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6年高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9kobe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细绳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互连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相互关联的系统.由于“细绳连接体”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的青睐,近年来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有着很高的出现几率.
  1 功能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对于“细绳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该方法只考虑系统之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而不考虑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隔离法就是将所研究的系统内各个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其运动过程的方法.隔离法对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通常只考虑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而对于该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细绳连接体”运动时会导致各物体位置高低的变化、摩擦损耗及速度的改变等,这些过程往往会造成整个“细绳连接体”能量的变化,因此,对于“细绳连接体”问题,注意抓住系统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关系,运用功能分析法来处理,往往能化难为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从能量守恒角度来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能量发生转化,因此,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外力所做的功,等于体系总能量的改变量,即有:
  W外=ΔE总=Q ΔEP ΔEk (1)
  其中Q为摩擦损耗发热,可表示为Q=f摩·s,ΔEP为系统势能的改变量,可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ΔEk为系统动能的改变量.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对功能分析法在“细绳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2 典型案例应用分析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卷24题)如图1所示,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为θ,上沿相连.两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小为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法一(隔离法) (1)对金属棒a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金属棒ab受到的力有重力2mg、
  斜面的支持力N1=2mgcosθ、摩擦力f1=μN1=2μmgcosθ、柔软轻导线的拉力T及安培力F作用,因金属棒ab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可知沿平行斜面方向有:
  2mgsinθ=μ2mgcosθ T F (2)
  同样,对金属棒cd受到的力有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2=μmgcosθ、摩擦力f2=μN2=μmgcosθ、柔软轻导线的拉力T,从而沿平行斜面方向有:
  mgsinθ μmgcosθ=T (3)
  联立(2)、(3)式得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
  F=mg(sinθ-3μcosθ).
  (2)根据安培力公式:
  F=BIL=B2L2vR (4)
  可得金属棒ab的运动速度为:
  v=mgRB2L2(sinθ-3μcosθ) (5)
  解法二(功能分析法) (1)把安培力F视为外力,假设金属棒ab经过一定的时间沿斜面匀速下滑的长度为x,由于金属棒ab、cd都做匀速运动,系统动能不发生改变,因此只需考虑摩擦损耗及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设初始时整个系统的势能为零,金属棒ab匀速下滑的x的长度时,其重力势能减小了2mgsinθ·x,而金属棒cd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sinθ·x,同时考虑到安培力F沿斜面向上,安培力做负功,故有:
  W安培力 =-F·x
  =f1·x f2·x mgsinθ·x-2mgsinθ·x (6)
  易知安培力F=mg(sinθ-3μcosθ).
  同理可得金属棒ab的运动速度为:
  v=mgRB2L2(sinθ-3μcosθ) (7)
  可见,采用功能分析法求解“细绳连接体”有时可以大大简化过程,快速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例2 由光滑竖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质量分别为m1、m2的滑块P和Q组成如图2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BC,滑块Q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最初滑块P静止于A点,且AB=BC=h,绳已拉直.现令滑块P落下,求滑块P下落到B处时的速度.
  解 视重力为外力,利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处理.假设滑块P下落到B处时的速度为v,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弹性势能等于零,则滑块由A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系统的摩擦损耗为μm2gh,动能增量为12(m1 m2)v2,弹性势能减小量为12k(Δl)2,其中Δl为弹簧在A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故重力所做的功:
  W重力 =m1gh=μm2gh 12(m1 m2)v2-12k(Δl)2 (8)
  易知Δl=AC-BC=(2-1)h,故有:
  v=2(m1-μm2)gh kh2(2-1)2m1 m2 (9)
  3 结语
  近年来,“细绳连接体”问题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关注,因此探讨除了常规的整体法和隔离法之外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上面两则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应用功能分析法解决“细绳连接体”问题,重点在于把握整个系统的外力做功及能量变化关系,通过考虑整个系统在某个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动能、势能的变化及摩擦损耗,构建能量变化关系式,从而可以化难为易,快速解决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静电演示实验需要高压静电静电。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电视机会产生高压静电的现象(高压包打火),提出利用电视机废旧元件设计制作“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设想,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利用废旧的的黑白电视机元件设计制作了“高压静电发生器”。可以用于我们上物理课的静电实验演示和我们的学生课外静电实验研究。“高压静电发生器”制作简单,成本较省,操作容易。  关键词:电视机元件;
〔摘要〕 把握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关系需明确:公共政策为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女性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公共政策要满足不同利益群体包括女性群体的需求,公共政策要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利益。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坚持性别平等与公正原则,要尊重两性在社会领域的平等权利,尊重两性自然的生理差异,尊重两性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公共政策制定中考虑性别因素,需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审视,从女性的经验出发提出政策建议,从后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对体育免费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体育免费师范生创新能力包含器材与教具创新、教材创新、教学创新、课外知识拓展创新、研究应用创新5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体育免费师范生创新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测量工具。当前刚入职的体育免费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回归分析表明:专业能力、教学环境、专业精神、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考查了多用电表内电池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总电阻的测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完成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并利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方向基本不变,主要体现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迁移、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创新实验的
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在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培养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专门机构——“算学”,它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数学系,教学用书有《孙子算法》、《五曹算经》、《九章算术》等算术书。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相继传入我国,西方传
摘 要:2017新课标颁布后,新高考倡导情境化试题,试题以情境为载体,立足核心素养,着力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情景化试题体现学生从“解题”变为“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人的培养,试题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还具有考试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情景化试题;素养考查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9-003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情境化试题是指以自然界及生活、生产、社会中客观
高中物理教学中,《机械功》的抽象概念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应用.本节又是能量一章的开篇,如果这一节打不好基础,学生会觉得以后的学习内容艰涩难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内容,笔者在讲授本节之前,认真比较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两种教科书的相关章节,现从本节知识体系的呈现特点、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例题方法的指导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1知识体系的呈现特点  美国高中物
香港回归之前,英国为了“庄严、体面撤退”,事前向中方提出,希望中国领导人在交接仪式的讲话中不要讲英国占领香港的历史。中方从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做到了这点。因此,在中英两国举办的香港交接仪式上,江泽民在讲话中,正面地讲述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进入了一個崭新的时代,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提及当年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体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  交接仪式结束,查尔斯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学科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结构,编制了新版高中教材.新版物理教材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章节结构以及课后习题两方面,其中,新教材课后习题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变动.本文选择以新教材中变化较大的“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两章课后习题为例,从习题所体现的素养水平出发,全面分析新教材课后习题的特点:基础性、情境性、思维性和探究性,为新课改中习题的选择
摘 要:网上阅卷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阅卷方式之一.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思索如何借助网上阅卷的数据信息,改进教与学,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教学和答题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试卷得分率.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借助网上阅卷数据信息,对学生实际答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对高三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上阅卷;物理教学;答题策略  作者简介:马善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