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好多英语老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笔者查阅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刊物后,发现小组“捆绑式”激励法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从背颂(单词、句子、对话及课文);上交作业;上课表现;展开小组活动;评定成绩五个方面着手。通过笔者近几年的应用,发现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 捆绑式 ”激励法;农村英语教学 ;“加星”或“减星”
一、引语
来自偏僻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虽然已进入初中,但随着校网的不断撤并,他们不得不来到城郊学校就读,由于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接受新知识能力的高低,学生在校外参加一些英语辅导班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好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使得班级内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七年级上半个学期,就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农村英语教师。
成绩较好的同学,听、说、读、写基本上可以,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英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成、更不用说写了。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把小组“捆绑式”激励法应用于农村英语教学,取得了点滴成效。
所谓“捆绑式”故名思议,就是把一个东西附加在另一个东西之上,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可把它运用到英语教学上,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种结合方法。一是通过外界的干涉,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7人,将其捆绑在一起。再把全班学生按照英语成绩的好差、对学习英语兴趣的高低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集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加活动,评价对象也是整个小组。二是由学生自己组队,跟平时自己关系好的同学组成一队。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容易产生分配不均,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笔者采用第一种分组方法,同时在分组的时候,兼顾男女生的比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本人在2009年度-2011年度重点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小组“捆绑式”激励法的应用。
二、小组“激励法”的准备
通过平时对教学过程的观察,笔者发现班级里总有好多同学在英语课中置身事外,不举手发言,不和同学合作完成小组表演,该交的作业也迟迟不交。而且在七年级上半学期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想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让那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英语“学困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在运用小组“激励法”之前,笔者先对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1、你喜欢英语吗?A、非常喜欢 B、喜欢 C、比较喜欢 D、不喜欢 问题2、你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 比较满意 D、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非常喜欢英语的学生占5%,喜欢英语的占35%,比较喜欢的占10%,不喜欢的占50%。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0%,满意的占15%,比较满意的占10%,不满意的占65%。按照这个问卷结果,再综合学生们原来的小学英语基础,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每班有35---42人,每组5-7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他们组的事务。最后根据分组情况制作了一张上墙表,张贴在教室后面。表格如下:
同时在全班选定一个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班级记录员(因为平时学生的表现是通过“星”来量化的),及时对各个小组进行“加星”或“减星”。
三、小组“激励法”的具体应用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应用阶段,把小组“捆绑式”教学方法应用以下五个方面:
(一)背颂(单词、句子、对话及课文)
大家都知道,英语应该多读,多背,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没那么自觉。于是我先让各组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先到我这里背,然后权力下放,让小组长检查自己小组内的组员,碰到还有不会读、背的同学,就让小组长教会他们,轮到抽背的时候,背得出的同学,该小组就可以加一“星”,背不出的同学,要给一点小小的奖励,比如让他(她)抄几遍背诵的内容,再根据该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有的同学抄了以后还要进行背诵检查,而且该小组还得减一“星”,通过此法激励每位学生背书的积极性。把“加星”或“减星”都记录在表格的背书栏内。
(二)上交作业
一直以来英语作业的上交都不够整齐,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平时上好课后,老师跟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提醒不够,学生忘得快。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有时由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所以不能按时上交作业。我想通过小组“捆绑式”这个方法,让交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把教师自己解放出来,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事情上。笔者的做法是:收交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组员把作业先交到小组长那里,小组长检查本组员全交后,再把作业交到课代表那里。在规定时间内交齐,则该小组得分加一“星”,这样一个组员不交作业就成为全组的事情,也给这些不交作业的学生一个压力,让他知道不交作业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通过这种互相牵制的办法,培养了学生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三)上课表现
根据上课铃响后,到老师宣布下课前,能认真配合老师,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踊跃回答的同学。每节课后,让同学推选1-3名表现最好的同学给他们所在的组加一“星”,同时也推选1-2名表现不佳的,给他们组减一“星”,除此之外,有时也会采取适当的奖励,可以是上课内容的抄写,也可以是班级里的事情,比如倒垃圾、洗抹布等。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上课时的紧迫感,达到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的目的。
(四)开展小组活动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运用到平时的实际交际中,而小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操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没有特殊情况,我会让同学在课前先准备好本节课要表演的内容,小组活动后,按照表演的好坏,给他们“加星”,最多加两个星,至少也要加一个星,此项活动不宜采用“减星”,结果也记录在表上。 (五)评定成绩
不管平时检测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我都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组员的成绩加起来,先看看他们的总分,然后看看他们的平均分相差有多大,好的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给他们组加“星”外,有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发一些笔、笔记本之类的小礼物。这个礼物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可以鼓动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忘给班级里进步较大的前五名同学同样的奖励。
四、小组“激励法”应用的结果
通过几年的应用,我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刚开始调查时,完全不一样。发现非常喜欢英语的学生已占20%,喜欢英语的占30%,比较喜欢的占10%,不喜欢的30%。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满意的占35%,比较满意的20%,不满意的占30%。由此可以发现,小组“激励法”的应用,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五、反思收获
反思两年的应用过程,收获的原因有二:
(一)激兴趣,诱动因
在应用之初,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听取各任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班分成5-6个小组,每组5-7人,并且借此安排座位。由于编组小,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而且同一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差异,这样在平时开展活动时,更易于克服学英语的困难,做到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每课时,基本上都有可以表演的内容,让同学在课前先做好准备,每个组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根据每个人的英语基础,有主角与配角之分),可他们个个情绪高涨。刚开始有些同学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慢慢地一次比一次好。尤其有好大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非常接近,利于同学发挥,有时那些“学困生”也有摇摇欲使的欲望,我们尽可能给那些同学提供表演的机会。
(二)以小组为平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1.合作意识增强
小组“激励法”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所有的评价也是针对小组开展的。因此,每个组员都就要求有合作精神,都要竭尽所能地为本小组出一份力。只有小组获胜了,组员个人才能取胜。尤其上面提到的交作业,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另外,其它几个方面也是如此。
2.成就感增强
成就感、满足感是人的天性,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当发现同学获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致就会更浓。
3.竞争意识增强
一个真正具有竞争意识的小组,反映在每个组员身上,是个个争先,你追我赶,在各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他人;反映在小组上,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争取让自己组获胜。
六、结束语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点滴应用,虽然有所收获,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方面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大胆地去挖掘,有待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文武《捆绑式协作学习》、《教学与管理》[J]2000.10
[2]王雁 浅谈多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甘肃科技纵横2005(06)
[3] 夏纪梅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 [M]2007
[4] 刘巧华 分层教学法的捆绑式评价体系[J] 甘肃科技纵横 2008(04)
[5] 【千百度】“捆绑”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2007-3-14
关键词:小组“ 捆绑式 ”激励法;农村英语教学 ;“加星”或“减星”
一、引语
来自偏僻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虽然已进入初中,但随着校网的不断撤并,他们不得不来到城郊学校就读,由于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接受新知识能力的高低,学生在校外参加一些英语辅导班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好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使得班级内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七年级上半个学期,就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农村英语教师。
成绩较好的同学,听、说、读、写基本上可以,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英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成、更不用说写了。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把小组“捆绑式”激励法应用于农村英语教学,取得了点滴成效。
所谓“捆绑式”故名思议,就是把一个东西附加在另一个东西之上,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可把它运用到英语教学上,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种结合方法。一是通过外界的干涉,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7人,将其捆绑在一起。再把全班学生按照英语成绩的好差、对学习英语兴趣的高低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集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加活动,评价对象也是整个小组。二是由学生自己组队,跟平时自己关系好的同学组成一队。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容易产生分配不均,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笔者采用第一种分组方法,同时在分组的时候,兼顾男女生的比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本人在2009年度-2011年度重点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小组“捆绑式”激励法的应用。
二、小组“激励法”的准备
通过平时对教学过程的观察,笔者发现班级里总有好多同学在英语课中置身事外,不举手发言,不和同学合作完成小组表演,该交的作业也迟迟不交。而且在七年级上半学期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想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让那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英语“学困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在运用小组“激励法”之前,笔者先对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1、你喜欢英语吗?A、非常喜欢 B、喜欢 C、比较喜欢 D、不喜欢 问题2、你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 比较满意 D、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非常喜欢英语的学生占5%,喜欢英语的占35%,比较喜欢的占10%,不喜欢的占50%。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0%,满意的占15%,比较满意的占10%,不满意的占65%。按照这个问卷结果,再综合学生们原来的小学英语基础,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每班有35---42人,每组5-7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他们组的事务。最后根据分组情况制作了一张上墙表,张贴在教室后面。表格如下:
同时在全班选定一个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班级记录员(因为平时学生的表现是通过“星”来量化的),及时对各个小组进行“加星”或“减星”。
三、小组“激励法”的具体应用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应用阶段,把小组“捆绑式”教学方法应用以下五个方面:
(一)背颂(单词、句子、对话及课文)
大家都知道,英语应该多读,多背,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没那么自觉。于是我先让各组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先到我这里背,然后权力下放,让小组长检查自己小组内的组员,碰到还有不会读、背的同学,就让小组长教会他们,轮到抽背的时候,背得出的同学,该小组就可以加一“星”,背不出的同学,要给一点小小的奖励,比如让他(她)抄几遍背诵的内容,再根据该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有的同学抄了以后还要进行背诵检查,而且该小组还得减一“星”,通过此法激励每位学生背书的积极性。把“加星”或“减星”都记录在表格的背书栏内。
(二)上交作业
一直以来英语作业的上交都不够整齐,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平时上好课后,老师跟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提醒不够,学生忘得快。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有时由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所以不能按时上交作业。我想通过小组“捆绑式”这个方法,让交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把教师自己解放出来,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事情上。笔者的做法是:收交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组员把作业先交到小组长那里,小组长检查本组员全交后,再把作业交到课代表那里。在规定时间内交齐,则该小组得分加一“星”,这样一个组员不交作业就成为全组的事情,也给这些不交作业的学生一个压力,让他知道不交作业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通过这种互相牵制的办法,培养了学生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三)上课表现
根据上课铃响后,到老师宣布下课前,能认真配合老师,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踊跃回答的同学。每节课后,让同学推选1-3名表现最好的同学给他们所在的组加一“星”,同时也推选1-2名表现不佳的,给他们组减一“星”,除此之外,有时也会采取适当的奖励,可以是上课内容的抄写,也可以是班级里的事情,比如倒垃圾、洗抹布等。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上课时的紧迫感,达到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的目的。
(四)开展小组活动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运用到平时的实际交际中,而小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操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没有特殊情况,我会让同学在课前先准备好本节课要表演的内容,小组活动后,按照表演的好坏,给他们“加星”,最多加两个星,至少也要加一个星,此项活动不宜采用“减星”,结果也记录在表上。 (五)评定成绩
不管平时检测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我都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组员的成绩加起来,先看看他们的总分,然后看看他们的平均分相差有多大,好的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给他们组加“星”外,有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发一些笔、笔记本之类的小礼物。这个礼物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可以鼓动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忘给班级里进步较大的前五名同学同样的奖励。
四、小组“激励法”应用的结果
通过几年的应用,我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刚开始调查时,完全不一样。发现非常喜欢英语的学生已占20%,喜欢英语的占30%,比较喜欢的占10%,不喜欢的30%。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满意的占35%,比较满意的20%,不满意的占30%。由此可以发现,小组“激励法”的应用,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五、反思收获
反思两年的应用过程,收获的原因有二:
(一)激兴趣,诱动因
在应用之初,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听取各任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班分成5-6个小组,每组5-7人,并且借此安排座位。由于编组小,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而且同一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差异,这样在平时开展活动时,更易于克服学英语的困难,做到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每课时,基本上都有可以表演的内容,让同学在课前先做好准备,每个组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根据每个人的英语基础,有主角与配角之分),可他们个个情绪高涨。刚开始有些同学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慢慢地一次比一次好。尤其有好大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非常接近,利于同学发挥,有时那些“学困生”也有摇摇欲使的欲望,我们尽可能给那些同学提供表演的机会。
(二)以小组为平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1.合作意识增强
小组“激励法”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所有的评价也是针对小组开展的。因此,每个组员都就要求有合作精神,都要竭尽所能地为本小组出一份力。只有小组获胜了,组员个人才能取胜。尤其上面提到的交作业,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另外,其它几个方面也是如此。
2.成就感增强
成就感、满足感是人的天性,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当发现同学获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致就会更浓。
3.竞争意识增强
一个真正具有竞争意识的小组,反映在每个组员身上,是个个争先,你追我赶,在各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他人;反映在小组上,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争取让自己组获胜。
六、结束语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点滴应用,虽然有所收获,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方面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大胆地去挖掘,有待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文武《捆绑式协作学习》、《教学与管理》[J]2000.10
[2]王雁 浅谈多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甘肃科技纵横2005(06)
[3] 夏纪梅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 [M]2007
[4] 刘巧华 分层教学法的捆绑式评价体系[J] 甘肃科技纵横 2008(04)
[5] 【千百度】“捆绑”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200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