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困惑与现实冲突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口流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生着。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问题尤为突出。
  关键词:流动人口;户籍制度;选举权
  
  一、我国户籍制度与选举权的规定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持有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允往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1]户籍制度的形成实际上剥夺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的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户籍制度不得不说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国民歧视,将全社会分为城市与农村两个部分,城市居民拥有住房、就业、医疗等多种福利,成为享有特权利益的集团。虽然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原因,这一制度安排也有一定的历史功效,但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口的迁徙与流动是与城市化过程及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作相联系的。在中国,相关的过程正在发生着两种变化:一、城市化开始加速;二、劳动力的计划配制逐渐为市场调节所替代。由此导致了人口劳动力的区域间迁徙与流动正以过去几十年所未曾有过的规模和速度发生着。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问题尤为突出。
  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是我国选举制度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和《选举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据此我国公民具有选举权的条件可概括为三个:一、中国公民;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任何条件的限制。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我国选区一般按居住地或生产工作单位的原则来划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对选民的选举权普遍平等的实现并无障碍。但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劳动人口的流动成为常态,如何实现我国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相当部分的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在实践中被剥夺了。
  
  二、目前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状况
  理论上,流动人口在其户籍所在地是毫无疑问地具有选举权的。由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都较低,要求选民为了参加其户籍所在地的基层人大选举而专门回原籍参加选民登记与投票是不切实际的,除非有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或制度性的保障,比如承担来回路费并发放部分误工补贴。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很难做到的。绝大部分的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这对农村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当然可以通过通信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选民登记,也可以进行委托投票。但在实践中大部分流动人口对自己的选举权是放弃的,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奈的放弃,而是对自己拥有这一权利的冷漠与忽视,这与选民的自身素质、政治参与意识有关,更是因为选举结果与自己的生存状态并无直接的联系,选民对选举缺乏信心的表现。
  对于外来流动人口是否能够参加其居住地的基层人大的选举,绝大多数的地区持否定态度。如北京市在98年的选举中,就将近300万的外来人员排除在选举工作的范围之外。北京市人大的理由是:一,无法核实选民是否已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过选举;二,难以进行选民资格审查;三,外来人员对选举不抱积极态度;四,北京市单位或居民对外来人员参选态度冷漠。[2]北京市的做法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其理由也有现实的合理性,但却没有合法的依据。虽然对流动人口进行选民资格的核实、审查,在实践操作中确有困难,流动人口参加其现居住地的基层人大的选举缺乏积极性也是实际情况,但这并不能作为剥夺流动人员选举权的合法理由,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政府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公民能够充分的行使该权利。至于第四点理由就更为荒谬,同样都是具有选举权的公民,凭什么因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态度冷漠就将这“另一部分人”的选举权剥夺?这本质上仍是旧有户籍制度下的习惯性歧视,大城市对于小城市、小城市对于与农村都有一种相对的优越感。改革近三十年,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人是城市建设的强大的生力军,对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这一点,相当多的人不能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对“外乡人”在本地区参与利益分配抱抵制态度。“社会流动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积极意义在于打破各地相对封闭、静止的传统格局,营造出开放、进取的活跃局面。它的对立面往往是固步自封的“地方保护主义”,我们既要在经济领域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也要在社会组织结构上进行适应社会流动的调整,还要在政治领域对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给予必要的保障。”[3]
  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允许外来人员参加本地的基层人大的选举,甚至还有外来人员被选为当地人大代表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就外来选民在本地参加选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浙江省义乌市的方式具有代表性。2002年1月3日《南方周末》刊登了谢春雷的“在它乡选举和被选举”一文,记载了义乌市大陈镇的外来人员选举的一些情况,大陈镇的外来人员单独划分选区、确定和安排外来代表名额,用函告方式通知外来人员的原籍地,该人员已在本地参加选举,而外来人员不用回原籍地开选举资格证明。这是选举机构积极地进行选举登记地表现。同时,大陈镇的相关做法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面,如在选举中设定了“在居住地1年以上”的条件,其依据是《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的细则》第26条的规定:“在本地劳动、工作或者居住而户籍在外地的选民,在户籍所在地区登记;在现居住地1年以上而户籍在外地的选民,在取得户籍所在地选区的选民资格证明后,也可以在现居住地选区登记。[4]而我国《宪法》规定选民参加选举是不受居住期限的限制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选举权的实现加上居住期限的限制本质上是违宪的。但是,大陈镇的做法在现实中又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只有对外来人员设定一定的居住期限,其才能对所居住地的情况较为关心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可以保持选民人数的相对稳定。对这种有益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是为了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公民选举权利的普遍实施而进行的努力,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法律与现实的矛盾也是急待解决的。
  从大陈镇人大最后的选举结果看,该镇共有居民6万,其中外来人员3万多人,最终登记为选民的人数为2940人。镇人大代表名额为86人,其中外来人员被选为人大代表的仅7人。可见,大部分的外来人员仍被排除在选民范围之外。
  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会发现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问题已经对我国的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提出了挑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选举的普遍性为基础的。凡是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只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就应享有选举权。正是因为选举权在我国能够普遍地实现,才能说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才能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才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公民被剥夺或变相剥夺了选举权,则人民代表具有的广泛代表性会受到质疑,甚至会危及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2003年为例,全国年底总人口数为129227万人。[5]在全国抽样调查1260498人,其中18周岁以下为345593人,18周岁以上为914905人。[6]具有选举权的约占总调查人口数的7⒉58%。根据该比例,可计算出2003年的选民人数为9379⒉9566万人。另据公安部2003年统计,全国暂住人口为78008809人(至2003年6月30日止)。[7]而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具有选举权的成年公民,如果这一部分人被变相的剥夺了选举权,则在实践中失去选举权的选民约占选民总数的⒏32%。笔者认为这仅是统计到的数字,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有相当多的在外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是没有办暂住证的。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资料推算,1995年11月-2000年10月间,我国流动人员为13714万人。[8]约占选民总数的1⒋6%。那么,如果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得不到落实,则至少有10%左右的选民被变相剥夺了选举权。可见我国所谓高参选率的水分。
  我国的流动人口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这必然会形成其特定的阶层利益。他们的选举权被剥夺,则各级人大中就很难有他们的利益代表者,而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忽视流动人口的权益就是难免的了。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却失去了实现或保护自己利益的政权渠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就是因为他们只能被动的等待社会其它阶层的同情。
  
  三、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途径
  随着改革的深入,流动人口会不断地增多,其选举权的实现问题也会日益突出。笔者认为该问题地解决有赖于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改革及技术手段的加强:
  第一,适时适当的修宪。给选举权的实现加上居住期限的限制,以六个月至一年为佳,如不满该期的选民则仍在原籍参加选举。
  第二,逐步改革并最终取消户籍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身份证管理制度。“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与完善密不可分,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每个劳动力都有同等的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而户籍制度无疑使劳动力市场地缘化和类别化,使完整的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不同的户籍身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机会和地位不平等。此外,由于劳动力的迁徙和居住受到限制,社会交易平等、生产优化配置也就难以实现。[9]而完善的身份证管理制度则伴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提高。现在全国已经更换了新一代的IC卡身份证,该系统的逐步成熟,则以后仅用身份证进行选民登记管理在技术上是不成问题的,这就避免了重复登记,一人多票的现象。
  第三,设立常设的专门选举组织机构。我国选举法第七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是办理本级人大选举事宜的临时机构。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大,对其进行选民登记、资格审查,费时费力。临时机构很难适应这样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专门机构可以随时了解本地区的选民变动情况,其所登记的选民也长期有效。每年都进行选民的重新核实,流动人口在其居住地参加选举,事实上也就取消了委托投票制。严格、认真、细致地做好选民的登记工作,在初期可能会导致“参选率”的降低。这需要转变观念,不再继续刻意的一味追求高参选率,不再以参选率的高低来衡量工作的好环,而是实事求是地将选民的数量统计出来。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9页。
  [2]史卫民、雷璇《直接选举:制度与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47-348页。
  [3]史卫民、雷璇《直接选举:制度与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53-454页。
  [4]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0-91。
  [5]《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页。
  [6]同上,第4页。
  [7]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4年全国暂住人口统计资料汇编》群众出版社。
  [8]《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310页。
  [9]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44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过渡投资形成的泡沫繁荣,虽然支撑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各项因素依然存,但是,供求变化;国际热钱的投机活动;人民币升级预期和股市低迷,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风险增大了。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风险    一、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  (一)城市化高速发展,房地产需求上升。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2.99%。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城市化水平从30%提高到70%,是城市化的
期刊
摘 要:朝鲜战争接近尾声之际,日本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在中国市场已经不可得的情况下,日本按照美国的安排,面向东南亚以战争赔偿为契机发展经济关系。在五十年代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的赔偿谈判中,美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从日菲战争赔偿谈判过程中集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日本;菲律宾;美国;战争赔偿    朝鲜战争接近尾声之时,日本经济由于“特需”带来的繁荣迅速崩溃并继而引发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推
期刊
摘 要:星级饭店的餐饮服务是饭店整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水平的高低,餐饮服务形式的多寡优劣,往往影响到饭店的声誉,关系到饭店产品的的整体质量。因此,发现餐饮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饭店的餐饮产品质量,规范餐饮服务的程序,顺应餐饮服务的发展潮流,是赢取市场份额,兴旺饭店餐饮事业的关键。  关键词:星级饭店;餐饮服务;服务质量    在当今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餐饮水平的
期刊
摘 要:话轮是会话的基本构造单位,话轮转换也是研究人类会话的一种方法。这里,中国伟大的古典文学《红楼梦》,因其多彩的人物和丰富的会话,给我们提供了研究话轮转换的一个宝贵的平台。本文通过《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重点探讨了话轮转换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会话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与文集开始成批出现,不同领域的学者用不同的研究理
期刊
摘 要:标志作为最具符号特征的世界性语言,极具抽象地表现并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象认识。合理地看待标志设计艺术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涉及到设计艺术的发展取向。本文从标志设计的民族形式感和民族精神内涵入手,结合标志的属性特点、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和语言等进行研究,对世界发展中的民族标志设计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实现对标志的民族特色与世界特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族性;标志设计;世界性;继承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市场潜在性的存在,使得我国民办高校有较大发展的空间。但是,民办高校在发展中还面临着日益显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发展中的知识经济、正在变革中的公立高等教育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对策      一、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显现。许多
期刊
摘 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方向,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和机制保障,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与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
期刊
摘 要:《巴黎手稿》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疏析《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讨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对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来理解命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的来源;异化劳动;美的规律    《巴黎手稿》全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是1844年4月到8月间马克思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留下来的宝贵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产品设计以其独特风格享誉世界。然而在上世纪,中国产品设计却逐渐丧失其风格,走上了模仿的道路,21世纪以后,中国的设计又逐渐步入正轨,展现出设计魅力。针对这一变化加以分析,得出中国的设计风格出现几次转折的原因,明确要振兴中国设计,必须扎根传统设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关键词:风格;产品;中国;淡漠    “秦时明月,汉时关”,古往今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
期刊
摘 要:重视对人的思想认识规律的研究和掌握,是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预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认识规律出发,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思想认识规律;思想政治工作;预见性;有效性    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人的思想认识是建立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并受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限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