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24-0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誊写、一如既往、歧途、谨慎”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学会正确对待赞扬和批评的不同评价,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围绕课文重点,通过对两种不同评价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腼腆、一如既往、歧途、源泉”等词语的含义。
2.用“一如既往、得意扬扬、满怀信心”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3.用笔划出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作品截然不同的評价语句,并认真体会。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师板书:“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2.复习齐读新词串,课件展示:
腼腆、歧途、谨慎、誊写、源泉
一如既往、得意扬扬、迫不及待
3.过渡: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同学们静心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一起去感受父爱和母爱的力量。
(二)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对于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作者写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找出来。
■指名读: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师板书:怎样的风?)
■引导思辩:这两股怎样的风呢?你喜欢哪一股风?(自由讨论)
■课件展示:配背景音乐展示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
【设计意图:“怎样的风”是对两种评价的抽象比喻,学生对两股风的不同表述意味着对内容的不同理解,但都值得肯定,因为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都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
2.在全文中分别找出描述母亲和父亲语言、神态的语句,对比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
(1)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神态的语句
■分角色朗读“我”和母亲的对话。(引导思辩:为什么这么读?)
■重点品读母亲赞扬“我”的句子:“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板书:
——精彩极了!(感叹句)
——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比喻句)
——搂、拥抱、嚷……(母亲的动作:慈祥)
■课件展示:(师:“腼腆”和“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么样的一种心情?)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自由讨论:如果你是巴迪,听了母亲赞扬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到“精彩极了”的评价对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受和自得心情,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的评价又会是怎样的。】
(2)找出描写父亲语言、神态的语句
■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母亲的对话。(引导思辩:“我”是否就此埋怨父亲,记恨父亲呢?)
■重点品读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板书: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陈述句)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反问句)
——扔、退让、争吵……(父亲的动作:严厉)
■课件展示:(师:“扔”这个动作表达了怎样的态度?父亲为什么对母亲的解释不退让?)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自由讨论: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理变化和神情动作是怎样的?(指名读,师板书:期待→失望→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父亲和母亲的对话,认真体会父亲的神情动作,以及与母亲截然相反的评价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失落感。】
3.自由朗读课文2~1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我”对父母评价后的不同动作描述,学会用复杂形容词来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
(1)课件展示: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 急切
■我对母亲评价后的心情
腼腆、得意洋洋 → 高兴
■我等待父亲回来的心情
迫不及待、立刻、满怀信心、紧张 → 迫切
■我对父亲评价后的心情
沉重、失声痛哭 → 委屈
(2)引导思辩: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描述,从“得意洋洋”到“失声痛哭”,作者是否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4.串讲全文,由人及己,归纳总结父母的引导对作者后来成就的影响。
■指导朗读:有感情的引导学生分组朗读本节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语句。
■引导思辩:后来的“我”有无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用笔划出相关的语句。这个语句作者流露出什么样的心情?(师板书:自豪、喜悦)
■课件展示: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不但接受了母亲的赞扬,也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以此当作自己前行的动力。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要充分让学生思考、交流、体验、碰撞,并尊重他们的看法。】
(三)课内拓展,概括提升
1.成年后的我对儿时父母的评价有着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
2.结合拓展资料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爱。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来表达细腻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结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六、书面练习,巩固句词
1.小练笔:人类的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亲情之爱,慈善之爱,严厉之爱等等,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它用日记形式写下来。
2.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一种形式填空,加深印象。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它像一股暖风,让我得到了(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它像一股冷风,让我得到了( )。
【设计意图:静心阅读、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点点划划、若有所思、似有所悟的读写场面是最动人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誊写、一如既往、歧途、谨慎”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学会正确对待赞扬和批评的不同评价,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围绕课文重点,通过对两种不同评价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腼腆、一如既往、歧途、源泉”等词语的含义。
2.用“一如既往、得意扬扬、满怀信心”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3.用笔划出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作品截然不同的評价语句,并认真体会。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师板书:“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2.复习齐读新词串,课件展示:
腼腆、歧途、谨慎、誊写、源泉
一如既往、得意扬扬、迫不及待
3.过渡: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同学们静心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一起去感受父爱和母爱的力量。
(二)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对于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作者写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找出来。
■指名读: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师板书:怎样的风?)
■引导思辩:这两股怎样的风呢?你喜欢哪一股风?(自由讨论)
■课件展示:配背景音乐展示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
【设计意图:“怎样的风”是对两种评价的抽象比喻,学生对两股风的不同表述意味着对内容的不同理解,但都值得肯定,因为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都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
2.在全文中分别找出描述母亲和父亲语言、神态的语句,对比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
(1)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神态的语句
■分角色朗读“我”和母亲的对话。(引导思辩:为什么这么读?)
■重点品读母亲赞扬“我”的句子:“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板书:
——精彩极了!(感叹句)
——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比喻句)
——搂、拥抱、嚷……(母亲的动作:慈祥)
■课件展示:(师:“腼腆”和“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么样的一种心情?)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自由讨论:如果你是巴迪,听了母亲赞扬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到“精彩极了”的评价对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受和自得心情,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的评价又会是怎样的。】
(2)找出描写父亲语言、神态的语句
■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母亲的对话。(引导思辩:“我”是否就此埋怨父亲,记恨父亲呢?)
■重点品读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板书: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陈述句)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反问句)
——扔、退让、争吵……(父亲的动作:严厉)
■课件展示:(师:“扔”这个动作表达了怎样的态度?父亲为什么对母亲的解释不退让?)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自由讨论: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理变化和神情动作是怎样的?(指名读,师板书:期待→失望→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父亲和母亲的对话,认真体会父亲的神情动作,以及与母亲截然相反的评价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失落感。】
3.自由朗读课文2~1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我”对父母评价后的不同动作描述,学会用复杂形容词来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
(1)课件展示: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 急切
■我对母亲评价后的心情
腼腆、得意洋洋 → 高兴
■我等待父亲回来的心情
迫不及待、立刻、满怀信心、紧张 → 迫切
■我对父亲评价后的心情
沉重、失声痛哭 → 委屈
(2)引导思辩: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描述,从“得意洋洋”到“失声痛哭”,作者是否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4.串讲全文,由人及己,归纳总结父母的引导对作者后来成就的影响。
■指导朗读:有感情的引导学生分组朗读本节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语句。
■引导思辩:后来的“我”有无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用笔划出相关的语句。这个语句作者流露出什么样的心情?(师板书:自豪、喜悦)
■课件展示: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不但接受了母亲的赞扬,也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以此当作自己前行的动力。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要充分让学生思考、交流、体验、碰撞,并尊重他们的看法。】
(三)课内拓展,概括提升
1.成年后的我对儿时父母的评价有着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
2.结合拓展资料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爱。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来表达细腻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结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六、书面练习,巩固句词
1.小练笔:人类的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亲情之爱,慈善之爱,严厉之爱等等,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它用日记形式写下来。
2.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一种形式填空,加深印象。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它像一股暖风,让我得到了(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它像一股冷风,让我得到了( )。
【设计意图:静心阅读、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点点划划、若有所思、似有所悟的读写场面是最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