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评价,保护孩子的朗读热情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子一般都语感好,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强,甚至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较一般学生出色。可是进入高年级段,常听老师抱怨,班上的孩子不爱读书了,每次问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举手的寥寥无几。
  
  一、高年级学生不再热爱朗读的原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原来那群好动好表现的孩子们不再爱朗读了,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有以下几点:
  (1)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年龄大了,不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热情活泼,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开始很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公众形象,怕当众犯错出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害怕当众朗读的原因是怕读错,甚至很多语文学习很棒的孩子也害怕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加字漏字,被同学“检举”。因此慢慢失去了当众朗读的热情。
  (2)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来看,泛泛而评的现象还很普遍,“读得真好”“读得真棒”的声音在课堂上频繁出现。有多好,有多棒,好在哪里,棒在哪里,一概不管,只管表扬就对了。甚至明明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也崇尚一味赏识的原则,赞美那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学生读得好,那也不过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对学生朗读有效评价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慢慢丧失朗读热情的原因。另外,有的教师对学生朗读的热情缺乏有效的鼓励和保护,导致一些学习能力发展较缓的学生担心被比较,害怕被打击,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朗读的热情。
  
  二、巧妙评价,保护学生朗读热情的具体做法
  
  1.学生互评要恰当
  (1)互评要有层次。学生的互评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与借鉴的途径,可由于当学生能开口读书时,他们对别人的评价能力还相对滞后,往往只能指出同学的朗读缺点,比如:声音够不够洪亮,有没有加字漏字等。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评价。教会学生由衷地赞赏,委婉地批评,在初读课文时,准确、流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字、漏字、颠倒词序、读错字音是应该及时纠正;但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时,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加上一个“的”或省略一个“的”等无关紧要的加、漏字应该是要忽略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老是把评价停留在读通句子上。
  (2)互评要恰当。在学生学习互评的同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正确客观地评价同伴的朗读情况,不能盲目放大别人的缺点,首先要具有一双欣赏的眼睛。
  如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响的声音》时,讲到噼里啪啦城里的所有居民都非常想听到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都盼望着有机会听听这难得一听的声音。先请一位学生来读读第9自然段。
  该生刚一读完,教室里便响起噼里啪啦的掌声来。
  师:说一说他的朗读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还有哪些不足吗?
  生1:“这一天终于到了”,读出了城里的人盼望了很久,这一天终于来了的兴奋。
  生2:“成千上万”“挤满”他也读得好,让我们仿佛来到了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但最后一句读得还不很流利。
  师:评得真好,不但学会了帮助同学指出缺点,還能够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评价做到了“由衷地赞赏,委婉地批评”。
  2.教师评价讲技巧
  (1)评价要有鼓励性。朗读水平高的学生需要认可,而语言感悟能力差的孩子更需要认可与鼓励,否则,课堂就成了少数学生滔滔不绝、多数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说到鼓励,有这样一个教学细节: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28课《从天气预报说起》第2自然段时,教师和学生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谁愿意读读第2自然段?
  很多学生手举得高高的。其中一位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很努力,但第二句话仍读得结结巴巴,不会断句。
  师:好,别急,这句话太长,比较难读,谁来帮帮他?
  另一学生读得比较流畅。
  师再范读,强调停顿的地方: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将天气/融入个人情感的倾向。
  老师发现他在用笔做记号,看到他认真做记号的样子,老师就再给他一次更正和获得认可的机会。
  他再读,虽然还不是十分熟练流畅,但断句准确,读顺了。
  老师一直在鼓励。当他磕磕巴巴,半天没读明白时,老师如果采取“你怎么这么笨!”“五年级的学生一句话都读不通!”“你昨天在家干什么去了,一遍都没读?”这样的话语,一定让孩子满脸羞惭,抬不起头,一定会彻底消除学生原有的朗读热情。面对学生读不通句子,师生并没有讥笑嘲讽,而是首先真诚地安慰孩子别急,然后实实在在地告诉孩子这句话太长,确实有点难。正因为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让这个孩子能认认真真地学习,并拿起笔做上记号,还再一次获得了认可与赞同。
  (2)评价要注意纵向比较。许多老师想鼓励学生要有信心向同伴挑战,于是在课堂上喜欢这样问:“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谁能读得更有感情?”这样问话的结果往往是:一大片举手的放下手去,留下的是那么几个“尖子生”。这样的说法一方面打击了刚才那位满腔热情自我展示的学生,仿佛在告诉他,老师对你的朗读还不够满意。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学生一种压力,一个提示:你要能比他读得更好,你就举手。学生的朗读水平肯定是有差异的,在“要比上一位读得好”的压力中许多想读书的孩子打消了朗读念头。
  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要在竞争中生存,不在胜人在自胜,老师不要问“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而应说“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没有压力,学生自然更加踊跃。不要做横向比较——你比某某读得好,而应做纵向比较——不错,你又进步了,你比刚才读得好。
  (3)评价要有指导性。朗读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理解,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教师的评价、点拨往往能使学生注意轻重词的处理、语调高低的变化来准确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因此评价是应该具有指导性的。“读得真好!”“不错!”或是“还没读出感情来,谁再来读一读”,这样泛泛的评价对学生到底怎样读好是没有指导意义的,而有效的评价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小稻秧历险记》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他的有气无力。
  生(声音大,语速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笑)要么你的抗病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下。(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哧哧”地喷几下。)
  生(喘着气):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我听到你喘气,但说话声音仍这么大,这么大声,能算完了吗?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学生在老师的评价、点拨中,对“有气无力”的理解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老师也渗透了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由大声读到喘着气读再到小声、断断续续读,朗读感悟一次比一次更贴近文本。
  面对高年级学生,引导学生朗读语气像说话一样自然,不拿腔拿调,但要让文字以及文字所呈现的画面所表达的情感都走进你的心里,教师的评价点拨都必须具有指导性。评价得法,鼓励得当,让学生也能读书得法,从而真正爱上朗读,读出语言的音韵美来,拥有饱满的读书热情!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小学语文俊杰工作室)
其他文献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静态接受,而且包含着主体的能动参与,为求最佳的学习效率,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主体因素,这是教育的理想面。然而现实面却是学习过程的机械生硬、学习内容的整齐划一、学习评价的唯分数论,以致主体参与度不够,学习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而对多数学生而言,为少数高分学生陪绑、丧失主体地位的学习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也无助于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育改革深入和人才配置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重视学习
尊敬的各位读者: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于2011年全部修订完毕,其修订后的单行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及时给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修订好的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原课标修订的各专家组长联合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本套教材由编写者、出版者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经评审专家严格把关,按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一系列的能力都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在本文中,笔者结阿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了几点有效发挥学生实验主体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  随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纵观我国历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题,大多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写作。以广东高考作文为例:2009年《与你为邻》,要求:“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2010年《与你为邻》,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2011年《回到原点》,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2012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题目中的材料也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在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中阶段,德育对学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教育培养,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将其贯穿于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
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样经典的一句话,教育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有谁曾思考过:“爱到底是什么?”  小鹏,笔者班上的一个孩子,他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瘦瘦的,像一根竹竿,有点驼背,远远地从后面看就像个小老头。开学的第一天,他就低着头坐在了课室的最后一排再也不愿挪动他的位置。下课后,同学们都像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只有他还孤零零地坐在他的位置上,谁也不愿搭理。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是一个
尽管教育界不乏幼小衔接研究的案例与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象为城市中心幼儿园者居多,教材亦带有城市特点。隆回县地处山区,绝大部分幼儿园均设在农村。一线教师们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市面上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大多笼统言之,农村幼儿园只能移植城市幼儿的生活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也与农村儿童生存的现实环境严重脱节。鉴于此,我们三阁司中心学校在刘渡桥、张建魁等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刘兰珍老师
摘 要:“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以学生兴趣为本,创设有效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才能创设出自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与课外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
“教书育人”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不单要讲授本门学科的知识技能,还得立足文本,探究其蕴含的文“道”。  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特点是“渗透”,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能脱离文本的语言文字天马行空地讲授大道理,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既要讲授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辩证地统一起来。对此,目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就
初中数学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把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知识遗忘率反而更高,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应该践行新课改理念,切实为学生减轻负担。  一、实施减负教育,坚持以本为本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这种教学方式会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