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国内国际部分错误的历史事实和歪曲的政治言论,亟需加强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仅传授准确地历史事实和精准的历史规律,更在于树立正确的历史史识,确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唯有了解长征的历史,才能体会长征精神,方能走好当代中国的长征路!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事实;历史史识
信息社会便利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时事政治评论、影视剧等不乏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史识,不仅背叛乐历史,更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和学生引导者,不仅有传授准确的历史知识和精准的历史规律的义务,更有培养正确的历史史识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责任。加强历史理论学习,进行历史思维教育,有助于推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本文以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为例进行说明。
一、准确的历史事实
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将历史事件中一分一秒的事情记录在案,历史实际是断裂的。通过合理想象,将历史融会贯通,不致孤立片面,杜维运称其为“合法的历史建设”。“所谓历史想象,是将自己放入历史之中,进入历史的情况,进入历史的时间,进入历史的空间,然后由此想象当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如此易于得到历史真理,而除去一些后代的附会”①。依托正确的和全面的历史史料,遵循历史逻辑,进行地合理想象重新构建历史的本来面貌。
了解长征的历史,才能领会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才能走好当代的新长征。通过《读懂长征》《长征记》《记忆长征》《红军长征记》等著作,切实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艰难险阻,深刻体会红军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有些著作是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所写的,将长征途中的事件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描绘普通红军战士的长征,这成为补证长征历史的重要材料,合理想象以“神入”历史,促进心灵交流。
二、精准的历史规律
历史教学同历史研究均注重历史因果关系,多元思维认识历史。历史的发展由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构成,“克列奥佩特拉的鼻子”是否真的牵动历史发展进程?“原因一元论对历史研究都是有害无益的,历史学就是要探索错综复杂的原因”②。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同一事件提供不同角度、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史料,甚至是冲突性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历史试题亦强调分结构、多层次组织答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训练发散思维,分析根本、主要、直接、客观和主观等原因,勾连不同历史事件关系,增强历史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
客观历史的发展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却依然呈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某些历史事实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相似性或共通性,因此历史是存在重复的或再现的。抽象概括历史现象,会“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共同本质,即规律性”③。
分析中国长征的背景和长征胜利的原因,找寻中国革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密码。深入分析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到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从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分析原因,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
三、正确的历史史识
历史学家要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意识介入史学著作,以确保史学的客观性。克罗齐提出历史主张历史要严格判断,避免被思想的负面影响所制约。李振宏认为主体意识结构包含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生活经验、情感、知识基础等因素,主体意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作品中。历史材料的选择是史学家自主选择的结果;史学家解释历史材料体现了主体意识的社会性。解释历史现象,一定要研究其所处的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坚守历史底线,坚定正确立场。诋毁战斗英雄邱少云、亵渎革命烈士叶挺、“反中乱港”言论……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媒体肆意歪曲历史、颠倒是非黑白、随意胡编乱造,不仅抹黑了历史英雄和革命精神,更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讲好长征故事与中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才是正确的历史!
只有正确理解长征历史,才能坚定地走好当代的新长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英勇奋战,这是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的保证!
运用史学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释和认识历史的能力,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正确的历史史识,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批驳歪曲的历史事实,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励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事实;历史史识
信息社会便利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时事政治评论、影视剧等不乏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史识,不仅背叛乐历史,更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和学生引导者,不仅有传授准确的历史知识和精准的历史规律的义务,更有培养正确的历史史识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责任。加强历史理论学习,进行历史思维教育,有助于推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本文以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为例进行说明。
一、准确的历史事实
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将历史事件中一分一秒的事情记录在案,历史实际是断裂的。通过合理想象,将历史融会贯通,不致孤立片面,杜维运称其为“合法的历史建设”。“所谓历史想象,是将自己放入历史之中,进入历史的情况,进入历史的时间,进入历史的空间,然后由此想象当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如此易于得到历史真理,而除去一些后代的附会”①。依托正确的和全面的历史史料,遵循历史逻辑,进行地合理想象重新构建历史的本来面貌。
了解长征的历史,才能领会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才能走好当代的新长征。通过《读懂长征》《长征记》《记忆长征》《红军长征记》等著作,切实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艰难险阻,深刻体会红军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有些著作是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所写的,将长征途中的事件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描绘普通红军战士的长征,这成为补证长征历史的重要材料,合理想象以“神入”历史,促进心灵交流。
二、精准的历史规律
历史教学同历史研究均注重历史因果关系,多元思维认识历史。历史的发展由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构成,“克列奥佩特拉的鼻子”是否真的牵动历史发展进程?“原因一元论对历史研究都是有害无益的,历史学就是要探索错综复杂的原因”②。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同一事件提供不同角度、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史料,甚至是冲突性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历史试题亦强调分结构、多层次组织答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训练发散思维,分析根本、主要、直接、客观和主观等原因,勾连不同历史事件关系,增强历史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
客观历史的发展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却依然呈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某些历史事实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相似性或共通性,因此历史是存在重复的或再现的。抽象概括历史现象,会“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共同本质,即规律性”③。
分析中国长征的背景和长征胜利的原因,找寻中国革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密码。深入分析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到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从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分析原因,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
三、正确的历史史识
历史学家要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意识介入史学著作,以确保史学的客观性。克罗齐提出历史主张历史要严格判断,避免被思想的负面影响所制约。李振宏认为主体意识结构包含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生活经验、情感、知识基础等因素,主体意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作品中。历史材料的选择是史学家自主选择的结果;史学家解释历史材料体现了主体意识的社会性。解释历史现象,一定要研究其所处的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坚守历史底线,坚定正确立场。诋毁战斗英雄邱少云、亵渎革命烈士叶挺、“反中乱港”言论……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媒体肆意歪曲历史、颠倒是非黑白、随意胡编乱造,不仅抹黑了历史英雄和革命精神,更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讲好长征故事与中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才是正确的历史!
只有正确理解长征历史,才能坚定地走好当代的新长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英勇奋战,这是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的保证!
运用史学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释和认识历史的能力,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正确的历史史识,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批驳歪曲的历史事实,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励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