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明的课堂教学,之于教师而言,能够很好地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把珍贵的课堂时间大量用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之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缓解学生课堂精神疲倦,增加学习欲望,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知识,思考问题。简明高效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而助读系统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为学生服务,更有助于教师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提炼、整合教材资源。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如能创造性地利用助读系统,对于设计层次清晰、简明扼要又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活动,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助读系统;课堂教学;简明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06-01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导语、图表、注释、提示、练习、链接等形式呈现。作为编者意图的体现,助读系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引述资料、提示方法,还能帮助老师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谓“便教利学”。然而,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助读系统的功能以及用法认识不深,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关注文本内容,没能联合助读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琐碎,学生阅读活动粗浅化、形式化。教师若能细致分析、全面统筹、重视用好助读系统,定能让课堂教学更紧凑高效、简明有序。
一、把握编者意图,确定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便是如何确定和落实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透过教材文本之外的一切补充材料,琢磨编者编排此组单元,安排此篇文章的核心价值以及能力训练要求。而就一套相对独立的教材而言,编者的意图往往就体现在单元导语以及课文后面的练习当中。备课之时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助读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快捷、科学高效地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1.牵手单元导语,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作用主要是用以凝聚单元主题、提示训练任务以及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建议。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语为例: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这个单元导语不仅明确了这组课文的主题——人生感悟,同时也确定了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基本教学内容。
(1)明白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
(2)通过研读重点句段,咀嚼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哲理。
(3)揣摩作者用以表达感悟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应用于写作中。
这个单元所选取的四篇文章《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恰恰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不同的哲思——或是通过对话、修辞、借物喻人,或是告诉我们应当专心致志、时光易逝……这些恰好就是指向单元导语已经明确规定好的教学要点。所以其实一篇文章要教什么要学什么,教材编写者已经通过助学系统进行了表达。
2.整合课后练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无论是部编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课后都会附上相关练习,这些练习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课后练习为例:
(1)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2)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整合这些课后练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练习有的指向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与语言训练,有的指向语言积累。课后练习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指明了教学方向,教师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课后练习,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教学内容,用于课堂教学之上。
二、提炼关键信息,简化问题设计
问题是教學手段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促使课堂活动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然则在实际课堂当中,“杂问”“追问”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多少显得目的不明,缺乏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引领,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课堂进展疲劳,思维力度粗浅散乱,不利于学生品读能力的提高。
所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于有效性问题的研讨。一节课中,学生只有能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实则可以帮助老师迅速理清文章脉络,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连贯全文,避免教学环节过于琐碎。
1.扣住一词,带动全篇。
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有很大一部分提示语是试图通过第一人称或对话式的简短言语让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中的。例如《观潮》一文的提示语“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火烧云》一文,“我们这儿也有比较奇特的景物,我要去仔细观察观察。”这类提示语其实已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很精细的角度,我们不难从中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构建全文教学内容,铺展教学活动。笔者此处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为例,稍作说明。
在《观潮》一文的助读系统材料当中,“壮观”一词一共出现两遍。一次出现在课中提示语:“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一次出现在课后习题:“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其实,助读系统已经强调文章核心一词——壮观,之所以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恰恰也是因为这两个自然段是钱塘江大潮“壮观”的集中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壮观”一词反复训练,层次突破。 (1)着眼朗读层面,以读带析: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前提之下,建议学生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次读,找出“壮观”集中点,划分课文层次。第二次读,找出高度描写“壮观”的词句,读出气势力度、轻重缓急。
(2)着眼分析层面,以析带想: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觉得能够高度体现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词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修辞角度评析作者如何描写江潮之“壮观”,带出“比喻”、“夸张”。
(3)着眼想象层面,以想引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描写,调动所有感官想象场景的“壮观”,引出“形状之壮观”、“声音之壮观”两种角度。最后,质疑,难道只有潮来之时才能体现“壮观”?再次让学生想象首尾两自然段,带出观潮前的“人山人海”之“壮观”、“余波难息”之壮观,从而理清文章结构,实现课后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这项学习训练。
利用助读系统扣住一词,带动全篇,不仅加强训练任务之间的线索联系,对于学生概括、提炼能力也是大有益处,它还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层次之美,简洁之美。通过全方位解读教材中的助读系统,不难发现不少能够牵引全文的词,例如《火烧云》之“奇特”、《乡下人家》之“画面”等等。
2.设计主问题,避免琐碎。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研学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设计研学问题,其实助读系统也能起到提纲挈领之效。例如《蟋蟀与住宅》一文,文中的提示语以及课后习题,已经起到提纲挈领之效。
“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课后习题,设计教学问题——文中哪些方面让你觉得蟋蟀的住宅是个“伟大的工程”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选宅条件”、“住宅特点”、“修建住宅”感悟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由此深化学生对于工程之所以伟大的认识。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牵起学生进行全篇阅读,使得课堂活动明确有序,同时也注重着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
三、给予学法指导,学习有章可循
助读系统既为助读,侧重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个别助读素材已对课文的内容作出启发性的点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思考与理解的方向。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利用這些资源,让学生关注这些资源,运用这些资源。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单元导语: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如若学生明确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整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学生的学习也更具方向性,课堂效率肯定也会更高。
在教学中,助读系统以其丰富性与实用性帮助老师研读教材,设计活动。只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助读系统,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红芹.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现状与建议[G].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年12期.
[2]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1期.
【关键词】助读系统;课堂教学;简明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06-01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导语、图表、注释、提示、练习、链接等形式呈现。作为编者意图的体现,助读系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引述资料、提示方法,还能帮助老师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谓“便教利学”。然而,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助读系统的功能以及用法认识不深,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关注文本内容,没能联合助读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琐碎,学生阅读活动粗浅化、形式化。教师若能细致分析、全面统筹、重视用好助读系统,定能让课堂教学更紧凑高效、简明有序。
一、把握编者意图,确定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便是如何确定和落实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透过教材文本之外的一切补充材料,琢磨编者编排此组单元,安排此篇文章的核心价值以及能力训练要求。而就一套相对独立的教材而言,编者的意图往往就体现在单元导语以及课文后面的练习当中。备课之时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助读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快捷、科学高效地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1.牵手单元导语,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作用主要是用以凝聚单元主题、提示训练任务以及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建议。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语为例: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这个单元导语不仅明确了这组课文的主题——人生感悟,同时也确定了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基本教学内容。
(1)明白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
(2)通过研读重点句段,咀嚼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哲理。
(3)揣摩作者用以表达感悟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应用于写作中。
这个单元所选取的四篇文章《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恰恰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不同的哲思——或是通过对话、修辞、借物喻人,或是告诉我们应当专心致志、时光易逝……这些恰好就是指向单元导语已经明确规定好的教学要点。所以其实一篇文章要教什么要学什么,教材编写者已经通过助学系统进行了表达。
2.整合课后练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无论是部编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课后都会附上相关练习,这些练习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课后练习为例:
(1)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2)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整合这些课后练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练习有的指向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与语言训练,有的指向语言积累。课后练习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指明了教学方向,教师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课后练习,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教学内容,用于课堂教学之上。
二、提炼关键信息,简化问题设计
问题是教學手段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促使课堂活动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然则在实际课堂当中,“杂问”“追问”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多少显得目的不明,缺乏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引领,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课堂进展疲劳,思维力度粗浅散乱,不利于学生品读能力的提高。
所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于有效性问题的研讨。一节课中,学生只有能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实则可以帮助老师迅速理清文章脉络,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连贯全文,避免教学环节过于琐碎。
1.扣住一词,带动全篇。
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有很大一部分提示语是试图通过第一人称或对话式的简短言语让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中的。例如《观潮》一文的提示语“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火烧云》一文,“我们这儿也有比较奇特的景物,我要去仔细观察观察。”这类提示语其实已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很精细的角度,我们不难从中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构建全文教学内容,铺展教学活动。笔者此处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为例,稍作说明。
在《观潮》一文的助读系统材料当中,“壮观”一词一共出现两遍。一次出现在课中提示语:“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一次出现在课后习题:“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其实,助读系统已经强调文章核心一词——壮观,之所以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恰恰也是因为这两个自然段是钱塘江大潮“壮观”的集中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壮观”一词反复训练,层次突破。 (1)着眼朗读层面,以读带析: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前提之下,建议学生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次读,找出“壮观”集中点,划分课文层次。第二次读,找出高度描写“壮观”的词句,读出气势力度、轻重缓急。
(2)着眼分析层面,以析带想: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觉得能够高度体现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词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修辞角度评析作者如何描写江潮之“壮观”,带出“比喻”、“夸张”。
(3)着眼想象层面,以想引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描写,调动所有感官想象场景的“壮观”,引出“形状之壮观”、“声音之壮观”两种角度。最后,质疑,难道只有潮来之时才能体现“壮观”?再次让学生想象首尾两自然段,带出观潮前的“人山人海”之“壮观”、“余波难息”之壮观,从而理清文章结构,实现课后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这项学习训练。
利用助读系统扣住一词,带动全篇,不仅加强训练任务之间的线索联系,对于学生概括、提炼能力也是大有益处,它还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层次之美,简洁之美。通过全方位解读教材中的助读系统,不难发现不少能够牵引全文的词,例如《火烧云》之“奇特”、《乡下人家》之“画面”等等。
2.设计主问题,避免琐碎。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研学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设计研学问题,其实助读系统也能起到提纲挈领之效。例如《蟋蟀与住宅》一文,文中的提示语以及课后习题,已经起到提纲挈领之效。
“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课后习题,设计教学问题——文中哪些方面让你觉得蟋蟀的住宅是个“伟大的工程”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选宅条件”、“住宅特点”、“修建住宅”感悟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由此深化学生对于工程之所以伟大的认识。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牵起学生进行全篇阅读,使得课堂活动明确有序,同时也注重着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
三、给予学法指导,学习有章可循
助读系统既为助读,侧重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个别助读素材已对课文的内容作出启发性的点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思考与理解的方向。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利用這些资源,让学生关注这些资源,运用这些资源。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单元导语: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如若学生明确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整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学生的学习也更具方向性,课堂效率肯定也会更高。
在教学中,助读系统以其丰富性与实用性帮助老师研读教材,设计活动。只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助读系统,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红芹.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现状与建议[G].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年12期.
[2]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