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高中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也非常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避免劣势呢? 现笔者阐述以下几点: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
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如教《落日》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历史老师了解班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情况,并从平时学生的看书情况来区分小组,每组4-5人,并给不同的成员布置不同的分工,如历史见证者(以查询二战史实为主)、课文搜寻者、讨论记录者等,通过课堂问题:观察人物的情态反应,结合史实加以讨论,使学生极好地掌握了报告文学写作真实性与艺术性融合体现的手法。
为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二、培养习惯,明确目标,重视主体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为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高中语文课堂更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随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成熟,学生对于有些现实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全方位、更深入。如《奥林匹克》(高二必修四)一文,时值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更有藏独及别有用心人士破坏的行为发生。在组织学生认识奥林匹克精神时,学生以时事为载体,加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使教师在惊讶学生认识的同时,更明白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感悟。
三、注重对话,预留时间,加强展示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语言交流中组织,在争论中表达,最终激发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然而,平常的教学,有些老师担心预设的答案没有被学生“准确”答出或学生张口结舌的回答,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用“蜻蜓点水”式、“简单凑合”式的合作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形式中应极力避免的形式主义。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思维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因此,如果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四、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如《丹柯》(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一课,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的抓进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实验证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我们强调自主、互动、学习型的高中语文课堂,关注理性个体的生成和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住,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完成为学生更高的学习能力及更强社会适应性的良好促进。
(作者单位:726300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
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如教《落日》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历史老师了解班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情况,并从平时学生的看书情况来区分小组,每组4-5人,并给不同的成员布置不同的分工,如历史见证者(以查询二战史实为主)、课文搜寻者、讨论记录者等,通过课堂问题:观察人物的情态反应,结合史实加以讨论,使学生极好地掌握了报告文学写作真实性与艺术性融合体现的手法。
为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二、培养习惯,明确目标,重视主体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为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高中语文课堂更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随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成熟,学生对于有些现实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全方位、更深入。如《奥林匹克》(高二必修四)一文,时值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更有藏独及别有用心人士破坏的行为发生。在组织学生认识奥林匹克精神时,学生以时事为载体,加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使教师在惊讶学生认识的同时,更明白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感悟。
三、注重对话,预留时间,加强展示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语言交流中组织,在争论中表达,最终激发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然而,平常的教学,有些老师担心预设的答案没有被学生“准确”答出或学生张口结舌的回答,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用“蜻蜓点水”式、“简单凑合”式的合作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形式中应极力避免的形式主义。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思维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因此,如果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四、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如《丹柯》(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一课,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的抓进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实验证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我们强调自主、互动、学习型的高中语文课堂,关注理性个体的生成和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住,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完成为学生更高的学习能力及更强社会适应性的良好促进。
(作者单位:726300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