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园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底乌檐屏风
②“起文楼”采用了中西建筑风格

  桂林山水饮誉世界,阳朔风光秀冠神州。然而,深藏在桂林与阳朔之间的一座江南园林却鲜为人知。
  雁山园,又名雁山别墅、西林花园,始建于公元1869年,曾经是清代桂林士绅唐岳的私家园林,清代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后花园。虽然百余年来历经战乱、数易其主,而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活力,令人心驰神往。
  雁山园汇集了桂林山峰之秀、漓水之丽、溶洞之奇、树木之异;雁山园的楼台建筑风格古典精巧,似姑苏景致南迁;雁山园的风水布局,是岭南仅见的“青山藏福”之地。所以,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来放置一个中国士绅的梦想了。
  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雁山园——岭南第一名园”的白底乌檐屏风,不知屏风后面隐藏着多少迷人的景致?不禁惹人浮想联翩。我们从屏风左侧的问津门走进园林,玄珠桥下南来北往的相思江如一条绿色的飘带缓缓地流淌着。园中古树众多,相思树、桂花树、乌桕、古柏、古樟等,虬枝苍劲,绿荫浓密,形态各异。
③中国传统园林仅存的龙脊路

  雨中的雁山园显得格外幽静,古树长出密密麻麻的新芽,绿绿的,嫩嫩的。温柔的雨点滴在树叶上沙沙作响,清脆的鸟鸣声在林涧萦绕,这大自然的天籁让游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聆听着,遐想着,享受着。路上行人稀少,呼吸着清新的富氧空气浑身神清气爽。沿着园内独有的细石龙脊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仅存的龙脊路,以喻平步青云、科举得中,款步经过太极湖畔的小姐楼,我们轻声细语,唯恐惊扰了小姐那沉睡千年的一帘春梦;步入公子楼,侧耳倾听,仿佛传来少公子的朗朗读书声;走过红楼水榭,感受着江南园林小家碧玉的气息;湖畔的半月亭,宛若一弯新月挂在树梢;红豆小馆里那千万粒撩人情思的相思豆,让多少情侣“一夜相思叫人瘦”……不知不觉间仿佛走进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境中。
  园中有许多充满神奇的地方。相思江从方竹山脚由南向北飘然而去,绿荫夹岸,河水清冽,游鱼可数。江水由方竹山脚出现,至钟乳山西麓突然消失,四周围墙无缺口,路无涵洞,河流不知去向,仅有数百米河段在园中神奇出现。有民谣道:“一段仙河落园中,路绕围墙无处通,终年四季常流水,来无源头去无踪。”园林的构思布局吸纳了丰富的风水理论精髓,得天独厚的龙脉思想、天星与山水地形的巧妙应用,拱成万象。大门正对的钟乳山内有神秘溶洞,藏蝙蝠无数,以喻“青山藏福”。公子楼和小姐楼分别建在太极湖中的两个太极鱼眼上,精巧绝伦。
④弯弓形的状元亭为纪念桂林状元赵观文所建,造型独特,巧夺天工
⑤半月亭形如一轮半圆的明月,点缀在湖畔的芭蕉丛中,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⑥燕宁居是典型的民国红楼,有着悠久的历史

  园中两座凉亭让人倍感奇特。状元亭始建于唐代,为纪念桂林状元赵观文所建,在乳钟山下一处石台上顺势而建,台上有一棵茂盛的桂花树,是“蟾宫折桂”的象征,为了不破坏树木,因地制宜地将亭子建成弯弓形,造型独特,巧夺天工。半月亭形如一轮半圆的明月,点缀在湖畔的芭蕉丛中,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⑦凭栏远眺,古树葱翠,青峰倒影,美不胜收
⑧凤仪书院

  距今18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位于园中独特气场的穴眼之处,枝杈分布,形如北斗,独木成林,是镇园之宝。与阳朔千年古榕树并称“桂林风水树中的阴阳双极”。传说,阳朔大榕树为女性神树,雁山园古樟树为男性神树。
  方竹、绿梅、红豆和丹桂并称“雁山四宝”。吟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我们在园中见到了许多据说三年才结一次果实的相思树,心里憧憬着星星点点的红豆挂满枝头的迷人景致。
  在燕宁居门口,我们驻足许久,这里是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们对住宿极为挑剔,能够让他们满意的地方,想必一定有它的惊人之处了。房屋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三楼都漆成红色,是典型的民国红楼,有着悠久的历史。燕宁居右前方是由近代有名的才女林徽因设计、胡适先生命名的“起文楼”。楼体上面是中式的青砖黛瓦,下面是西式的虎皮墙体,与现在南京金陵大学的图书馆为姐妹楼。
⑨建在太极湖中太极鱼眼上的小姐楼

  鸳鸯湖以山石为岸,湖畔植柳,湖内种莲,湖中的碧云水榭,连接湖的两岸。这里过去是藏书楼的一部分,现在是散步聊天,品茗读书的绝佳去处。凭栏远眺,但见湖面翠柳依依,红荷点点,青峰倒影,碧波潋滟,美不胜收。
  雁山园不仅历史悠久,景色宜人,也是文人名士雅聚之地。康有为、孙中山、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巴金、郭沫若、胡适、陈寅恪、梁漱溟、朱德乃、靳羽西、陈纳德、陈香梅等众多政要和文人骚客在雁山园讲学、居住和工作过。园中保留了大量名人手迹,这些历史文化遗留,见证了一百多年来雁山园与中国文化和政治休戚与共的历史沉淀。
  漫步通幽小径,满眼葱翠,触摸着一景一物,感受的是韵味,触及的是沧桑往事。“桂林佳境,一园看尽”,放慢脚步,慢慢欣赏吧!
⑩雁山園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活力,令人心驰神往
其他文献
一、移民文化  (一)移民文化的由来  中东铁路的建造将哈尔滨市由一个小村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近现代化城市雏形的国际性商埠。哈尔滨市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和总管理署的设立处,吸引了大量工商业及人口在此地集聚,前后有30多个国家的十几万余人迁居至此,十几个国家设置领事馆。同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有了较大进步,建立了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确立了哈尔滨市的国际都市地位。  (二)移民文化——建筑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
期刊
引言  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相关学者对该旅游问题的研究逐步增多,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给出了民族村寨旅游的相关定义。学者罗永常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纯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其定义最具有代表性。分析定义可知,民族村寨旅游集中在少数民族社区,以异地游客为主要
期刊
引言  传统文化艺术衍生品既有艺术内涵,也有商品屬性,通过物化形态被推向市场,彰显了其艺术内涵和社会影响力,满足了大众新的审美需求。将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理念综合应用到传统文化艺术衍生品中,充分发挥该技艺的审美优势,可以弥补大众日常生活中传统艺术文化缺失的现实问题,丰富大众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元素,也为传承发展传统藏族文化和经典手工技艺探寻了新的合理路径。一、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
期刊
引言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于2018年正式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在这一重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旅游和科技融合、旅游和文化融合、旅游和农业融合、旅游和体育融合、旅游和康养融合等多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快速发展起来,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旅游业的内涵,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满足了当前人们高涨的多元化旅游需求。为了适应旅游业改革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等都应该随之
期刊
“荒野”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似乎是一个被弱化的概念,关于它的古籍甚少,在《书·说命下》中有提及:“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的字样,在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也只是引用“大荒山无稽崖”之说来增加小说的神秘色彩,而我们今天所提及的荒野,则是在欧美生态文学中为人所熟知的概念。  初始的“荒野”在人们心中是荒凉、可怕的所在,人们对荒野充满恐惧、敬畏。直到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中,荒野还是野蛮
期刊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并利用闲余时间去各国旅游,这对旅游行业提出了严格要求。只有培养大量的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而旅游相关专业也成为当前学生比较热爱的专业之一。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提出严格标准,且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一、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
期刊
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特色。高职院校旅游类大学生指在高职院校里就读的旅游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专业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质量,入职前具备一定的国际理解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提升高职旅游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视角下,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是旅游类专业建设中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46年第一次提出“国际理解”
期刊
一、玉林市乡村旅游人才的发展现状  广西玉林作为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素有“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的美称,有特色水果30多类150多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橘、番石榴、甘蔗、松香、禽畜的生产基地。玉林市药材和野生珍稀动物十分丰富,有“南方药都”的美誉。目前,玉林共创建了8个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镇,17个玉林市特色岭南文
期刊
引言  乡村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承载着乡村的独特记忆。目前,中央政策明确提出促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升级。依托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做出改进。一、乡村旅游产
期刊
引言  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包括学历教育(涵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培训)两部分。其中,学历教育有4个培养层次,即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科学历教育。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学历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浙江大学成立旅游管理系,标志着旅游管理本科学历教育的开端。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学历教育经历了萌芽、巩固发展、规模扩张、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