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尔翻阅家中书籍时,发现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阅读之后,让我想起童年许多快乐的往事。但更让我震撼的是:这部作品从儿童的视角描述了“巴学园”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出其与众不同的生态教育环境、新颖的自然教育模式和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人性化教育理念。这不正是我们幼教界目前孜孜追求的课程游戏精神所在——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这里的“巴学园”确实让人感受到是孩子们向往的一个理想乐园,那么我们怎么来创造这一片教育的桃花源呢?
一、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态教育环境
我们要关注幼儿园现实的物质条件和自然资源,吸引幼儿投入有趣和有效的活动,不断充实他们的新经验,不断实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书中的“巴学园”是这样的:6辆改装的电车教室,四周种植各种树木的围墙,单单是这些,不仅是书中的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现代的孩子也会觉得新奇而有趣。这是因为孩子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获得经验的。
今年我们由于房屋改造,最受孩子欢迎的种植园地被迫消失了。我们都明白,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的行为总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和作为。为了构建孩子思想看得见、学习看得见、经验看得见、愿望看得见的种植天地,我们前后经历了二轮研究:
第一轮,利用大组教科研学习的时间,先从老师的视角来说说从实际出发,哪些地方适宜开垦出种植角?需要用什么种植容器?老师们经过互动交流,没有达成明确的认识。于是,老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实地在幼儿园场地上三三两两的观察、讨论,随后用简笔画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直观地再现:阳台的空地,让大班的孩子用轮胎组合各种造型,再放置泥土进行种子培育,建设花园式的种植角;灌木丛空闲地,准备竹篾搭架子,栽种时令蔬菜,开发出小菜园;小草坪四周,收集废旧的锅碗瓢盆,种上收集的种子,变成家庭式的菜地;已枯萎的花坛,栽上种苗,改造成孩子的自然角。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运土、播种、浇水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水平,大班孩子人人有种植,中小班孩子小组种植。这样与众不同的生态学习环境,满足了孩子心理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我们不时会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主动到种植园观察种植情况,大班每个早上不仅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还会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
第二轮,建构班级微课程“我们的种植园”,从孩子的视角,寻找—开垦—养护—收获。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开垦,有的确定了有阳光照射和树叶遮阴的花坛,有的确定了在固定时间有阳光照射的花坛,有的确定了基本没有阳光照射的花坛。在随后的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与水份的。这样的经验是孩子们动用多种感官自主习得的,充满着生机,不断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
二、组织有的放矢的情境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游戏理论指导教学行为,改变旧的教育思想,将游戏融入到集体教学中。音乐教学,是我园孩子非常喜爱的集体活动之一。在情境式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欣赏、歌唱教学模式,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流程:故事—音乐—动作,从音乐小故事入手,创设出充满情趣的活动氛围,再引导幼儿在愉快的音乐中模仿、创新、交流、学习、合作、互动、竞争、挑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各自的个性展现,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例如本学期的三级子课题研磨课展示中,《小班音乐:大灰熊》和《中班音乐活动:快乐公交车》,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创设了大灰熊抓木头人和乘公交车的游戏情境,在歌声和音乐的转换中,孩子专注地互动,表现出对音乐清晰的辨别和不同的演绎,给全体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我们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尝试从情境创设入手,例如《大班科学:拆装小书架》和《小班综合:小袋袋》,分别设置了“小小管理员”和“捉迷藏”的游戏角色和情境,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提升孩子自主学习和合作协助的能力。我们由此在一日活动的不同时段,用音乐和情境来浸润孩子的学习生活。
三、相信孩子在玩中快乐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正如在“巴學园”中学习与玩耍并不冲突,在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像散步就成为孩子“自由的、可以尽情玩耍的时间”。我认为这才是课程游戏化建设理念下的幼儿教育。
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同时还应有孩子“玩”的场地,儿童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一个丰富多样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环境还应让幼儿动起来。我们在班级游戏区角创设中,提倡一区二用,一方面从孩子的原有水平出发,整合主题教学目标和《指南》领域发展要求,在班级以活动区的形式分类呈现,包括物理性质的科学探索区、数概念的益智区、艺术表现的美工区、语言表达的阅读区等学习性的游戏区,这些区域的活动场所和材料的摆放是固定的,活动时孩子按需选择,能让成人看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到孩子各个发展领域的多种经验表现。另一方面,在讨论、分析班级孩子的爱好兴趣基础上,预设多个利于人际交往的角色游戏(娃娃家、点心店、糖果屋、寿司店、披萨店、理发店等),师生共同收集材料、制作游戏规则、制作游戏标牌与身份卡等等,这些场所是不固定的,需要幼儿自己决定当天开哪些角色区,活动场地最适合在什么地方,往往早上这个地方是美工区的活动,下午就变成了点心店或超市,这些都取决于幼儿的意愿,这里更多的是给了孩子合作创造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经验。
巴学园的教育,是自主自由成长的,是尊重人的教育。在幼儿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读懂教育、读懂孩子,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游戏学习中展开想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态教育环境
我们要关注幼儿园现实的物质条件和自然资源,吸引幼儿投入有趣和有效的活动,不断充实他们的新经验,不断实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书中的“巴学园”是这样的:6辆改装的电车教室,四周种植各种树木的围墙,单单是这些,不仅是书中的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现代的孩子也会觉得新奇而有趣。这是因为孩子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获得经验的。
今年我们由于房屋改造,最受孩子欢迎的种植园地被迫消失了。我们都明白,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的行为总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和作为。为了构建孩子思想看得见、学习看得见、经验看得见、愿望看得见的种植天地,我们前后经历了二轮研究:
第一轮,利用大组教科研学习的时间,先从老师的视角来说说从实际出发,哪些地方适宜开垦出种植角?需要用什么种植容器?老师们经过互动交流,没有达成明确的认识。于是,老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实地在幼儿园场地上三三两两的观察、讨论,随后用简笔画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直观地再现:阳台的空地,让大班的孩子用轮胎组合各种造型,再放置泥土进行种子培育,建设花园式的种植角;灌木丛空闲地,准备竹篾搭架子,栽种时令蔬菜,开发出小菜园;小草坪四周,收集废旧的锅碗瓢盆,种上收集的种子,变成家庭式的菜地;已枯萎的花坛,栽上种苗,改造成孩子的自然角。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运土、播种、浇水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水平,大班孩子人人有种植,中小班孩子小组种植。这样与众不同的生态学习环境,满足了孩子心理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我们不时会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主动到种植园观察种植情况,大班每个早上不仅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还会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
第二轮,建构班级微课程“我们的种植园”,从孩子的视角,寻找—开垦—养护—收获。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开垦,有的确定了有阳光照射和树叶遮阴的花坛,有的确定了在固定时间有阳光照射的花坛,有的确定了基本没有阳光照射的花坛。在随后的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与水份的。这样的经验是孩子们动用多种感官自主习得的,充满着生机,不断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
二、组织有的放矢的情境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游戏理论指导教学行为,改变旧的教育思想,将游戏融入到集体教学中。音乐教学,是我园孩子非常喜爱的集体活动之一。在情境式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欣赏、歌唱教学模式,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流程:故事—音乐—动作,从音乐小故事入手,创设出充满情趣的活动氛围,再引导幼儿在愉快的音乐中模仿、创新、交流、学习、合作、互动、竞争、挑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各自的个性展现,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例如本学期的三级子课题研磨课展示中,《小班音乐:大灰熊》和《中班音乐活动:快乐公交车》,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创设了大灰熊抓木头人和乘公交车的游戏情境,在歌声和音乐的转换中,孩子专注地互动,表现出对音乐清晰的辨别和不同的演绎,给全体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我们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尝试从情境创设入手,例如《大班科学:拆装小书架》和《小班综合:小袋袋》,分别设置了“小小管理员”和“捉迷藏”的游戏角色和情境,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提升孩子自主学习和合作协助的能力。我们由此在一日活动的不同时段,用音乐和情境来浸润孩子的学习生活。
三、相信孩子在玩中快乐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正如在“巴學园”中学习与玩耍并不冲突,在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像散步就成为孩子“自由的、可以尽情玩耍的时间”。我认为这才是课程游戏化建设理念下的幼儿教育。
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同时还应有孩子“玩”的场地,儿童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一个丰富多样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环境还应让幼儿动起来。我们在班级游戏区角创设中,提倡一区二用,一方面从孩子的原有水平出发,整合主题教学目标和《指南》领域发展要求,在班级以活动区的形式分类呈现,包括物理性质的科学探索区、数概念的益智区、艺术表现的美工区、语言表达的阅读区等学习性的游戏区,这些区域的活动场所和材料的摆放是固定的,活动时孩子按需选择,能让成人看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到孩子各个发展领域的多种经验表现。另一方面,在讨论、分析班级孩子的爱好兴趣基础上,预设多个利于人际交往的角色游戏(娃娃家、点心店、糖果屋、寿司店、披萨店、理发店等),师生共同收集材料、制作游戏规则、制作游戏标牌与身份卡等等,这些场所是不固定的,需要幼儿自己决定当天开哪些角色区,活动场地最适合在什么地方,往往早上这个地方是美工区的活动,下午就变成了点心店或超市,这些都取决于幼儿的意愿,这里更多的是给了孩子合作创造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经验。
巴学园的教育,是自主自由成长的,是尊重人的教育。在幼儿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读懂教育、读懂孩子,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游戏学习中展开想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