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教学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研究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普及,通过新媒体技术教学,高校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社会,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新媒体背景下,文章探讨高校引入新媒体教学的意义,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高校新媒体教学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社会化影响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向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一种新手段、新技术。目前,新媒体技术应用广泛,主要有电子杂志、电子报纸、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手机视频、网络直播、触摸技术等,相对传统的期刊、报纸、杂志、广播、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较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媒体的应用性更为广泛[1]。“社会化”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发展,继承各种社会传统、规范、习惯、行为等,逐渐与社会融为一体,适应社会。一般来说,人们的社会化会因为地理因素、成长轨迹、接触的事物、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2]。目前,在各大高校逐渐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上课、从事教学活动等;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学习、组织校园活动等,但是,很多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也产生诸多问题。新媒体技术大大方便了学生的高校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社会,但同时也使學生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3-4]。因此,文章主要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新媒体教学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
  一、高校引入新媒体教学的意义
  (一) 高校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在以往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仅仅局限在学习课本里的内容,无法深入探讨和应用知识,在学习知识、技能操作、社会实践等方面教学效果弱化。同时,在高校教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走向社会的初期,个人比较被动,无法适应社会生活[5-6]。另一方面,部分大学教师未能准确把握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意义,教学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同时,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从而提不起学习兴趣[6-7]。
  (二)高校引入新媒体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校引入新媒体教学是顺应了社会和教学的发展需求。目前,《高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可见,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一条必经之路[8]。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和辅助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和采用,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新媒体教学成为高校各科教学的热点教学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新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景,并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加强学生的感知力、认知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9]。同时,新媒体教学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引入主要体现在采用电教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个形式,其中电教化主要是指通过音像设备、电子出版物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投影等设备进行幻灯片教学,网络教学是利用网络设备的连接进行教学[10]。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过程和目的,对教学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但是,高校新媒体教学的应用,无论采用的是电教化、多媒体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进行教学[11]。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因此,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校新媒体教学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其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具体表现。而在高校新媒体教学中,学生如何以校园为载体,通过学习掌握和培养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实践能力等,从而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进行服务[12],值得探讨。
  在高校引入新媒体教学的背景下,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在个性化、价值观、生活技能、角色转变上产生了社会化影响,文章主要分析如下。
  (一)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个性化的社会化影响
  高校教学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大学生的个性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大学生的性格行为、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大学的个性、性格和行为方面产生了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频繁使用新媒体技术的部分学生一般比较内向,其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运用和依赖新媒体技术,而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更乐于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13]。第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多数人愿意通过新媒体技术对自己进行评价,不再愿意接纳和考虑其他人对自己的现实评价,从而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受到限制。第三,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会越来越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不愿意与其他人多交流。网络里面的虚拟世界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脱离了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14]。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新媒体技术教学,一方面部分学生会依赖新媒体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个人内心化,会表现沉默、自我、孤立等的特征。另一方面,更多的学生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修炼了自我的个性,使自己的性格行为、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社会化认识和影响[15]。第一,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自己的性格和行为,记录和表达自己,反省自身行为。第二,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批评,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立足自我,通过新媒体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三,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拓宽自己的交往面,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与不同地方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学习不同地方的习俗和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社交能力。   (二)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影响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积极、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新媒体,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尤其是在传递正能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16]。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造成的社会影响。同时,其自身也会被网络上的内容和事件影响自我思想、认知和判断,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传播负能量和负面内容。
  现代化新媒体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影响显著。因此,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较为内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形成正确的自我人生观和价值观,向整个社会传播正能量[17]。
  (三)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影响
  生活技能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一般来说,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技能来源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尤其是大学阶段的集体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主要培养和锻炼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最基本的谋生技能。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认识自我,介绍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理财,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的谋生技能则包括学生是否能夠有效参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大学生来说,进行生活技能的锻炼是通过在大学期间进行学习和社会实践完成的[18]。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教学引入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生活技能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实践,比如,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学习做菜等生活技能。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教学新媒体的引入对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只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新媒体的特殊性而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一时的兴趣并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持之以恒。因此,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四)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角色转变的社会化影响
  在进行网络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角色转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研究中,部分大学生对虚拟网络中的自我身份认同及网络角色的诠释和自我在现实中的个体角色,存在角色差距,新媒体技术引入高校教学使大学生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转变。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中的身份是学生,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网络中隐藏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忽略自己的责任意识,所发布的一系列消极或极端的言论,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新媒体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仍然不忘初心,谨言慎行,为整个社会、网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他们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尝试新角色,在学习之余,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19]。
  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创新尝试,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最有效的传播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大众分享知识和讯息。因此,新媒体技术受到绝大多数人热爱和追捧。目前,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普及,通过新媒体技术教学,高校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社会,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正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文章主要对高校教学引用新媒体技术的意义进行阐述,从不同角度,即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就高校新媒体教学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在个性化、价值观、生活技能、角色转变等方面所产生的一定影响。为此,在高校新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利用新媒体技术有效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力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的个性,锻炼自我的生活技能,并在角色转变的网络环境中不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刘慧.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40-42.
  [2]马国燕.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形象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
  [3]曲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行为特征及引导路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7.
  [4]严玮.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开展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02):120-121.
  [5]郝艳君,姜丹,孙绍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40-141.
  [6]张微.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151-152.
  [7]于亚荣.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党建对策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6(04):31-32.
  [8]苏琰,李融.新媒体发展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1):71-73.
  [9]张天涛.新媒体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16):60-61.
  [10]施杭.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05):51-53.
  [11]盛秋玲.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工作创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229,231.
  [12]庞珍.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13]杜鹃.新媒体背景下陕西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298.
  [14]尹晓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9-102.
  [15]黄庆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群体事件的解决路径[A].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2012.
  [16]刘钦锋.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网络德育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59-62.
  [17]王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导向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栾玉波.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现状与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9]邹火明,胡芬.全媒体背景下市县级传媒与新闻教育的发展——“市县级媒体人才需求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研讨会”透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70-172.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类图书不仅内容专业性强,读者受众面较小,而且对作者也有较高的要求,其作者通常在相关领域内具备较高的专业研究水平。科技类图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编写、编辑和出版难度较大。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在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背景下,科技类图书如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编辑必须注重研究科技类图书的策划特点,做好科技类图书的出版工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众筹开始兴起,影视行业及其资本也开始积极尝试探索影视众筹的中国模式。文章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众筹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勾勒互联网影视众筹模式的中国式演进全貌,探讨其在新趋势下重新出发的可能性。  [关键词]影视众筹;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  一、互联网众筹的类型及其中国式发展  互联网众筹是指项目发起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筹款项目,向大众筹集资金,支持者获得相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驱动传播学范式转移,进而增加了学科研究对文字数据挖掘技术的依赖。文章尝试梳理计算传播学的背景和概念,分析计算传播学的学科诉求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引入的必要性,阐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计算传播学中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何应对学科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计算传播学;自然语言学习;研究范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2009年Lazer等学者在《
期刊
[摘要] “5G+AR”智能眼镜是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AR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在“5G+AI”模式中,运用“5G+AR”智能眼镜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在“两会”等重大会议的新闻报道中。该设备传播手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便携性、时效性、精准性及新闻观感体验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其也面临量产低、人际互动性欠佳等挑战。但无疑“5G+AR”智能眼镜的应用对传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出版业先后完成市场化改革、产业化转变、公司化改制,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国内出版物从极度短缺变为非常丰富,让出版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爆炸和泛媒体化趋势导致人们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传统出版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出版受众资源的角度切入,在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比中分析受众资源三级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目的是提高传统出版人对受众资源积累和
期刊
[摘要]媒体融合是现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平台化的融合发展路径,结合上海建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三本科技期刊的运营经验,从期刊矩阵、期刊内容、多重媒体互动融合和多元服务等方面,深入探讨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以期科技期刊全媒体格局的进一步构建。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实践探索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期刊
[摘要]公众史学在学科意义上是研究公众历史书写及通俗传播的学问体系。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成熟,基于受众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借助新媒体技术,社会上关于公众史学内容的传播,一方面其逐渐形成一种以民间“说史”为主的传播方式,极易出现“历史”与“史实”剥离的现象,引起公众对史学正确认识的错位;另一方面,真正的公众史学的专业化传播则面临边缘化,其历史科普迎来挑战。  [关键词]公众史学;专业性;
期刊
[摘要]高考综合改革是新高考的指导方向。新高考中的英语学科在考试形式和命题指导思想上皆有变化,这些变化对英语教辅图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高考的形势以及语言学习规律,英语教辅图书应在编写理念、思想内容和体例设计上做出改变。教辅图书编辑要从政治素养、学科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基于市场的创新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力等方向不断提升。在新挑战和新机遇下,教辅图书编辑应以打造优质教辅为己任,发扬匠心精神,为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科技期刊正在稳步向前发展,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科技期刊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我国科技期刊要想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深刻把握好媒体融合的实质,努力探索和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摘要]网络社交已成为青少年的主流社交方式,表情包作为一种特殊符号与网络语言,更容易受到青少年关注与青睐。表情包能够丰富网络文化、拓展交流场域,有利于青少年获得自我满足与认同,并推动文化和产业的发展;但若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理解歧义、过度娱乐与阻碍思维等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表情包,以表情包为楫,以网络社交为帆,搭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