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让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专业生产水平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产生和具体运作已在生产中延长、加粗了产业化链条,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新农村建设 杨凌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劳动者基于某个专业生产经营的共同利益,以某一产品或产业为纽带形成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联合的原则,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其经营主体以一定区域的农民为核心,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农村,经营领域主要从事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经营特征表现为不改变成员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入会自由、专业性强,可以突破社区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专业化。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1998年就开始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其崭新的姿态和较强的生命力,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仅6年时间就实现了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在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843元,此后每年约以11.36%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526元。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使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陕西省的最前列。
一、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一)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杨凌农业高科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唯一县级行政区杨陵区,有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71个行政村。目前,已经形成杨凌奶牛养殖协会、杨凌养猪协会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3个,发展会员人数2300多人。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8个协会,种植业协会11个,畜牧业协会10个,加工业(铜鼓乐器加工)协会1个,民俗接待协会1个。这些协会覆盖了杨凌所有村庄,其中草莓协会还向外辐射到眉县、阎良等外地区。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断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提高广大会员开展作务技术、饲养技术培训等实际作务技能水平。仅果树协会几年来就有100名会员通过技能认定考试取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各种农民协会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的快速发展。
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同一领域的农产品生产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增收为目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和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规范运作,逐步实现协会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拓宽合作领域,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功能,从而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客观规律让农民自发组建协会,按章程办事,实行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坚持自愿互利、入退自由、盈余返还原则。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实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切实为会员谋利益。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坚持形式多样运行实效,不搞一刀切,积极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的具体做法
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围绕已形成的畜产品、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组建,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协会来说明具体运行情况。
1.杨凌奶牛养殖协会
杨凌奶牛养殖协会于2002年12月初,由杨陵民政局批准,是230户奶农自发成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截止2006年5月底,吸纳注册会员445户,共分三个片区服务中心,涵盖了示范区的主要养殖村庄,已经成为杨凌有重要影响的协会组织之一。协会自成立以来,按照服务会员、服务农户、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服务方式和途径,在上联政府,中联企业,下联农户和为消费者服务的工作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和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1)协会的机构管理
协会成立了以理事长、监事长为首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分四级管理,设立五个工作小组,三个片区服务中心,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具体实施协会管理的全过程,其管理机构(如图一)所示:
(2)项目资金的筹措
一是协会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协会现有奶牛生产及加工设备盈利和政府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拨款和借款;二是协会会员及养殖户自筹资金,主要以村组和养殖协会下属村协会,按照自愿加入、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原则筹集。
(3)协会会员的技术培训
杨凌奶牛协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为依托技术单位,充分利用两所大学在畜禽良种繁育、规范化饲养管理、动物营养、兽药疫苗、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聘用有关专家承担技术培训、产业指导和知识讲座等相应工作。
(4)奶牛养殖协会对农户的扶持
一是通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杨凌良种奶牛改良项目,建立起完善的良种奶牛档案登记制度和良种奶牛繁育体系,以此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建立奶畜疫病防治中心、网络技术服务中心、专用饲料加工厂等,为奶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协会积极筹划设立奶牛保险发展基金,以养殖小区为单元,在鲜奶销售款中按0.03元/公斤提取做为保险基金,依次促进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2.杨凌有机蔬菜项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杨凌有机蔬菜产业化建设项目基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咀头镇方才关村,这里具有发展有机蔬菜的自然环境优势。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成立后,该项目也随之正式启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运作
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章程”、“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协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协会的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
(2)宣传协会宗旨,吸引更多会员
项目实施单位和协会相关人员一起,深入10个村组的农民家中宣传、介绍有机蔬菜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培训,使农民了解并接受有机种植理念,积极加入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现已拥有会员200余名,为项目开展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会员档案,扩大项目基地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掌握会员种植情况,协会组织人员对入会会员种植有机蔬菜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了解,并对每一户的种植情况建立了档案。目前,在太白县塘口村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500亩,铺设了喷滴灌设施,同时在大沟塬建设有机蔬菜基地400亩。
(4)加强会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
为了提高会员蔬菜的种植生产水平,协会本年度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专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3次集中种植技术培训,田间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同时,组织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为会员现场解决实际中的困难,得到协会会员的好评与支持。
3.杨凌养猪协会
杨凌养猪协会自成立以来,建立规范了《协会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了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遵循“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入会会员已经达到800多个,现有理事38位,监事5位。协会区域包括示范区及周遍可辐射到的武功、周至、扶风、眉县等县区。该协会紧紧围绕杨凌格润尔食品公司建设的“安全猪肉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发展壮大。
政府对协会的大力支持体现在:一是2005年度养猪协会申报的“良种猪繁育及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推广项目”,得到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二是先后组建五星、毕公2个养猪服务中心,添置了兽医、繁育器械2台套,建成了可容纳1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购置了农民培训所用的多媒体设备2台;三是帮助农民设计、改造猪场30000平方米,购置防疫药品为区内20万头存栏生猪进行了防疫,并现场指导养殖户在疾病防治、防疫等方面的饲养技术。
此外,还有夏家沟果农协会、酿酒葡萄农民协会、果桑农协会、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果农协会和中药材种植协会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与作用
1.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延长、加粗了产业化链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加入WTO后国外大量农产品的输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单家独户的农民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无法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实现了“企业 协会 农户 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连结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杨凌果桑农协会就是采取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在杨凌圣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在汉阴县果桑基地所在地的各村,采取农户自愿参加、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协会实行会员制,不收取任何形式的会员费,协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司赞助,其中果苗、化肥等均由公司购买,由协会统一发放;协会的日常活动经费在果农收益前均由公司支出,收益后按收益的0.5%提取活动经费,不足部分由公司支付。目前,在汉阴县已经组建了两个果桑农协会,涉及到5个乡镇42个村11180户农民,已经建成了4600亩桑果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民专业生产水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在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等方面,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并及时跟踪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与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把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快了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IPM(综合病虫害管理)果农协会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作用,IPM项目洛川培训站的具体实施地点是该县旧县镇,其中五里头村的果农协会搞的非常出色。五里头村的果农协会创建于2005年7月7日,至今入股户为40户,龙头企业扶持和果农入股,现有活动资金5000元。该村果农协会与IPM项目合作后,IPM项目首席专家定期到该村进行IPM技术培训。IPM项目给果农协会注入了新元素,帮助会员技术培训,解决果园生产中技术难题,搞好了农用物资(农药、化肥等)的选购,同防同治、杜绝果农使用违禁农药及过量或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标准化管理发展。IPM果农协会还组织会员及时清理果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防止污染源产生;配合公司搞好出口苹果基地园的注册认证工作;按照公司时限及质量要求收购基地的优质苹果。
3.盘活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收入。市场流通不畅,农产品卖难,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卖难市场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产品卖难、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问题。杨凌养猪协会自成立后紧紧围绕建设的“安全猪肉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与杨凌格润尔食品公司搞起了“订单农业”,公司负责为广大会员提供良种光明猪种,并对会员进行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防疫等技术培训。公司按照订单中的保护价对成品生猪进行回收,确保会员的生猪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冲击,这样既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4.整合农户形成强势作用,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解决了一家一户面对市场,势单力薄的状况,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也有足够的农产品谋利于市。在风云变幻的农产品市场中,为了保护广大果农的利益, 2002年10月份,夏家沟果农协会成立,设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目前共吸纳会员112户。为了提高农户的栽植、管护水平,提高品牌价值,协会对农户组织系统的技术理论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增强实际技能。在协会的帮助下,当地的农产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增强了种植户应对市场的能力。
5.聚集了“能人”优势,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使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聚集了“能人”效应。同时,也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杨凌奶牛养殖协会成立至今,在目前的会员中产生了不少“土专家”,他们在养殖小区内交流经验,探讨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他的养殖户在这些“土专家”的带动下,不断提高自身养殖技术和组织化程度。
三、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践的启示
从杨凌这几年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看:
1.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凡经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对成员自产农产品的销售应免征增值税,对兴办的农产品加工及服务项目应减征相关税费等。
2.加大典型农民协会的扶植力度,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根据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来看,对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一定基础、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农民协会进行重点扶持,针对这些主要产业的农民,对他们行业内部或者地区之间的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在各个典型行业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树立典型,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促进其他组织迅速成长壮大,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结构得到优化。
3.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策略和农村体制改革的策略结合起来。我国改革后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会员科学文化水平,更有利于我国农村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想让这一新生事物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必须给予它一个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相关的体制。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多样化发展。从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表明,加大农业经济专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成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头人。一方面可以利用县乡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成员的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农林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服务。建立怎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农民的实际需要和组织发育的程度确定。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从当地实际和不同特点出发,寻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佳发展路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5.在自身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历史悠久,种类较多,渗透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管理和运做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以我国农民生产工作的实践为基础的前提下,组织协会管理人员多次去国外学习西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提高当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峰,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思考,中国改革论坛, 2005
2.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罗丹,国研报告:九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要述,人民网,2006,8
3.谢华,办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济日报,2006.8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新农村建设 杨凌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劳动者基于某个专业生产经营的共同利益,以某一产品或产业为纽带形成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联合的原则,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其经营主体以一定区域的农民为核心,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农村,经营领域主要从事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经营特征表现为不改变成员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入会自由、专业性强,可以突破社区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专业化。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1998年就开始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其崭新的姿态和较强的生命力,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仅6年时间就实现了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在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843元,此后每年约以11.36%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526元。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使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陕西省的最前列。
一、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一)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杨凌农业高科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唯一县级行政区杨陵区,有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71个行政村。目前,已经形成杨凌奶牛养殖协会、杨凌养猪协会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3个,发展会员人数2300多人。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8个协会,种植业协会11个,畜牧业协会10个,加工业(铜鼓乐器加工)协会1个,民俗接待协会1个。这些协会覆盖了杨凌所有村庄,其中草莓协会还向外辐射到眉县、阎良等外地区。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断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提高广大会员开展作务技术、饲养技术培训等实际作务技能水平。仅果树协会几年来就有100名会员通过技能认定考试取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各种农民协会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的快速发展。
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同一领域的农产品生产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增收为目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和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规范运作,逐步实现协会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拓宽合作领域,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功能,从而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客观规律让农民自发组建协会,按章程办事,实行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坚持自愿互利、入退自由、盈余返还原则。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实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切实为会员谋利益。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坚持形式多样运行实效,不搞一刀切,积极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的具体做法
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围绕已形成的畜产品、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组建,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协会来说明具体运行情况。
1.杨凌奶牛养殖协会
杨凌奶牛养殖协会于2002年12月初,由杨陵民政局批准,是230户奶农自发成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截止2006年5月底,吸纳注册会员445户,共分三个片区服务中心,涵盖了示范区的主要养殖村庄,已经成为杨凌有重要影响的协会组织之一。协会自成立以来,按照服务会员、服务农户、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服务方式和途径,在上联政府,中联企业,下联农户和为消费者服务的工作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和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1)协会的机构管理
协会成立了以理事长、监事长为首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分四级管理,设立五个工作小组,三个片区服务中心,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具体实施协会管理的全过程,其管理机构(如图一)所示:
(2)项目资金的筹措
一是协会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协会现有奶牛生产及加工设备盈利和政府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拨款和借款;二是协会会员及养殖户自筹资金,主要以村组和养殖协会下属村协会,按照自愿加入、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原则筹集。
(3)协会会员的技术培训
杨凌奶牛协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为依托技术单位,充分利用两所大学在畜禽良种繁育、规范化饲养管理、动物营养、兽药疫苗、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聘用有关专家承担技术培训、产业指导和知识讲座等相应工作。
(4)奶牛养殖协会对农户的扶持
一是通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杨凌良种奶牛改良项目,建立起完善的良种奶牛档案登记制度和良种奶牛繁育体系,以此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建立奶畜疫病防治中心、网络技术服务中心、专用饲料加工厂等,为奶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协会积极筹划设立奶牛保险发展基金,以养殖小区为单元,在鲜奶销售款中按0.03元/公斤提取做为保险基金,依次促进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2.杨凌有机蔬菜项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杨凌有机蔬菜产业化建设项目基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咀头镇方才关村,这里具有发展有机蔬菜的自然环境优势。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成立后,该项目也随之正式启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运作
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章程”、“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协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协会的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
(2)宣传协会宗旨,吸引更多会员
项目实施单位和协会相关人员一起,深入10个村组的农民家中宣传、介绍有机蔬菜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培训,使农民了解并接受有机种植理念,积极加入太白山有机蔬菜协会。现已拥有会员200余名,为项目开展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会员档案,扩大项目基地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掌握会员种植情况,协会组织人员对入会会员种植有机蔬菜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了解,并对每一户的种植情况建立了档案。目前,在太白县塘口村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500亩,铺设了喷滴灌设施,同时在大沟塬建设有机蔬菜基地400亩。
(4)加强会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
为了提高会员蔬菜的种植生产水平,协会本年度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专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3次集中种植技术培训,田间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同时,组织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为会员现场解决实际中的困难,得到协会会员的好评与支持。
3.杨凌养猪协会
杨凌养猪协会自成立以来,建立规范了《协会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了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遵循“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入会会员已经达到800多个,现有理事38位,监事5位。协会区域包括示范区及周遍可辐射到的武功、周至、扶风、眉县等县区。该协会紧紧围绕杨凌格润尔食品公司建设的“安全猪肉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发展壮大。
政府对协会的大力支持体现在:一是2005年度养猪协会申报的“良种猪繁育及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推广项目”,得到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二是先后组建五星、毕公2个养猪服务中心,添置了兽医、繁育器械2台套,建成了可容纳1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购置了农民培训所用的多媒体设备2台;三是帮助农民设计、改造猪场30000平方米,购置防疫药品为区内20万头存栏生猪进行了防疫,并现场指导养殖户在疾病防治、防疫等方面的饲养技术。
此外,还有夏家沟果农协会、酿酒葡萄农民协会、果桑农协会、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果农协会和中药材种植协会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与作用
1.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延长、加粗了产业化链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加入WTO后国外大量农产品的输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单家独户的农民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无法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实现了“企业 协会 农户 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连结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杨凌果桑农协会就是采取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在杨凌圣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在汉阴县果桑基地所在地的各村,采取农户自愿参加、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协会实行会员制,不收取任何形式的会员费,协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司赞助,其中果苗、化肥等均由公司购买,由协会统一发放;协会的日常活动经费在果农收益前均由公司支出,收益后按收益的0.5%提取活动经费,不足部分由公司支付。目前,在汉阴县已经组建了两个果桑农协会,涉及到5个乡镇42个村11180户农民,已经建成了4600亩桑果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民专业生产水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在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等方面,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并及时跟踪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与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把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快了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IPM(综合病虫害管理)果农协会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作用,IPM项目洛川培训站的具体实施地点是该县旧县镇,其中五里头村的果农协会搞的非常出色。五里头村的果农协会创建于2005年7月7日,至今入股户为40户,龙头企业扶持和果农入股,现有活动资金5000元。该村果农协会与IPM项目合作后,IPM项目首席专家定期到该村进行IPM技术培训。IPM项目给果农协会注入了新元素,帮助会员技术培训,解决果园生产中技术难题,搞好了农用物资(农药、化肥等)的选购,同防同治、杜绝果农使用违禁农药及过量或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标准化管理发展。IPM果农协会还组织会员及时清理果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防止污染源产生;配合公司搞好出口苹果基地园的注册认证工作;按照公司时限及质量要求收购基地的优质苹果。
3.盘活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收入。市场流通不畅,农产品卖难,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卖难市场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产品卖难、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问题。杨凌养猪协会自成立后紧紧围绕建设的“安全猪肉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与杨凌格润尔食品公司搞起了“订单农业”,公司负责为广大会员提供良种光明猪种,并对会员进行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防疫等技术培训。公司按照订单中的保护价对成品生猪进行回收,确保会员的生猪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冲击,这样既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4.整合农户形成强势作用,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解决了一家一户面对市场,势单力薄的状况,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也有足够的农产品谋利于市。在风云变幻的农产品市场中,为了保护广大果农的利益, 2002年10月份,夏家沟果农协会成立,设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目前共吸纳会员112户。为了提高农户的栽植、管护水平,提高品牌价值,协会对农户组织系统的技术理论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增强实际技能。在协会的帮助下,当地的农产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增强了种植户应对市场的能力。
5.聚集了“能人”优势,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使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聚集了“能人”效应。同时,也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杨凌奶牛养殖协会成立至今,在目前的会员中产生了不少“土专家”,他们在养殖小区内交流经验,探讨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他的养殖户在这些“土专家”的带动下,不断提高自身养殖技术和组织化程度。
三、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践的启示
从杨凌这几年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看:
1.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凡经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对成员自产农产品的销售应免征增值税,对兴办的农产品加工及服务项目应减征相关税费等。
2.加大典型农民协会的扶植力度,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根据杨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来看,对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一定基础、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农民协会进行重点扶持,针对这些主要产业的农民,对他们行业内部或者地区之间的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在各个典型行业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树立典型,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促进其他组织迅速成长壮大,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结构得到优化。
3.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策略和农村体制改革的策略结合起来。我国改革后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会员科学文化水平,更有利于我国农村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想让这一新生事物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必须给予它一个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相关的体制。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多样化发展。从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表明,加大农业经济专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成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头人。一方面可以利用县乡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成员的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农林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服务。建立怎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农民的实际需要和组织发育的程度确定。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从当地实际和不同特点出发,寻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佳发展路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5.在自身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历史悠久,种类较多,渗透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管理和运做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以我国农民生产工作的实践为基础的前提下,组织协会管理人员多次去国外学习西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提高当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峰,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思考,中国改革论坛, 2005
2.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罗丹,国研报告:九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要述,人民网,2006,8
3.谢华,办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济日报,2006.8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