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选学乐教好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就是能够在浏览器中播放的、专门为学生个体学习录制的微视频。微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微课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以视频形式呈现简短、完整的教学过程。下面以“直击中考——will v.”为例探讨微课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will v.”是一般将来时结构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六种时态之一。九年级下学期的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微课视频可以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语法复习中解救出来,系统归纳复习语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The knowledge aim: to master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 will v.”.
  The ability aim: to use “will v.” correctly.
  The emotional aim: to express the thoughts and share them with others.
  本微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在情景中正确使用“will v.”结构,难点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will v.”结构。
  二、微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Present the learning aims and the flow chart.
  【设计意图】利用50秒钟的时间,学生可以整体了解学习内容和思路。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PPT呈现的时候我们使用汉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明白;教师讲解时使用英语,为学优生留有提升空间。
  Step 2. Analyze “will v. ”.
  Task 1. 利用儿子和学生的生活照片引出“will v.”结构,并演绎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三种句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增强师生间的了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Task 2. 让学生观看有趣的视频,学会描述视频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运用不同句式的能力,引出 “will v.”的意義。
  【设计意图】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英语,思维得到发散,创造力得到提升。答案不唯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让他们有内容说,敢于说,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Task 3. 归纳总结标志词,寻找做题“词眼”。学生学会“when to use it”。
  【设计意图】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为正确使用知识做好铺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暂停视频,给自己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归纳。与老师核对整理,师生互动记忆,充实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Task 4. 考点精讲,从三种易考句型入手进行做题方法指导,分析“how to use it”。
  【设计意图】教者清晰,学者明朗。学生在做中运用知识,教师通过做题策略的指导,精讲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明白怎样正确使用知识点。
  Task 5. 练习巩固。以做游戏的方式复习归纳知识,巩固“will v.”知识点。听音乐闭目遐想环节,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将如何实现梦想写下来。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知识,在情景中运用知识。通过鼓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运用“will v.”结构也水到渠成。在轻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Homework:让学生写一篇暑假的假期计划。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中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Plan your time carefully, and you’ll enjoy yourself.”“I am leaving soon. I will miss you very much wherever I go.” 这些鼓励性语言在真实的情景中更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依托微课进行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
  1. 学生体验微课学习的快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自定进度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看网上视频进行学习,在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展示,遇到问题可以在网上或在校交流解决等。通过微课学习可以提升不同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 教师体会微课教学的愉悦。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对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素养,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欣赏着自己录制的视频,声音洪亮,语言干脆幽默,逻辑清晰,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感到自豪。虽然制作微课消耗大量的精力,但是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教学的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句子、段落、文章逻辑、体裁格式等多方面的训练。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本来就是一件让人感到吃力的事情,很多学生连学到的基本知识都难以巩固和运用,怎么能写出内容充实、句法搭配完善、时态语态完全不出现错误的句子呢?再说由于上课时间紧,教师总是很难腾出更多的时间教学生如何完成英语写作训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制义务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的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段)。”纵观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们所阅读的篇章仍旧以语文教材为主,且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十分有限。因此,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感性认知,“随性”阅读  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内阅读,应当突出阅读的开放性和广泛性。笔者认为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法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学生语法意识比较薄弱,语法知识体系紊乱,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乃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学科知识型学生社团——英语语法社就应运而生了!  英语语法社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本着“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汉式’英语思维,攻克语法难关,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这一活动宗旨,突出高考重要考点
基于导学案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教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重温学过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要点,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目前,农村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厌烦学英语,视上英语课为“受罪”或“煎熬”。为何会陷入如此尴尬局面呢?很显然,这跟他们的初中英语基础不扎实有关。另外,这些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  英语新课标强调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主,不应成为一言堂。教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当以赏识教育为主,为学生们喝彩;当让英语走近生活;当比较汉语和英语,让学生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力求通过情趣化、生活化、诗意化、自主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旧大纲时代相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自学能力都有了更切实、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中学教学发展的因素,通常是班级学生数额大,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贫乏。过去农村中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由于受条件限制,教师上课照本宣科,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知识面窄,课堂教学沉闷。即使有个别老师做些简单教具,也收效甚微,既费时又费力,多数劳而无功。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农村普及远程教育,现代的远程
有这样一段话:“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认为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作为历史教师要在熟练驾驭教材文本的同时,适时适当地引用史料,进行教学延伸,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说:“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个问题,由此组织教学的问题教学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鉴于此,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课堂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其指的是教师借助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一定有明显情绪色彩的环境,将学生带入,获取第一手的情感认知经验。情境教学法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取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增强语文学习的情感体悟和素材积累。新课改以来,情境教学法更是受到了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青睐。  《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