该积极探索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解决办法和意见,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网络文化建设,形成强大的合力,将四川幼专网络、新媒体平台成为网络引导的“风向标”。同时应成立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专门的网络建设规划、出台专门的有关网络建设的文件、建立专门的机构、设置专门的岗位,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将网络平台运行与校园文化建设统筹管理,统筹协调网络平台运行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步运行。[4]在网络上产生较强影响力的优秀文章学校定期进行筛选,学校再推送给青年教师以及学生群体,让他们对优秀的网络文章进行评价,并充分调动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群体参与文章的写作,并发表到网上,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推送优秀的文章,让青年教师和学生群体充分加入其中,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并设立激励机制,优秀的网络文章将纳为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审、先进工作者评审、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选的重要因素,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年教师以及学生群体在网络上发文、发声的动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
  2.4 利用网络阵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开发利用网络传播发散的及时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正确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传播消息,引领全校师生新思潮。学校设置利用网络渠道发送学校新发生的大事动态,利用网络投票等功能,让全校师生参与公平公正的投票环节,做到真正的公开公正透明民主,同时将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宣扬学校思想建设内容是互联网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新媒体这一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和讲座的边界,人们更多的是习惯查看手机里的信息,接收网络上的思想舆论影响,所以人们常说:思想领域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思想教育的重点在网上。新媒体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量变”,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辅导手段,学校应充分考虑新媒体资源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等特性来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得以打破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限制,拓宽思政教育工作渠道,促使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同时,又能与其产生良性互动,畅所欲言发表教育言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同时又不应该忽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线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线上线下的深层次结合。
  参考文献:
  [1] 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
  [2] 仝泽民.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7(5).
  [3] 王国顺.浅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
  [4] 仝泽民.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報,2017(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尤其是许多民族传统建筑,正在被现代建筑所取代。本文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曼线村委会南薅村为例,就现代化影响下南薅村土掌房的传承方式进行探讨,以其为保护和传承傣族土掌房提供参考。  关键词:傣族;土掌房;改造  现代社会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让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尤其是
期刊
摘 要: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无法绕开的人物,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创立的绘画样式,被称为“李家山水”。本文在研究中探寻了他的笔墨语言特征,对他绘画语言的承传与开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李可染承传了传统笔墨精神,创造了自家笔墨语言,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语言体系,开启了传统山水向现代山水的转变,开创了山水画发展的新面貌。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笔墨语言  在中国画中,笔墨不仅仅只是艺术表达的工
期刊
摘 要:在北师大高校美育课程中,民间手工艺实践课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创新和完善。蜡染作为中国民间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走进高校课堂还存在大量的实践困难点,学生对蜡染的理解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大量空白。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蜡染进高校的实践重难点,以蜡染这种民间艺术在高校学生中的推广为目的,总结蜡染进入高校美育课程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苗族蜡染;高校美育;实践教学  课程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来临,题材丰富的表情包越来越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发展为一种时尚文化。为响应“一带一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天方夜谭》文本内容入手,见微知著,寻找“一带一路”沿线地域文化符号元素,探索友邦文化和表情包形式相结合的可能性,从造型、色彩、动态设计等多个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元素表情包的设计的方法。以期能对“一带一路”文化建构和表情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环境下,赖以驱动设计创新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基础性设计工作正在或即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调整,作为从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多年的教育者和设计师,一直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用设计思维、设计技能和科学技术来尝试用创新设计产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本文将从“人脑”和“机脑”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工作方式出发,来探讨使用大
期刊
摘 要: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自开播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参演的演员从小有名气的新秀到名声大噪的艺术家。通常我们在影视或舞台中观赏的角色都是精心处理后的完美呈现,而《演员的诞生》首次赤裸裸地展现出一个角色在短短十几小时中如何由胚胎到诞生的过程。本文以《演员的诞生》为例,讲述节目中角色的孕育、诞生条件及艺术呈现。  关键词:角色;诞生;能量  在如今影视作品商业化的浪潮下,流量明星崛起,而部分演技派
期刊
摘 要:桂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拥有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从而形成了各种形式不一的溶洞。现如今溶洞的灯光对空间的意境起到助力作用微小。故本文通过对舞台灯光的艺术特性的分析,认识灯光设计对于空间的重要性,从而增加旅游景点的生态效益,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空间;溶洞  1 舞台灯光设计  舞台灯光设计的艺术形式表达分别为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运用灯光色彩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期刊
摘 要:传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精髓体现,更是彰显出民族精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可以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内涵的挖掘,对诸多优秀文化思想进行传承,通过多种渠道对传统音乐实施多方位的开发以及运用。而社区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可以满足人们所提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音乐文化实现蓬勃的发展。而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能强化国家软实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二者实现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在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实践中,使环境设计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艺术教育和工程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更多实用新型人才。  关键词:CDIO理念;应用型创新人才;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一门新兴专业。在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也是一种考验,社会和企业更需要高质量的环境设计人才。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期刊
摘 要:在数字媒体信息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与历史建筑之间交融越来越紧密,历史建筑展现的形式丰富多彩。原本静态化历史建筑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在城市空间,改变人与历史建筑之间交流的媒介。  关键词:澳门;历史建筑;数字媒体艺术;保护;发展  0 前言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澳门城市发展过程中遗留下很多历史建筑遗产,绝大部分历史建筑成为澳门地区著名的观光胜地。观光这座历史城市可以看到城市不同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