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泰国被称为“黄袍之国”,有91%以上的人信仰佛教,但同时,除了佛教,泰国还有其他宗教,是一个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在古代,泰国除了自身的原始崇拜外,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间必然有宗教文化的大融合。本文主要以泰国在政治层面和社会现象中反映出来的其原始崇拜和佛教的某些仪式及风俗中的共生现象,来谈泰国宗教中的文化融合。
【关键词】:开放性;融合性;宗教与文化;原始崇拜
一、关于文化融合
(一)文化的含义简述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人类产生之后就产生了文化,人的一切吃、穿、住、行、用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的行为,都是文化。确切的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中又游离于物质外的,能够被传承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二)文化融合
文化总是有高低之分,而且文化的发展程序是由低而高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文化融合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
学习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由简而繁的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融合的原因是因为人类能改变、保存和模仿文化。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不论经济军事的强弱,较发达的文化必定要覆盖较不发达的文化,或文化较不发达的一方必定会接受和学习文化较发达一方的文化,这一规律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被验证。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文化的融合是可能的,但是消除一切差异的文化整合是不可能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通过交流进行的,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文化融合的结果是--在宏观大体上形成一种文化,在小范围或是某些方面仍然保留某些原有的特色文化。
二、东南亚外来宗教和原始崇拜概述
(一)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此汇集
季羡林教授认为,世界的文化,可以分为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美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里,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和宗教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东南亚,由于其处于世界东南西北的“十字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历史文化也更容易受到不同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四大文化和宗教都在此汇集,对这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深刻地历史烙印。
(二)东南亚的原始崇拜和宗教
正如上文所说,人类产生后就产生了文化,因此,在外来文化传入东南亚以前,我们可以认定,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并非空白,班清文化、东山文化、铜鼓文化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典范;在宗教方面,更是有以万物有灵论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文化信仰。
在高级宗教(婆罗门-印度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由它们派生出的各类具体宗教形式、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比如儒家与道家)尚未传到东南亚时,东南亚国家的先民们由于不了解自然现象和无法解释自身的生老病死现象,产生了灵魂观念,并将其运用于万物,便产生了万物有灵论,继而围绕万物有灵论产生了一系列较完备的宗教信仰系统。
陶立璠在他的著作《民俗学》中提出,现代宗教在民间的传承过程中有一部分或一些东西已经失去了现代宗教的特征,成为民俗宗教了,而在泰国,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只不过由于佛教作为其国教,因此更多的表现为原始崇拜融合于佛教中。
三、泰国社会中的原始崇拜与佛教的融合现象
原始崇拜教与泰国社会紧密相连,对泰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泰国一直受到外来宗教的轮番影响,但其原始文化不仅没有消失殆尽,反而成为泰国人民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并与后来传入的外来文化相融合,继续在泰国社会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一)在政治方面,泰国国王是神-佛-国王三者的完美统一
国王用宗教神话自己,这在古代东南亚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13世纪后的素可泰王朝和阿瑜陀耶王朝,中央集权的君主制高度发展。国王被视为“再生的湿婆神”和“佛陀的化身”,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自小乘佛教成为泰国国教后,佛教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泰国人原始信仰和其它宗教并未受到排斥和抛弃,反而和佛教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在泰人的本土原始信仰中,天神和君王是浑沌一体的, 而且泰人实行的是泼坤(父亲)统治的国王统治模式,君父同伦,因此泰人对国王的崇拜也可以说是对祖灵崇拜的升华;而在佛教思想中,国王与天神、佛也是一体的。因此不难解释泰国国王是神-佛-国王三重角色的统一体。
(二)现代泰国社会中的原始崇拜和佛教融合现象
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后,佛教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广大村落文化仍然存在,这种神袛文化以崇拜祖先和崇拜神明的形式在泰国社会得到表现,某些还和佛教等结合在一起,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小乘佛教中,佛陀只不过是觉者、传教师、教祖,但泰国社会普遍认为佛陀是万能的救世主。当人们遭遇挫折、不幸、灾难时,求佛陀保佑;当人们犯了错误、做下罪孽时,求佛陀宽恕;当人们取得成就时,又感谢佛陀的恩赐。佛陀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原始神明一样成为了人们的心灵依托。当一个人遇到倒霉的事时,他往往会以为这是自己运气不好,闯了鬼,而不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造了孽。因此,他们就去求神拜佛,或者请僧侣念经做法消灾。为此,僧侣尽管知道用法水洗不凈来人的罪孽,但只能用念符咒、洒法水的方法为他们祈求吉祥,安慰心愿。
泰国的某些节日风俗中也有很多关于原始崇拜与佛教文化结合的现象。其中,堆沙塔就反映了泰国人原始的祖先崇拜与佛教的结合。堆沙塔是宋干节的一项活动,据说活动的由来,是因为平日信众去佛寺上香礼佛,出来时,脚底把佛寺内的沙黏带着出来了,久而久之,佛寺的沙土少了,这对脚底带沙的人来说是一种罪过,所以,每年宋干节前后,很多人便去河边搬来些沙放在佛寺中,这是搬沙人的一种功德。有些人进而把沙堆成小塔,插上彩旗,祈求佛陀赐给平安幸福,也是表示对佛陀的敬意。而学者研究中国傣族,发现其宋干节也有堆沙塔的习俗,具体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在佛寺旁进行,把沙塔堆成塔状,插上竹叶,以纪念先祖。这说明堆沙塔最初起源于祖先崇拜,后来才加进了佛教的内容。傣泰同族同源,从泰国堆沙塔与中国傣族的堆沙塔联系起来看,其起源也应该是祖先崇拜。
结语:
东南亚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点,使得四大宗教轮番在其土地上得以传播,而泰国对待外来文化,显示出了空前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髓,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外来文化必定要与当地的原始崇拜相融合,这样的结果是泰国原始崇拜得益以另一种姿态保留下来,继续在民间社会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使得泰国自身的文化璀璨绚丽,具有多重性。
参考文献:
[1]姜永仁、傅增有等《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国际文化出版社,第54-199页
[2]戚盛中《泰国民俗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09-175页
[3]陈序经《文化学概观》岳麓书社,第339-354页
[4]吴圣杨《地神信仰与泰国的国王崇拜—泰国国王崇拜的民俗学解读》东南亚研究006年第1期
[5]余益中等《东盟宗教》东盟文化研究丛书
[6]梁志明等《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昆仑出版社 第209页
[7]陶立璠 《民俗学》学院出版社 第320页
[8]戚盛中《泰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关键词】:开放性;融合性;宗教与文化;原始崇拜
一、关于文化融合
(一)文化的含义简述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人类产生之后就产生了文化,人的一切吃、穿、住、行、用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的行为,都是文化。确切的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中又游离于物质外的,能够被传承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二)文化融合
文化总是有高低之分,而且文化的发展程序是由低而高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文化融合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
学习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由简而繁的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融合的原因是因为人类能改变、保存和模仿文化。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不论经济军事的强弱,较发达的文化必定要覆盖较不发达的文化,或文化较不发达的一方必定会接受和学习文化较发达一方的文化,这一规律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被验证。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文化的融合是可能的,但是消除一切差异的文化整合是不可能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通过交流进行的,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文化融合的结果是--在宏观大体上形成一种文化,在小范围或是某些方面仍然保留某些原有的特色文化。
二、东南亚外来宗教和原始崇拜概述
(一)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此汇集
季羡林教授认为,世界的文化,可以分为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美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里,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和宗教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东南亚,由于其处于世界东南西北的“十字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历史文化也更容易受到不同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四大文化和宗教都在此汇集,对这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深刻地历史烙印。
(二)东南亚的原始崇拜和宗教
正如上文所说,人类产生后就产生了文化,因此,在外来文化传入东南亚以前,我们可以认定,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并非空白,班清文化、东山文化、铜鼓文化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典范;在宗教方面,更是有以万物有灵论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文化信仰。
在高级宗教(婆罗门-印度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由它们派生出的各类具体宗教形式、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比如儒家与道家)尚未传到东南亚时,东南亚国家的先民们由于不了解自然现象和无法解释自身的生老病死现象,产生了灵魂观念,并将其运用于万物,便产生了万物有灵论,继而围绕万物有灵论产生了一系列较完备的宗教信仰系统。
陶立璠在他的著作《民俗学》中提出,现代宗教在民间的传承过程中有一部分或一些东西已经失去了现代宗教的特征,成为民俗宗教了,而在泰国,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只不过由于佛教作为其国教,因此更多的表现为原始崇拜融合于佛教中。
三、泰国社会中的原始崇拜与佛教的融合现象
原始崇拜教与泰国社会紧密相连,对泰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泰国一直受到外来宗教的轮番影响,但其原始文化不仅没有消失殆尽,反而成为泰国人民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并与后来传入的外来文化相融合,继续在泰国社会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一)在政治方面,泰国国王是神-佛-国王三者的完美统一
国王用宗教神话自己,这在古代东南亚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13世纪后的素可泰王朝和阿瑜陀耶王朝,中央集权的君主制高度发展。国王被视为“再生的湿婆神”和“佛陀的化身”,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自小乘佛教成为泰国国教后,佛教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泰国人原始信仰和其它宗教并未受到排斥和抛弃,反而和佛教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在泰人的本土原始信仰中,天神和君王是浑沌一体的, 而且泰人实行的是泼坤(父亲)统治的国王统治模式,君父同伦,因此泰人对国王的崇拜也可以说是对祖灵崇拜的升华;而在佛教思想中,国王与天神、佛也是一体的。因此不难解释泰国国王是神-佛-国王三重角色的统一体。
(二)现代泰国社会中的原始崇拜和佛教融合现象
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后,佛教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广大村落文化仍然存在,这种神袛文化以崇拜祖先和崇拜神明的形式在泰国社会得到表现,某些还和佛教等结合在一起,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小乘佛教中,佛陀只不过是觉者、传教师、教祖,但泰国社会普遍认为佛陀是万能的救世主。当人们遭遇挫折、不幸、灾难时,求佛陀保佑;当人们犯了错误、做下罪孽时,求佛陀宽恕;当人们取得成就时,又感谢佛陀的恩赐。佛陀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原始神明一样成为了人们的心灵依托。当一个人遇到倒霉的事时,他往往会以为这是自己运气不好,闯了鬼,而不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造了孽。因此,他们就去求神拜佛,或者请僧侣念经做法消灾。为此,僧侣尽管知道用法水洗不凈来人的罪孽,但只能用念符咒、洒法水的方法为他们祈求吉祥,安慰心愿。
泰国的某些节日风俗中也有很多关于原始崇拜与佛教文化结合的现象。其中,堆沙塔就反映了泰国人原始的祖先崇拜与佛教的结合。堆沙塔是宋干节的一项活动,据说活动的由来,是因为平日信众去佛寺上香礼佛,出来时,脚底把佛寺内的沙黏带着出来了,久而久之,佛寺的沙土少了,这对脚底带沙的人来说是一种罪过,所以,每年宋干节前后,很多人便去河边搬来些沙放在佛寺中,这是搬沙人的一种功德。有些人进而把沙堆成小塔,插上彩旗,祈求佛陀赐给平安幸福,也是表示对佛陀的敬意。而学者研究中国傣族,发现其宋干节也有堆沙塔的习俗,具体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在佛寺旁进行,把沙塔堆成塔状,插上竹叶,以纪念先祖。这说明堆沙塔最初起源于祖先崇拜,后来才加进了佛教的内容。傣泰同族同源,从泰国堆沙塔与中国傣族的堆沙塔联系起来看,其起源也应该是祖先崇拜。
结语:
东南亚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点,使得四大宗教轮番在其土地上得以传播,而泰国对待外来文化,显示出了空前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髓,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外来文化必定要与当地的原始崇拜相融合,这样的结果是泰国原始崇拜得益以另一种姿态保留下来,继续在民间社会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使得泰国自身的文化璀璨绚丽,具有多重性。
参考文献:
[1]姜永仁、傅增有等《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国际文化出版社,第54-199页
[2]戚盛中《泰国民俗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09-175页
[3]陈序经《文化学概观》岳麓书社,第339-354页
[4]吴圣杨《地神信仰与泰国的国王崇拜—泰国国王崇拜的民俗学解读》东南亚研究006年第1期
[5]余益中等《东盟宗教》东盟文化研究丛书
[6]梁志明等《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昆仑出版社 第209页
[7]陶立璠 《民俗学》学院出版社 第320页
[8]戚盛中《泰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