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好的学风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还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手段逐渐被运用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对高校形成优良学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基于新媒体建设高校学风,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学风建设;机遇;挑战;路径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学风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既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挑战,又为高校学风建设创造了发展机遇[1]。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助力高校学风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机遇
(一)丰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借助新媒体,立足其大数据分析,网络上所存在的大量有效教育和学习资源,包括最新的时事热点、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行业动态等,可以被精准地推送。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育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对所需的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定位搜索和抓取,利用新媒体资源范围涉及广、信息汇集全面、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第一时间获得有助于学习的全新、及时、有效的信息内容,从而巩固自身专业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参与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名家讲座,并基于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自我与校外相关专业圈层的交流与学习,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以专业应用促进专业所学,强化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通过利用新媒体所创建的教育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也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学理论知识分享到该平台,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助,扩展教与学的途径,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有效学习[2]。这无疑能够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发展。
(二)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上的应用,高校的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内知识内容讲授,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依托教学内容和信息的共享平台,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教育学习资源,利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同时,通过新媒体及其平台,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专业讨论不被时间、空间局限,交流共享渠道更多样,避免了自我封闭式的学习形式,在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教学成为可能。运用新媒体,教学内容获得拓展,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学习的功能价值通过新媒体发挥至最大化。师生或通过直播留言进行学习互动,或通过平台共享研究成果,甚至在慕课等评论区、讨论区进行对接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3],最终,这种方式有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进行。此外,基于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也可以无缝对接,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为搭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政教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4],进而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助力高校学风建设。
(三)全方位覆盖良好的学风氛围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上的应用改变了高校传统学风建设形式单一、互动生硬的状态。据对各大高校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到各高校基本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管理者在这些平台上设置了专栏项目内容,一方面及时回应、有效传播学生关注的校园信息和内容,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并通过采用动画、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高校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服务和回应学生热点、焦点问题,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延伸内容,不局限于课堂,不受限于资源有限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新媒体平台上,高校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方面的传输理论知识,而是形成知识交互模式,逐步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沟通和交流氛围,助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5]。
二、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挑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挤占学习时间
随着新媒体发展,传播方式内容变化,受众需求改变,网络信息资源在具备丰富性的同时,也面临信息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借助新媒体,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内容的获取与有效延伸,但过度依赖新媒体,则同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失焦现象,即在海量丰富的信息内容资源面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沉溺于各类海量信息的浏览,忽视课程内容的学习,甚至挤占学习时间,在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无法自拔,仅靠微信、QQ等方式与外界联系,導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各类不良学习情况频发,从而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难度。
(二)受限自身发展,受到网络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其相关的监督机制仍待完善和发展。而在高校学习的学生受限于自身发展,他们在自我思想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养成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各类信息并存的传播状态,缺乏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甄别的能力,备受网络内容影响。这些情况有可能会危及教育的话语地位[6]。同时,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影响,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个性化价值也会越来越强。过强的个人观念会弱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则其参与活动积极性较差,甚至容易出现叛逆的行为[7]。这也会影响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建设,因此,高校学风建设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对学生做好思想和学习的正确引导,让其为学风建设所用。
(三)习惯于新媒体,缺乏自我探究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其也易使学生受各种快餐网络文化等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探究能力。目前,学生依赖于甚至习惯于新媒体的运用,只会向网络要答案,逐步陷入技术享乐主义的环境中,思维松散,并受到限制,缺少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逐渐有所下降,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与高校的学风建设。 三、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一)注重榜样教育
当前,受时代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个性化发展比较突出。高校要正确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学风建设。首先,发挥偶像的榜样影响力。高校充分运用新媒体,收集类似大国工匠、先进典型等榜样事迹,以榜样故事引发学生对榜样影响力的认同,并激发学生以此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于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学习榜样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如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榜样故事,分享榜样精神并展现其影响力。一方面,高校通过“分享榜样”,以故事为切入点,有效吸引学生的分享兴趣,从而助力高校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分享过程,加深学生对榜样精神的领悟与认识,鼓励学生思考和发掘榜样成功的原因及其值得被推崇的品质。同时,高校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学习之星”等评比活动,让优秀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分享榜样故事、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变得更加优秀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开展。
(二)营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氛围
高校学风建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并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新媒体进行丰富的学习资源储备,通过在线学习名师精品课程、听取专家精彩讲解等内容,增加线上学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学生可开展线上晚自习打卡活动、线上背单词打卡活动、线上阅读活动、每日一万步步行打卡活动及雷锋精神学习经验分享接力活动等。依托新媒体,活动形式简单有效,内容受众范围广,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新媒体与学风建设融合发展的体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好故事,分享学习智慧,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精神,以此达到高校学风建设目的。
(三)拓展互动学习渠道
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强化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立足网络沟通平台,将相关资源,如微信群、QQ群的网络互动空间有效整合,通过动态互动,助力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不是僵化固态的,而是师生和生生互动变化,趋向正向学习的合力。比如在思政课堂教育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捕捉社会热点,尝试对热点进行自主分析,做成PPT向班级其他学生展示,最后教师充当学习的辅助者对该内容进行补充。由此,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同时,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师生一对一专门辅导,扩宽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沟通的渠道,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以学习内驱力导向其学习行动力,践行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培养,以师生与生生互动促成良好学习风气,助力高校学风建设。
(四)加强学风制度建设
基于新媒体,高校应制定相应的高校学风建设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以及宿舍文化建设等制度。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高校应实施“无手机课堂”制度,基于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学风教育,并考核。严格考勤制度,营造良好学风,对迟到、缺勤、早退、旷课等无视学习良好风气,甚至破坏学习风气的行为进行严肃惩治。二是高校应实行严格的学习内容检查和学习成果验收工作,立足实行晚自习等学习作息制度,践行包括课程安排、考查制度以及毕业学位授予细则等学习准则,有效管理学生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习氛围及环境,鼓励学生积极钻研,不断创新。三是高校应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坚定其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来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加强辅导员思政教育,使教师具备良好新媒体素养和学识素养,用实际行动和专业能力感召学生,进而践行高校学风建设。
(五)营造合理清朗的网络空间
高校借助新媒体,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合理清朗的网络空间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倡导学生健康上网,有效学习,鼓励学生强化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关注沉迷网络的学生,做好相关引导工作。其次,高校学生要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原则,助力网络文化生态改善,不随波逐流,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学会理性表达观点,正确传播信息,增强思辨能力。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深入学生内心,发现其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清朗网络空间助力。以上方式可以凝聚起网络空间道德正能量的合力,以此促进高校学风建设[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发展的主题,学风的好坏不但可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还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关注高校学风建设。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发展与普及,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服务于生活,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与生生互动的、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学风建设。同时,高校学风建设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准确把握时事,聚焦生活,加强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从而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1]程银.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在引领班级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02):85-88.
[2]庞广永.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考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01):15-16.
[3]吴海涵,杨玉奇.新媒体视域下全员育人学风建设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55-56.
[4]赵云龙.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具体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9):63-65.
[5]程银.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引领学风建设的瓶颈及优化路径[J].理论观察,2020(11):27-29.
[6]李辉.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视角[J].教育传媒研究,2018(03):48-51.
[7]张翮真,张春艳.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研究[J].知识文库,2020(12):109-110.
[8]代天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下),2021(03):61-63.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学风建设;机遇;挑战;路径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学风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既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挑战,又为高校学风建设创造了发展机遇[1]。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助力高校学风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机遇
(一)丰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借助新媒体,立足其大数据分析,网络上所存在的大量有效教育和学习资源,包括最新的时事热点、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行业动态等,可以被精准地推送。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育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对所需的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定位搜索和抓取,利用新媒体资源范围涉及广、信息汇集全面、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第一时间获得有助于学习的全新、及时、有效的信息内容,从而巩固自身专业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参与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名家讲座,并基于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自我与校外相关专业圈层的交流与学习,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以专业应用促进专业所学,强化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通过利用新媒体所创建的教育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也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学理论知识分享到该平台,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助,扩展教与学的途径,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有效学习[2]。这无疑能够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发展。
(二)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上的应用,高校的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内知识内容讲授,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依托教学内容和信息的共享平台,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教育学习资源,利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同时,通过新媒体及其平台,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专业讨论不被时间、空间局限,交流共享渠道更多样,避免了自我封闭式的学习形式,在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教学成为可能。运用新媒体,教学内容获得拓展,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学习的功能价值通过新媒体发挥至最大化。师生或通过直播留言进行学习互动,或通过平台共享研究成果,甚至在慕课等评论区、讨论区进行对接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3],最终,这种方式有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进行。此外,基于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也可以无缝对接,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为搭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政教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4],进而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助力高校学风建设。
(三)全方位覆盖良好的学风氛围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上的应用改变了高校传统学风建设形式单一、互动生硬的状态。据对各大高校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到各高校基本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管理者在这些平台上设置了专栏项目内容,一方面及时回应、有效传播学生关注的校园信息和内容,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并通过采用动画、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高校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服务和回应学生热点、焦点问题,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延伸内容,不局限于课堂,不受限于资源有限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新媒体平台上,高校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方面的传输理论知识,而是形成知识交互模式,逐步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沟通和交流氛围,助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5]。
二、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挑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挤占学习时间
随着新媒体发展,传播方式内容变化,受众需求改变,网络信息资源在具备丰富性的同时,也面临信息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借助新媒体,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内容的获取与有效延伸,但过度依赖新媒体,则同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失焦现象,即在海量丰富的信息内容资源面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沉溺于各类海量信息的浏览,忽视课程内容的学习,甚至挤占学习时间,在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无法自拔,仅靠微信、QQ等方式与外界联系,導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各类不良学习情况频发,从而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难度。
(二)受限自身发展,受到网络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其相关的监督机制仍待完善和发展。而在高校学习的学生受限于自身发展,他们在自我思想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养成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各类信息并存的传播状态,缺乏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甄别的能力,备受网络内容影响。这些情况有可能会危及教育的话语地位[6]。同时,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影响,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个性化价值也会越来越强。过强的个人观念会弱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则其参与活动积极性较差,甚至容易出现叛逆的行为[7]。这也会影响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建设,因此,高校学风建设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对学生做好思想和学习的正确引导,让其为学风建设所用。
(三)习惯于新媒体,缺乏自我探究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其也易使学生受各种快餐网络文化等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探究能力。目前,学生依赖于甚至习惯于新媒体的运用,只会向网络要答案,逐步陷入技术享乐主义的环境中,思维松散,并受到限制,缺少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逐渐有所下降,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与高校的学风建设。 三、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一)注重榜样教育
当前,受时代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个性化发展比较突出。高校要正确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学风建设。首先,发挥偶像的榜样影响力。高校充分运用新媒体,收集类似大国工匠、先进典型等榜样事迹,以榜样故事引发学生对榜样影响力的认同,并激发学生以此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于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学习榜样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如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榜样故事,分享榜样精神并展现其影响力。一方面,高校通过“分享榜样”,以故事为切入点,有效吸引学生的分享兴趣,从而助力高校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分享过程,加深学生对榜样精神的领悟与认识,鼓励学生思考和发掘榜样成功的原因及其值得被推崇的品质。同时,高校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学习之星”等评比活动,让优秀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分享榜样故事、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变得更加优秀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开展。
(二)营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氛围
高校学风建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并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新媒体进行丰富的学习资源储备,通过在线学习名师精品课程、听取专家精彩讲解等内容,增加线上学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学生可开展线上晚自习打卡活动、线上背单词打卡活动、线上阅读活动、每日一万步步行打卡活动及雷锋精神学习经验分享接力活动等。依托新媒体,活动形式简单有效,内容受众范围广,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新媒体与学风建设融合发展的体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好故事,分享学习智慧,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精神,以此达到高校学风建设目的。
(三)拓展互动学习渠道
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强化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立足网络沟通平台,将相关资源,如微信群、QQ群的网络互动空间有效整合,通过动态互动,助力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不是僵化固态的,而是师生和生生互动变化,趋向正向学习的合力。比如在思政课堂教育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捕捉社会热点,尝试对热点进行自主分析,做成PPT向班级其他学生展示,最后教师充当学习的辅助者对该内容进行补充。由此,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同时,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师生一对一专门辅导,扩宽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沟通的渠道,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以学习内驱力导向其学习行动力,践行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培养,以师生与生生互动促成良好学习风气,助力高校学风建设。
(四)加强学风制度建设
基于新媒体,高校应制定相应的高校学风建设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以及宿舍文化建设等制度。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高校应实施“无手机课堂”制度,基于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学风教育,并考核。严格考勤制度,营造良好学风,对迟到、缺勤、早退、旷课等无视学习良好风气,甚至破坏学习风气的行为进行严肃惩治。二是高校应实行严格的学习内容检查和学习成果验收工作,立足实行晚自习等学习作息制度,践行包括课程安排、考查制度以及毕业学位授予细则等学习准则,有效管理学生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习氛围及环境,鼓励学生积极钻研,不断创新。三是高校应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坚定其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来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加强辅导员思政教育,使教师具备良好新媒体素养和学识素养,用实际行动和专业能力感召学生,进而践行高校学风建设。
(五)营造合理清朗的网络空间
高校借助新媒体,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合理清朗的网络空间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倡导学生健康上网,有效学习,鼓励学生强化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关注沉迷网络的学生,做好相关引导工作。其次,高校学生要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原则,助力网络文化生态改善,不随波逐流,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学会理性表达观点,正确传播信息,增强思辨能力。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深入学生内心,发现其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清朗网络空间助力。以上方式可以凝聚起网络空间道德正能量的合力,以此促进高校学风建设[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发展的主题,学风的好坏不但可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还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关注高校学风建设。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发展与普及,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服务于生活,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与生生互动的、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学风建设。同时,高校学风建设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准确把握时事,聚焦生活,加强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从而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1]程银.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在引领班级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02):85-88.
[2]庞广永.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考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01):15-16.
[3]吴海涵,杨玉奇.新媒体视域下全员育人学风建设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55-56.
[4]赵云龙.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具体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9):63-65.
[5]程银.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引领学风建设的瓶颈及优化路径[J].理论观察,2020(11):27-29.
[6]李辉.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视角[J].教育传媒研究,2018(03):48-51.
[7]张翮真,张春艳.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研究[J].知识文库,2020(12):109-110.
[8]代天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下),2021(0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