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新的教材观,倡导我们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案来,能充分有效地将所授的知识激活,从而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了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突破“以本为本”的旧教材观,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科学地处理教材。那么,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该如何活用教材、刷新课堂呢?
活用教材,活跃课堂,增强兴趣
1.活用教材,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教学情境即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习被思维、情感、创造、优美、游戏的光辉照耀的话,学习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富有兴趣的、引人入胜的事。”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中教材只是以一张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体会信息来源多样性,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尝试对教材内容加以改变,让学生考虑早上起来应该如何根据天气来决定穿多少衣服。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努力把他们所知道的生活中的方法告诉大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总之,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情境是可以不断变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适时地改变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用活教材,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使我们教师品尝到改变素材的成功喜悦。
2.活用教材,提出问题,维持兴趣
例如,在设计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子,而是利用课前时间,用数码相机为学生拍摄了一些独照、合照等。当然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故意让照片出现拍歪、曝光过度等缺点;接着将照片复制到电脑中,让学生观察,说说他们对照片有什么看法,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提出了“有的照片歪了,要能正点就好了;有的照片太亮了,能暗点就好了”等一些问题。教师这时加以适时的引导,简单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际效率。所以学生十分感兴趣,整堂课的气氛十分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教学效果也自然好,效率也高。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迷信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需要将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所增减地使用教材。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情趣、有意义的素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此感兴趣了,就会钻研它,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活用教材,考虑差异,增强自主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教材是一种高度浓缩、具有高“含金量”的资源。对教材编写工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体会,教材中的每个字以及某种组合都是本领域权威专家慢慢“磨”出来的,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个探究学习里都尽可能地容纳和渗透最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深入地了解教材,同时考虑到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做到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成功的乐趣。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章第3节制作基本动画中有两个实践学习,我根据学生在认识Flash软件这一节时已经学过简单的动画制作这一情况,因为太阳的移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我就把这作为第一任务,而将太阳的修改作为第二任务,在移动的太阳这一动画中加入旋转的风车作为进阶任务。这样稍稍改变一下教材的任务,将两个实践学习合成一个内容的三个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完成不同的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活用教材,激活想象,增强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有位哲人也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正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讲解“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的“制作自选图形时”,考虑到学生对画图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几种图形的制作。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了许多答案,比如:利用复制操作可以制作同样的图形;利用shift可以选择图案等,师生共同通过总结来得出结果,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正是这种意识和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加以引导,必将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要激发他们的思维,特别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对于学生的特别想象,我们教师要加倍关注,鼓励学生不必担心失败。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得出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李烈老师曾经说过:教材是例子,是范本,但我们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工具,要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会,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参照教材但不依靠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更新、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活用教材,活跃课堂,增强兴趣
1.活用教材,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教学情境即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习被思维、情感、创造、优美、游戏的光辉照耀的话,学习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富有兴趣的、引人入胜的事。”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中教材只是以一张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体会信息来源多样性,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尝试对教材内容加以改变,让学生考虑早上起来应该如何根据天气来决定穿多少衣服。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努力把他们所知道的生活中的方法告诉大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总之,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情境是可以不断变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适时地改变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用活教材,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使我们教师品尝到改变素材的成功喜悦。
2.活用教材,提出问题,维持兴趣
例如,在设计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子,而是利用课前时间,用数码相机为学生拍摄了一些独照、合照等。当然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故意让照片出现拍歪、曝光过度等缺点;接着将照片复制到电脑中,让学生观察,说说他们对照片有什么看法,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提出了“有的照片歪了,要能正点就好了;有的照片太亮了,能暗点就好了”等一些问题。教师这时加以适时的引导,简单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际效率。所以学生十分感兴趣,整堂课的气氛十分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教学效果也自然好,效率也高。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迷信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需要将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所增减地使用教材。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情趣、有意义的素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此感兴趣了,就会钻研它,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活用教材,考虑差异,增强自主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教材是一种高度浓缩、具有高“含金量”的资源。对教材编写工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体会,教材中的每个字以及某种组合都是本领域权威专家慢慢“磨”出来的,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个探究学习里都尽可能地容纳和渗透最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深入地了解教材,同时考虑到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做到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成功的乐趣。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章第3节制作基本动画中有两个实践学习,我根据学生在认识Flash软件这一节时已经学过简单的动画制作这一情况,因为太阳的移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我就把这作为第一任务,而将太阳的修改作为第二任务,在移动的太阳这一动画中加入旋转的风车作为进阶任务。这样稍稍改变一下教材的任务,将两个实践学习合成一个内容的三个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完成不同的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活用教材,激活想象,增强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有位哲人也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正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讲解“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的“制作自选图形时”,考虑到学生对画图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几种图形的制作。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了许多答案,比如:利用复制操作可以制作同样的图形;利用shift可以选择图案等,师生共同通过总结来得出结果,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正是这种意识和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加以引导,必将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要激发他们的思维,特别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对于学生的特别想象,我们教师要加倍关注,鼓励学生不必担心失败。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得出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李烈老师曾经说过:教材是例子,是范本,但我们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工具,要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会,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参照教材但不依靠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更新、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