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结绳计数”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2 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麻酱烧饼。”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他家卖了54个,4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小商家联合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3 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常见的专用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了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了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 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当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安排各农家宅院的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此外,“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在21世纪现代数学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使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语言仍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未免有些教条,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地设计引进课堂。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数学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  【关键词】 数学 能力 小学数学 训练课  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此,教师的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每一位教师就很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对教师不断增高的要求。下面我们来谈谈教师成长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
期刊
初中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初中语文教师创新素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 完善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相反,则只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全国和安徽省的高考宏观录取情况出发,分析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如何理顺招生和专业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今后地方院校的工作重点。本文从淮南师范学院近几年的专业结构调整出发,进一步阐述如何利用招生作为手段调节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 招生 专业调整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1 全国招生情况综述  “2011年安徽高考录取率
期刊
生物试题中坐标曲线类试题,不但有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还有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以及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题常见且形式多样,一直是教学难点。但从思维分析上看,它们存在着很多共性和联系。下面谈谈这类题在思维分析上的一般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单坐标单曲线类  这类题是坐标曲线类试题的最基本形式,“读轴——看线——抓点”是其思维分析过程的三步曲。“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 创新氛围 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期刊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改革浪潮迎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良好的信息素质和环境意识,以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教学改革走进新课程呢?我认为只有转变新角色。应先从思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应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说,课堂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我也有同感。七、八岁的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长,如果课堂内容再让他们不感兴趣,那么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就会时有发生。凭借几年工作的经历,我在课堂上略施一些技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抑扬顿挫
期刊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
期刊
学校发展既需要有名师的涌现,也需要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成长。校本研究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的真实问题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研究内容,服务于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要。它可以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思想行为、生命存在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形成学校文化(团队精神、科学意识、民主氛围),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交流平台。  1 “草根”引领  立项课题一般经历“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