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都是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学生上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赋予时代性。
1 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角度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改变课堂严肃并稍显沉闷的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2 联系时政热点,发挥政治教学实的用性
政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学习政治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就必须要对社会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政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时政热点,符合政治教学的需要,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也可以发挥政治的实用功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策略的制定上,可以以社会时政热点为切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各种社会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才会生动。
3 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有话可说,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完成作业。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5 组织课外活动,增强教学实效
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生活与消费》主要讲述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为让学生理解市场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调查他们所熟悉的市、区、县的房地产市场,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后,房价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及购买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如,《生活与消费》第一课通过对大量的商品、价格、价值等现象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商品、货币的本质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课对价格现象的分析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第三课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心理的分析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切都是从鲜活的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推断得出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为说教而说教,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正确对待金钱”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角度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改变课堂严肃并稍显沉闷的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2 联系时政热点,发挥政治教学实的用性
政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学习政治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就必须要对社会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政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时政热点,符合政治教学的需要,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也可以发挥政治的实用功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策略的制定上,可以以社会时政热点为切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各种社会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才会生动。
3 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有话可说,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完成作业。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5 组织课外活动,增强教学实效
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生活与消费》主要讲述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为让学生理解市场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调查他们所熟悉的市、区、县的房地产市场,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后,房价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及购买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如,《生活与消费》第一课通过对大量的商品、价格、价值等现象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商品、货币的本质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课对价格现象的分析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第三课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心理的分析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切都是从鲜活的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推断得出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为说教而说教,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正确对待金钱”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