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式过马路

来源 :城色·风尚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行人在过马路时完全不顾信号灯的指示,凑够了一堆人就过马路。这一现象自被披露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引来种种议论。近来。各省市又针对该问题做出了各不相同的规定及相应处罚政策。关于“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实在已经听到太多、看到太多了,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外国人又是怎样过马路的呢?
  韩国:会“轻功”才敢过马路
  在韩国首都首尔,交通最拥挤的区域是市厅周围,那里交警严阵以待,且安装有许多信号灯。在那里,绝大多数行人都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即使聚集了十几人或二十人,依然在等待绿灯,很少能看到随意闯红灯的行人。
  可是是不是所有韩国人都如此遵守交通规则呢?那让我们来看一下风靡全球的“神曲”《江南style》中的首尔江南区吧。江南区是首尔的重要商业地区,在韩国人眼中,这里是富入聚集区,并象征着“时尚”和“富裕”。江南区只有两个车道的狭窄道路上,我们能见到很多快速横穿马路,并保持警惕,集中全部精力躲避来往车辆的行人,他们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有如武侠片中会“轻功”的武林高手一样。即使前方百米左右就有人行横道,许多人仍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走到人行横道处。尤其是在那些车辆需要预先减速的路段,我们更能频繁地看到随意横穿马路的人。
  与“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的方式不同,韩国人在过马路时连凑够一堆人的意识都没有,经常无视来往车辆便随意闯过去。据相关专家研究表明,这种“韩国式过马路”是由韩国人凡事求快的“急脾气”决定的。永远有人希望能比别人早一些过马路,永远有人希望能快一些过马路,因此也便不难理解为何会频频发生横穿马路现象了。与韩国经济发展步调一致的是,韩国人已将快速行动的习惯浸入自己的骨髓。在韩国人点餐或是打出租车的时候,一定会听到他们催促“快点,快点”的声音。韩国人着急的性格甚至已达到“十年时间可以建成的高速公路。三年就要完工”的程度。这种性格固然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亦为他们的交通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交通事故死亡率经常位居榜首的韩国,去年再度登上了“黑榜”榜首。
  交通事故在韩国已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韩国政府为此开展了“抢行五分钟,您就会失去50年”的宣传活动,并采取多种方式降低交通事故率。如在没有人行道的路段设置隔离带,阻止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努力改变国民交通安全意识,积极倡导成年人帮助孩子安全过马路的交通文化;实施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双倍罚款等。这些措施目前看来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与2007年相比,到2011年韩国的交通事故已减少了15.2%,特别是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儿童人数从2007年的179名减少到了2011年的80名,降低了55.3%。
  日本:闯红灯也有底线
  在日本街头,我们虽不能说完全看不到闯红灯的行为,但总体来说,在大城市、大路口、交通干道及枢纽等地区、地段,人车通行还算是井然有序的,鲜见闯红灯行为。在东京城繁华的涩谷十字路口,自四面八方走来的行人过马路的壮观景象如今已成为东京这座城市标志一般的景观。在这里,绝大部分人会十分严格地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当红灯亮起时,即使没有车辆,他们也会选择等待绿灯亮起再通行。而当绿灯闪烁时,行人则会小跑着通过路口,尽量做到不干扰车辆通行。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行人很少会闯红灯,而汽车也绝少会对行人鸣笛,因此汽车和行人能够做到各行其道,顺畅通行。
  据了解,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是与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设计密不可分的,设计者会将行人如何安全便利地过马路、交通如何换乘这些细节问题提前考虑在内。即使是在人口密集如涩谷路口这样的地段,只要行人的绿灯亮起来,就不会有车辆随意通过。并且信号灯变色的间隔也是非常短的,尽量做到不让行人失去耐性。而在那些红灯时间持续较长的地段,一般会设立有带电梯的过街天桥。至于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电车等,一般都十分先进且相当准时,这就让民众出行有了比较好的保障。
  当然,在日本闯红灯的现象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日本人普遍有从众心理,倘若只有个别人闯红灯,一定会被当成异类,其他民众都能做到坚持等待绿灯。但若有超过两个人带头闯红灯的话,其他人也会跟着一起闯,特别是那些没有信号灯或车辆较少的地段。不过,即使是闯红灯,日本人也会有他们的底线。那就是他们会观察周围是否有老
  美国:“有选择”地闯红灯
  如果你在美国多住些日子就会发现,美国人走路时经常闯红灯。在闯红灯问题上,美国人的原则是:如果有车,遇见红灯绝不能闯;但倘若没有车,大多数美国人都会选择闯红灯。有专家分析认为,美国人之所以会这样“有选择”地闯红灯,其原因在于,在一个行人至上的国家,红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车辆最低限度的通行权,而非对行人的“禁行”。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纽约在任何时间、任何路口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行人闯红灯,这种“美国式过马路”是全然不顾车辆和其他行人,只要想走就随意地在马路上穿行。我们甚至可以说,只要不会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到,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闯红灯。假如还有谁面对红灯犹豫不决;或对闯红灯的人群充满疑惑,那毋庸置疑是外来游客了。芝加哥的车辆同样也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罕见违规者,而行人的情况却就不那么乐观了,每当红灯亮起时,如果行人发现车子没来,就径直穿过马路。
  美国人之所以在过马路闯红灯的问题上这样大胆,一方面与交警对行人的宽松放任有关。美国交警对于行人闯红灯鲜有过问的,更不必提处罚了。1998年,纽约市整顿交通秩序,交警向一位乱穿马路的女士开出了50美元的罚单,那是美国有史以来对于行人闯红灯最高额的一张罚单。另一方而,美国人闯红灯也与不合理的城市交通设计有关。以纽约为例,纽约市区内鲜有立交桥和行人过街天桥,绿灯亮时,行人通过,但交叉方向的汽车也开始右行,人与车就会发生地理空间上的冲突。这就难免出现“人车抢路”的现象。   英国:成群结队闯红灯
  与美国人相似的是,英国人在过马路时,除非是交通流量非常大的主干道,他们才愿意遵循信号灯指示。在其他地方,只要路上没车,行人就会快速地横穿马路,完全不顾信号灯。据旅英华人称,在伦敦,英国人闯红灯绝不是罕窜,而且他们闯红灯绝不是一人两人,往往是一大群人一起闯,场面非常“壮观”。于是。许多中国人也被“同化”了,过马路遵守信号灯指示的意识愈发淡薄。每次过马路,只要没有车辆经过,不管信号灯红绿与否,只管跟着伦敦市民往前走。
  不过,英国人可以“随意”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英国“车让人”的规则被遵守得十分到位。如果行人需要过马路。可以先按路边的铃,这样指示灯很快就会变色以便让行人先过。车辆只要行驶到路口处,总会自然而然地降速,看到行人,司机的第一‘反应就是踩刹车让道,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英国人敢这样成群结队地闯红灯了,因为对他们而言,闯红灯并不是一件过于危险的事情。
  德国:“成本”过高,不敢闯红灯
  乍一到德国,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德国人将他们的严谨也带入进了遵守交通秩序上,无论车辆还是行人,都极少会有人闯红灯。即使周围没有任何车辆,行人也会在信号灯前舰规矩矩等待绿灯亮起。在德国,你简直不能想象居然有人会跨过护栏过马路或是从快车道横穿马路,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分遵守交通规则。
  德国人之所以如此遵守交通规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德国的交通安全教育系统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幼儿园起,德国政府就开始交通安全教育固定课程。而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们骑自行车也要由学校组织,请警察带领在路上“实习”之后才能单独上路,倘若在夜间骑自行车,则必须打开车灯’等照明识别装置,甚至穿上反光服装。至于安全头盔这样的保护措施就更为常见了。而对于成人的驾照考试,德国则执行得更为严格,稍稍不留神便会不能通过。
  此外,德国人闯红灯也会面临严重的后果。在德国闯红灯会与个人信用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假如闯了红灯,别人进行消费行为时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申请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同时,在贷款利率方面,闯红灯者也远比其他人高。因为德国人认为,闯红灯的人既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他们就是危险的人,生命随时不保,自然也无从谈及信用了。
  结语:同样的闯红灯,不同的缘由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明了,闯红灯并非“中国式过马路”的独有现象。然而倘若究其根源,我们便能发现,同样的表象下隐藏着不同的缘由。譬如美国、英国这些国家的人之所以可以大胆闯红灯,与“行人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不能分开的。正因为有了“行人至上”这把“尚方宝剑”,车辆十分尊重行人,在道路上通常会让行人先行,行人闯红灯的危险系数降低,才敢闯红灯。
  此外,上述国家在交通安全教育、城市交通设计等问题上的一些措施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盲目比“烂”并不是一件有意义的行为,从别国学习到一些如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方法才是我们观察“外国式讨马路”的目的所存。
其他文献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Kinoya日本酒馆是由设计师Jean de Lessard精心打造的。这家日式小酒馆临近圣丹尼大街,主营日式小吃,室内设计十分独特。店内处处洋溢着日本料理的味道。设计师给了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创造性设计,透露出休闲时尚的感觉。  这个小酒馆在重装之前是一个昏暗的意式餐厅,改建成小酒馆后,顾客能在就餐时欣赏到开放式厨房里厨师的烹饪过程。设计师在传统的日式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了诙谐幽默
期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现在的圈子。圈子里的人或有着一样喜好、兴致,或为了某个特定目标而联络在一同。实际上,大部分人在组建圈子的时候没有想太多,但有的人却可以充分发扬圈子的效应,为营销服务。从更深层意义上讲,圈子是个体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整合、匹配的—个群体。最大限度地扩大圈子,掌握更多信息、人脉、平台等各种资源,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圈子有多大,生意就有多大。  
期刊
丹尼斯·撒切尔(1915年5月10日—2003年6月26日)是第一代从男爵,生于路易斯汉姆的一个商人之家,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商人汤马斯·贺伯特·撒切尔(ThomasHerber Thatcher)和妻子凯瑟琳·伯德(KathleenBird)的长子。他父亲是位温和的绅士,尊贵的举止和谨慎的思想对丹尼斯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截至2007年,他是迄今最后一位获得世袭爵位的非皇室成员。  在遇到玛格丽特
期刊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幢幢古建筑就是一个艺术品,每一幢建筑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建筑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浸染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站在古建筑前,我们仿佛对着一位老人,聆听其喃喃述说一段故事。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地域的特点,不同的时代也有着相异的文化韵味。古建筑对于现代人来说,是美丽的风景,是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积淀。千百年来
期刊
“一开始,我是非常排斥相亲的。”采访中,李静直言不讳地说。既然排斥相亲,那最后又为什么与通过相亲认识的男友携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呢?随着沟通的深入,很多疑问在李静的娓娓诉说中得到了解答。  李静,一个如她名字一样恬静温暖的泉城姑娘。拥有媪馨的家庭,不错的工作,乖巧的性格,可人的容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遇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在历经各种朋友的刺激、家人的威逼之后,她终于妥协,选择了相亲的道路。
期刊
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你是否想将疲惫的心灵放逐自然,享受恬淡和雅致;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你是否怀揣梦想,那梦想中有蓝蓝的天空、轻轻的小溪和绿草如茵;在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有山有水的地方颇多,风景秀丽的高山,舒适清新的小山坡,波光粼粼的小湖,两岸风光无限的江河,哪一处风景能吸引想要亲近自然的你呢?  我想,那些山野烂漫、景色怡人、到处是古屋旧祠和青青石板路的古村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章丘的博平村,三德范村;
期刊
有人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也是让人一朝梦碎的地方,浸淫久了。会使人浮躁。初次见到外卖网“曹操送”的创始人魏东。他丝毫没有给我浮躁的感觉,相反。踏实、沉稳、睿智才是他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气质。  这也许与他创业项目“曹操送”的特色不无关系,“创业为你——我们的小清新项目”。他的名片上这样写着,“曹操送”不是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电商运作方式,而是将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结合起来,从小做起,目
期刊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大城市钢筋水泥间的嘈杂,你是否对跟随导游走马观花般的旅行感到乏味,你是否一直在寻觅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回归宁静的处所?所以,请背起背包,随我一起探访那些远离都市的村寨,在那里,你可以感受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生活。  侗寨:这里的房子不上锁  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大山深处有这样的村寨:—栋栋木楼错落有致地建筑在高山上,长长的风雨桥横跨过河流。傍晚,寨子里的鼓楼内传来阵阵芦笙声……这里,
期刊
“吃我的肉我没意见,拿我的蛋我也情愿,可是我不能容忍被当作污染……”,时隔八年,小鸡倾情献唱的《我不想说我是鸡》再次风靡网络。这个春天,新型H7N9禽流感再次来袭,且来势汹汹,众人又一次闻“鸡”色变。  禽流感病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状况下不断出现,还能让人紧张不已?人又非“禽”,为何会频频感染禽流感?这次新出现的H7N9病毒,是从H1N1演化来的“7.9版”吗?各地
期刊
相亲是个久远的概念,也是个散发着尘土气息的事件,你想想,现代社会,微信、微博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的时候,这个时代还去相亲?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信息的泛滥,随着动动大拇指就能把思念传递的快捷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婚姻并不比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进展顺利。“剩女”“剩斗士”“齐天大剩”等调侃味道十足的词汇频频见诸报端,也真真正正困扰了很多美女帅哥们的生活。学业顺利,工作顺利,就是婚姻不顺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