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年来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及引进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使得高校职工住宅压力剧增。因此,如何解决好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成为当前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条件和稳定因素。
一、青年教师住房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批学历高、业务性强、思维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这只年轻的队伍对高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具有潜在的、不可低估的力量,是学校的优秀人才,为学校教学科研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据统计,我国许多重点高校,每年新进人员都在100人以上,他们的住房存在较大的缺口,住房安置已成為吸引人才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校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的途径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提供单身宿舍。单身宿舍一般为3-4人居住一间10-12平方米的宿舍,大多数由学生寝室改造而成,供单身教师居住,结婚后必须搬出;
2,提供过渡住房。对于引进人才或已婚教师,学校拿出部分存量住房暂借其作过渡使用,待个人购买住房后必须搬出;
3,提供租房补贴。学校提供少量的租房补贴款,供青年教师租住社会住房,补贴款的额度一般在租住社会住房租金的20%-50%不等。
以上几个途径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教师的住房压力,而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由于青年教师的收入偏低,工作时间短,缺乏积累的沉淀,没有形成足够的货币购房能力,并且他们适逢婚龄,能不能有一套周转住房,对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对他们能否安心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校在住房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1,政策转变为高校解决青年职工住房带来的困难。
从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到2006年发布《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我国的住房政策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住房供应方面长期实行的单位自建、自分、自管、内部运作、封闭运行的模式,把职工的住房供应引向市场,引向社会,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
政策的转变将高校带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引进人才无法安置,居住条件的不稳定极易引发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下降;其次,发放给青年教师的租房补贴金额日益增多,使得高校财政负担加大。
2,住房补贴偏低,青年教职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住房有一定困难。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也随之上涨,而在许多城市住房补贴的基数、系数和标准上均未发生变化或变化不大。学校用于发放住房补贴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无力为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补贴,而提高全校的住房补贴基数、系数等。仅靠发放到教职工手中的住房补贴,去校外购房、租房困难重重。
3,可提供给青年教职工居住和过渡的住房数量严重不足。
高校每年都有大批的新教职工,教职工人数不断增加,而国家对单位自建住房已作了严格的限制,且各单位的存量住房,可用于修建住房的存量土地非常有限,已很难满足需要,即使部分高校的住房情况目前稍好,但是如果不能使其形成有效周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很难满足需求。
4,提供周转的住房很难形成良性周转。
由于周转住房的租金标准与市场脱节,有一定的价差;同时由于在学校居住存在诸多便利,致使青年教职工周转住房期满后,以各种理由不愿意离开学校,周转住房很难形成良性周转。
三、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思考
1,通过对国家住房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改变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观念。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等、靠、要”的旧观念尚未完全清除;此外,部分青年教职工住房消费意识超前,存在着一步到位的思想。因此要做好房改的宣传工作,引导青年教职工形成新的住房观念——遵循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提倡“梯度消费、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住房消费观念。
2,以住房分配货币化作为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内容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补贴制度,把政策和单位用于购建职工住房的资金,转化为职工住房补贴;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把住房补贴理入职152资,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职工按规定申领住房补贴、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贷款,到市场购买住房。
3,采取切实措施,使青年教职工周转过渡性住房形成良性周转。为使青年教职工周转过渡性住房形成良性周转,实施“高租金、高补贴、有期限、有契约”的管理原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高租金体现了住房消费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减少了对住房资源的浪费;高补贴减轻了青年教职工刚参加工作住房消费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有期限、契约化保证了周转住房的有效周转和规范管理。
4,制订办法,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早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或改善自己的住房。在许多国家,工薪家庭购房一般需要积蓄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只要大多数教职工付得起首付,就应当说购得起房,因此住房消费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学校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早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或改善住房。可以考虑在发放住房补贴时优先启动无房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补贴,或将其今后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签定协议按一定的数额提前发放给职工;也可以帮助青年教职工在校外购房时预支住房补贴或其贴息贷款。
5,组织团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等。为了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在校外购房方便,在综合考虑房价、交通、房屋建筑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学校房管部门多次与开发商接洽,组织团购商品房,丰富学校的周转房,这也是近期解决周转房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些房源可供青年教师I临时租住,也可购买,这为无房青年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又提供了一个有效对策。
6,学校可采取市场化运作、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方式兴建住宅,既达成了与开发商互惠互利的合作意向,又创造了筑巢引凤,引进人才的优厚条件,是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青年教师住房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批学历高、业务性强、思维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这只年轻的队伍对高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具有潜在的、不可低估的力量,是学校的优秀人才,为学校教学科研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据统计,我国许多重点高校,每年新进人员都在100人以上,他们的住房存在较大的缺口,住房安置已成為吸引人才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校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的途径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提供单身宿舍。单身宿舍一般为3-4人居住一间10-12平方米的宿舍,大多数由学生寝室改造而成,供单身教师居住,结婚后必须搬出;
2,提供过渡住房。对于引进人才或已婚教师,学校拿出部分存量住房暂借其作过渡使用,待个人购买住房后必须搬出;
3,提供租房补贴。学校提供少量的租房补贴款,供青年教师租住社会住房,补贴款的额度一般在租住社会住房租金的20%-50%不等。
以上几个途径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教师的住房压力,而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由于青年教师的收入偏低,工作时间短,缺乏积累的沉淀,没有形成足够的货币购房能力,并且他们适逢婚龄,能不能有一套周转住房,对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对他们能否安心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校在住房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1,政策转变为高校解决青年职工住房带来的困难。
从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到2006年发布《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我国的住房政策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住房供应方面长期实行的单位自建、自分、自管、内部运作、封闭运行的模式,把职工的住房供应引向市场,引向社会,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
政策的转变将高校带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引进人才无法安置,居住条件的不稳定极易引发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下降;其次,发放给青年教师的租房补贴金额日益增多,使得高校财政负担加大。
2,住房补贴偏低,青年教职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住房有一定困难。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也随之上涨,而在许多城市住房补贴的基数、系数和标准上均未发生变化或变化不大。学校用于发放住房补贴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无力为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补贴,而提高全校的住房补贴基数、系数等。仅靠发放到教职工手中的住房补贴,去校外购房、租房困难重重。
3,可提供给青年教职工居住和过渡的住房数量严重不足。
高校每年都有大批的新教职工,教职工人数不断增加,而国家对单位自建住房已作了严格的限制,且各单位的存量住房,可用于修建住房的存量土地非常有限,已很难满足需要,即使部分高校的住房情况目前稍好,但是如果不能使其形成有效周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很难满足需求。
4,提供周转的住房很难形成良性周转。
由于周转住房的租金标准与市场脱节,有一定的价差;同时由于在学校居住存在诸多便利,致使青年教职工周转住房期满后,以各种理由不愿意离开学校,周转住房很难形成良性周转。
三、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思考
1,通过对国家住房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改变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观念。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等、靠、要”的旧观念尚未完全清除;此外,部分青年教职工住房消费意识超前,存在着一步到位的思想。因此要做好房改的宣传工作,引导青年教职工形成新的住房观念——遵循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提倡“梯度消费、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住房消费观念。
2,以住房分配货币化作为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内容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补贴制度,把政策和单位用于购建职工住房的资金,转化为职工住房补贴;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把住房补贴理入职152资,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职工按规定申领住房补贴、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贷款,到市场购买住房。
3,采取切实措施,使青年教职工周转过渡性住房形成良性周转。为使青年教职工周转过渡性住房形成良性周转,实施“高租金、高补贴、有期限、有契约”的管理原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高租金体现了住房消费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减少了对住房资源的浪费;高补贴减轻了青年教职工刚参加工作住房消费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有期限、契约化保证了周转住房的有效周转和规范管理。
4,制订办法,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早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或改善自己的住房。在许多国家,工薪家庭购房一般需要积蓄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只要大多数教职工付得起首付,就应当说购得起房,因此住房消费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学校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早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或改善住房。可以考虑在发放住房补贴时优先启动无房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补贴,或将其今后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签定协议按一定的数额提前发放给职工;也可以帮助青年教职工在校外购房时预支住房补贴或其贴息贷款。
5,组织团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等。为了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在校外购房方便,在综合考虑房价、交通、房屋建筑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学校房管部门多次与开发商接洽,组织团购商品房,丰富学校的周转房,这也是近期解决周转房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些房源可供青年教师I临时租住,也可购买,这为无房青年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又提供了一个有效对策。
6,学校可采取市场化运作、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方式兴建住宅,既达成了与开发商互惠互利的合作意向,又创造了筑巢引凤,引进人才的优厚条件,是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