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避劣扬优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高中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也非常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避免劣势呢? 现笔者阐述以下几点: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
  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如教《落日》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历史老师了解班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情况,并从平时学生的看书情况来区分小组,每组4-5人,并给不同的成员布置不同的分工,如历史见证者(以查询二战史实为主)、课文搜寻者、讨论记录者等,通过课堂问题:观察人物的情态反应,结合史实加以讨论,使学生极好地掌握了报告文学写作真实性与艺术性融合体现的手法。
  为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二、培养习惯,明确目标,重视主体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为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高中语文课堂更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随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成熟,学生对于有些现实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全方位、更深入。如《奥林匹克》(高二必修四)一文,时值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更有藏独及别有用心人士破坏的行为发生。在组织学生认识奥林匹克精神时,学生以时事为载体,加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使教师在惊讶学生认识的同时,更明白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感悟。
  三、注重对话,预留时间,加强展示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语言交流中组织,在争论中表达,最终激发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然而,平常的教学,有些老师担心预设的答案没有被学生“准确”答出或学生张口结舌的回答,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用“蜻蜓点水”式、“简单凑合”式的合作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形式中应极力避免的形式主义。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思维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因此,如果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四、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如《丹柯》(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一课,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的抓进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实验证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我们强调自主、互动、学习型的高中语文课堂,关注理性个体的生成和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住,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完成为学生更高的学习能力及更强社会适应性的良好促进。
  (作者单位:726300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其他文献
自卑是因多次或长期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并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自卑感人皆有之,青少年也不例外。一般认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半是“后进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均衡,他们还不能确切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很难对自己作出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常常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偶然的成功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人而沾沾自喜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看法。  一、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指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兴趣,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小学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直观的美的图画,幽默风趣的谈话,紧张刺激的竞赛,有趣的探索性实
期刊
古诗词是生命的歌唱,是美丽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纯粹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
期刊
数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农村语文教学工作,深感搞好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农村学生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地方语言过重,对普通话使用太少;平时课外阅读量太少,表达能力不佳;自幼生活于偏僻农村,见识面狭窄,作文素材相对贫乏。因此,形成了“农家孩子怕写作文,农村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结合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以期改变农村作文的困境。  一、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有心人  俗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能把人格塑造、情操陶冶、高尚情怀培养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从古诗词中培养学生审美  古代诗歌描写自然景物或即景抒情的成份较多,此类诗词具有深蕴的意境,引导学生透过景物的美而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如“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的雅趣,“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清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
期刊
中等生是班级中最大的群体,虽然他们在各个方面表现平平,但在他们身上同样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乐于为班级服务等。他们内心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信赖。作为教师应从“寻找机会让中等生品尝成就感”“善于发现中等生的闪光点”“激励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三个方面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一、寻找机会让中等生品尝成就感  中等生在学习上没有突出的地方,他们凡事不爱露头,表
期刊
【关键词】称赞语 语用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称赞语(compliment)是建立与维护人际意义的普遍语言形式,是社会交际用语,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进一步地联络感情,巩固人际关系。  称赞是一种配对性结构,即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称赞时,另一方通常得做出相应的回应,即被称赞方是接受还是拒绝,以什么样的方式或言语行为来接受或拒绝。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使用同一语言时,由于其文化根源的
期刊
学生不愿写作文,怕写作文,甚至一遇到作文就头痛。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未撑握作文方法,无材料可写外,更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对作文没有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阅读中唤起学生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在个性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读多记的学习
期刊
古诗词一直以精练含蓄、韵味隽永的语言美吸引着古今中外的阅读者。它们篇幅一定,字数有限,古诗篇幅短则四句、仅仅二十个字;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因此,古诗词中没有闲字,更没有闲句,每一字、每一句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可以说,凝练是诗词的生命,起到了以一当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的效果。  例如我们都熟知的贾岛《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反复推敲是用“推”还是用“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