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说孔维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活跃在中国画坛上的中青年美术家,孔维克的作品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与较强的文化内涵,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从以下刊登的部分评论家和美术家的评论中,我们对画家的艺术成就及特色、审美境界及创作,以及作品的发展会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刘文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人物画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善于在生活中提炼艺术、在艺术中融入生活的人;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新的艺术语汇的人;是不断提供新的视觉图式而又不断打破共知的视觉经验的人。孔维克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的成功不能不说与他的速写锻炼及因速写而产生的对生活和艺术的敏锐的感悟有关系。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人物画家)孔维克是近十几年来崛起的一批中青年画家中颇有成就的一位,作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丰厚的文化内涵。维克绘画中的书卷气与南方画家作品中的书卷气是有很大区别的,是一种风骨书卷气。民族性上讲,他创造了一个很大的艺术空间。反映和弘扬民族的东西,使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走向世界,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物画家的责任。它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条码,反映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无疑也是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层面。
  杨之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人物画家) 他完成了由传统笔墨符号系统向现代视觉图式的自然转换,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及语言结构体系,这个很难能可贵的。中国传统艺术在美学追求上强调平面意识,有一定的装饰成份,西方现代绘画也非常注重形式美感。他强化了古人笔墨语言中的形式因素,将其与西方现代构成的形式美学系统巧妙地衔接,使之产生了一种洋溢着高古气息和现代意蕴的大美化境。无论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还是从笔墨语言的构建角度来讲,孔维克的人物画都使我们看到,他走出了一条极具探索价值的艺术之路。他以东方文化特有的博大情怀和细腻清雅的古韵,为我们营造了一方有着独特审美体验的艺术天地。显然,这对当代中国画的多向探索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孔维克是一个非常有才华、非常有进取精神的画家,并且很有匠心,有文人情趣、文人雅致。他这几年自觉地吸收了传统中非常优秀的东西,这使他的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但却又不同于地地道道的传统文人画,也不同于中西融合型的新中国画,是传统中国画在今天与时俱进的发展。
  刘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孔维克的作品体现着在现代时空里对艺术的认识和思考,他的思维时常表现出与孔子美学思想的契合。他试图以新的视觉观念征服现代观众的试验,都是以现代意识达到孔子关于“尽美”与“尽善”境界的努力。向孔子采风一样,他大胆地吸取了民间土布、蜡染的原味色彩,借用了儿童的稚趣眼睛捕捉艺术造型,在画面的整体穿插上有着强烈的现代感和淳厚的泥土气息,也透溢着遥远的童真情结,带我们进入了如诗如梦的清新境界。
  周韶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孔维克敏锐地感受到“时运”的变化而带来的观念及笔墨形态的变化。他力图站在博纳古今中外的全方位上寻求他艺术的支撑点,并进行了一系列视觉图式的试验。一个当代画家的成熟,主要应看他在我们这个重大转折时期创造了什么新图式,亦即他在图像独立、语言独立方面贡献了什么新东西。从造型艺术本体意义上看,我认为孔维克已经抓住了牛耳。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从维克的身世、修养及作品可以看出他受儒家的美学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作品是从传统文人画,特别是明清传统文人画中吸收了一些东西。如邵大箴所说,更多的是受新国画的影响,是从院体画、古代版画、民间艺术各方面综合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从他表现的主题上看,不是去关注形而上及玄学的东西,而是关注于一种现实的人文关怀,这即是儒家美学思想、哲学思想所指向的如“文以载道”、“成教化,助人伦”等。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看了孔维克的画使我想到,中国画到底怎么画?是传统的好?还是创新的好?是新中国画好?还是文人画好?都好。我认为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都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孔维克比较注重文化修养,他的画有很强的文化性。他的书法、用印、文章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画很轻松、很潇洒、很空灵。董其昌讲“顿悟胜于戒修”,孔维克属于“顿悟”型的画家。
  徐恩存 (《美术观察》“美术家”栏目主持、研究员)孔维克的画不是完全地面向传统、向传统看齐的,必须用一个新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孔维克。孔维克不是没有传统,而传统只是他的一个出发点。我觉得他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传统笔墨,实际上他是在解构传统笔墨,然后又重新组合。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文人画的艺术态度。在他身上我们可看到世纪之交中国画所处的一种状态。
  
  王仲(中国美协原《美术》杂志主编、美术评论家)孔维克的作品有较明显的个人面貌、个人风格,他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功力都比较强。他的作品无论是写意、工笔画,抑或是巨制或盈尺小品,皆能从容把握。从配景来看山水、花鸟,均涉猎很深,也有自己的个性。再就是他的画书卷气很重,这也和他对书法、诗词、印章研究的深厚和绘画根底分不开。
  陈履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孔维克的画重格调,很文气,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个性。从他的画中我们能够品味到中国文化的高雅气息、对大自然的人文关照及对人生的智慧解读。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孔维克是孔子的后裔,在他的画中有一种天然的书卷气、贵族气,作品高雅脱俗、气清格正。他的修养很全面,除绘画的路子较宽外,他的书法、文章都不错。孟子曾谈过“养气”,对一个画家来讲,这也是养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张士增(中国国家画院著名评论家)孔维克对中国画笔墨的传统,有他独到的认识。对于传统笔墨凡合我用的则用之,不喜欢的则弃而不用。由于他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思想,从而创作出了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有强烈个性印记的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可贵的是长期的艺术磨砺,造就了他游刃有余的艺术笔锋,看他的画,使我们的视觉非常娱悦、心理非常轻松。
其他文献
笔者于前些年在市场上收集到一枚“咸丰元宝”宝川当百大钱。奇特之处是“咸丰元宝”的“宝”字,非“尔”宝和“缶”宝,而是双“王”宝,即“”。此钱为传世品,传世包浆。材质黄铜,直径49.6毫米,穿径7毫米,厚4.5毫米,重50克。    经查阅几本古钱图谱,均未有此钱。又查看了马定祥先生编著的《咸丰泉汇》一书,书中只有隶书“咸丰重宝”宝泉局“拾文”双“王”宝试样钱,仍未见到这枚双“王”宝大钱的踪影。  
期刊
《收藏界》2007年第7期91页,兰金顺先生《钱币四则(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一文中这样写道:“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仁祖李宗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也铸‘朝鲜通宝’,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铸造了当十大铜钱,分纪值和无纪值两种版别。纪值的背文为‘穿上一户、穿右一
期刊
在我国的民俗钱中,有种祝颂家庭的民俗钱。这类钱,多以“平安兴旺”、“子孙贤孝”、“合家欢喜”等吉语祝颂家庭美好吉祥。  近日,笔者获得一枚异形民俗钱(如图)。钱径6厘米,双面钱文。正书“诗书教子、忠孝传家”;背书“积金非宝、壹艺遗业”,钱文楷体。此钱铜质精良,铸工讲究,呈八边八角形状,约清末民初制品。  这枚异形民俗钱,与早期民俗钱不同之点有三:  1. 祝词有新意。明清以前的民俗钱,在祝颂家庭、
期刊
“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试样大钱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王朝思宗崇  祯十七年,这一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悲惨、最传奇的一年。因为一年之内,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先后曾坐过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分别是:思宗崇祯、大顺李自成、大清顺治。  这个史无前例的“经典之作”便是一怒为红颜而名扬四海的吴三桂一年之内易三主造就而成的传奇历史。有趣的是,紫禁城龙椅上一年坐过了三个皇帝,而吴三桂一年却换了三个
期刊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调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永乐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图1,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藏),图画通景式布局于瓶壁,描绘五个西域地区的民族人物在
期刊
笔者到旧城改造的拆迁工地收集藏品,在一位老爷爷的家中,发现了一件清代铜双鱼挂饰(见图)。据老爷爷介绍,这件铜双鱼挂饰,是他自儿时起,就看见祖父在开的杂货店的大门旁,每天都必须悬挂的一件吉祥装饰物,直到他父亲接管杂货店被公私合营后,才从大门旁摘了下来,收藏至今。  由于鱼与“余”同音,所以,自古以来鱼就被人们看作是吉祥物。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鱼形玉饰。举世闻名的“妇好墓”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
期刊
古徽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你信步走进一个村庄,就会翻起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时代。古石雕就是富有特定生命意义的艺术形式,是凝固的精神符号,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寻梦觅宝的平台。现介绍三对徽州石雕作品,以供石雕爱好者欣赏。  1.清代“岁寒三友”(即松、竹、梅)绣墩一对(图1),尺寸为28×19厘米。石雕构图简洁明快,严谨对称,采用镂雕工艺,景物恬雅,雕工简练,线条粗犷有力,系徽州民
期刊
1991年3月,在三门峡上村岭地区发现了大型且保存完好的邦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九号墓出土文物更是其中的精品,有关专家根据出土文物的特征认为此墓葬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九号墓出土文物在质地上有铜、铅、玉石、料、陶、骨、牙、皮革、麻布、竹、木等十余类各种饰物,其种类之多,学术价值之大,在中国两周考古上实属罕见,因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玉器是九号墓出土众多珍贵文物中很具特色
期刊
拜读了贵刊2007年6期上海王家年君《对二南雅化的补充》文章,受益匪浅。文中说光绪开炉钱一套十枚背字都是“宝泉”,但笔者的一枚“孔府大修”,其背文却是“天下太平”,并非“宝泉”。现简介如下:    直径4.46厘米,穿径1.20厘米,厚0.30厘米;重29克。  (责编:丁丑)  注:此钱背文“天下太平”钱文为对读,面文如按对读则不顺,意亦不对,故需商榷。
期刊
所谓罗教,是明朝罗梦鸿创建的一种民间宗教。弟子将其言论陆续记录为宝卷“五部六册”,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刻版印行。以后,明清两朝多次翻刻,但由于岁月推移,执政者严禁私习罗教,加以“五部六册”分为六本,容易散落,致使留存人间的稀似晨星。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仅复旦大学藏三本、北京图书馆藏两本、山西文物局藏一本。当年,郑振铎先生刻意搜求民间通俗文学刻本,于罗教宝卷也仅收得两本。最近,我在浙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