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探讨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首先简单总结了中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特点,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良措施。结论为创业教育必须明确以培养学生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主的工作目标,创业教育必须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对创业机会的敏感性为重点,增加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用,为创业做好实质性的基础。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教学方法 工作目标 教育内容 创业服务平台
一、中国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并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才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教育。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端于1998年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试点。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新高科技企业”。1999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举办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产生数家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些高校对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类课程已经被逐步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中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从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及教学展开的形式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创业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创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②通过吸取美国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的经验,我国创业教育环境逐渐改善——创业教育支持政策、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政策等。③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了解掌握理论为主,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辅的形式。④当代美国许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英特尔公司的摩尔、格鲁夫,微软公司的盖茨、艾伦,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帕特德,戴尔公司的戴尔,雅虎公司的杨致远等,成为创业者的典范。而与欧美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科学技术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率的比率较低。⑤与欧美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虽然理论较强,但创新意识不足,面对创业风险心理程度能力较低。并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①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大;②缺乏良好的师资队伍,创业效果不明显;③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片面,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④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效大打折扣等问题[2]。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探讨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思想,提升他们对创业现象的认识,传授给他们对于自我发展和职业定位的关键要素,激励他们投入创业活动。从创业教育的内容看,创业教育包括识别创业机会的教育,将创意和点子商业化的教育,面对风险整合配置资源的教育,创办企业的教育,以及传统商务教育中涉及的管理、营销、信息管理、财务融资等。针对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等国创业教育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实施方法。
1.明确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
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创新支撑着创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及社会生存能力,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家精神”表达了创业者最根本的特征,在英文中,创业者的创业与企业家精神采用的是同一个词汇,在对创业的研究中,学者们常常把创业等同于企业家精神,实际上就说明创业者首先应该具备企业家精神。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对组织的创新进行大量研究后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而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大学生创业动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自我价值实现导向,是指个体为了发展自我,从而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把握机会进行创业;②独立自由导向,是指个体为了获取独立自主而进行创业;③生活保障导向,是指为了获取个体或家庭的生活保障而创业。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选择创业是以赚钱为目的,而缺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必须加以引导。
2.创业教育的内容多样化
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创业者特征;②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融取创业资金;③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寻找创业伙伴;④防范创业风险;⑤创业模式及创业计划书,了解创办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及财税等事宜;⑥创业中的创新与新市场开发;⑦新创企业成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内容;⑧创业案例及分析。其中尤以识别创业机会为重。将机会引入创业分析是创业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从机会视角理解创业获得广泛的认同,但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的,学者对此说法不一。不论机会是客观还是主观存在的,创业者对机会的敏感性都是识别商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的开端,无法识别创业机会,创业就无从谈起。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对机会的敏感性。
3.提供必要的创业服务平台
课下的创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下的创业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增加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目前课下的创业实践以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展开。创业计划书是创业者创业策划的书面文件,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其内容均应包含六个组成要素:概念(concept)、顾客(customers)、竞争者(competitors)、能力(capabilities)、资本(capital)、持续经营(continuation),俗称6C原则[3]。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会创业活动的分析、整理与归纳,创业者以条理清晰、逻辑有序的方式把创业过程完整、详细地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并形成格式规范、装帧整齐的文档。创业计划是创业者叩响投资者大门的“敲门砖”,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活动事半功倍。创业计划大赛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具体、完整、深入的商业计划。创业大赛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有许多优胜者脱颖而出,获得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的青睐,成功创业。但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难以满足课下实践的需要,创业计划书虽然会使创业活动事半功倍,但仅止于理论阶段。现实中创业者所面临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高校大学生面对风险的心理承担能力又较弱,一旦在现实创业中遇到风险,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自乱阵脚。所以提供必要的创业服务平台很重要,如果在大三而不是大四的暑假或寒假中增加集中企业实习的必修课,让学生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有所了解,再加以配合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建议高校加强和企业合作的平台,增加实习时间,让学生了解现实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现实中的企业运营管理和风险有个概念,为创业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
[2]王利蕊.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1(7):40-41.
[3]胡剑峰,彭学兵.创业管理:理论、流程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教学方法 工作目标 教育内容 创业服务平台
一、中国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并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才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教育。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端于1998年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试点。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新高科技企业”。1999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举办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产生数家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些高校对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类课程已经被逐步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中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从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及教学展开的形式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创业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创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②通过吸取美国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的经验,我国创业教育环境逐渐改善——创业教育支持政策、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政策等。③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了解掌握理论为主,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辅的形式。④当代美国许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英特尔公司的摩尔、格鲁夫,微软公司的盖茨、艾伦,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帕特德,戴尔公司的戴尔,雅虎公司的杨致远等,成为创业者的典范。而与欧美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科学技术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率的比率较低。⑤与欧美等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虽然理论较强,但创新意识不足,面对创业风险心理程度能力较低。并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①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大;②缺乏良好的师资队伍,创业效果不明显;③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片面,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④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效大打折扣等问题[2]。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探讨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思想,提升他们对创业现象的认识,传授给他们对于自我发展和职业定位的关键要素,激励他们投入创业活动。从创业教育的内容看,创业教育包括识别创业机会的教育,将创意和点子商业化的教育,面对风险整合配置资源的教育,创办企业的教育,以及传统商务教育中涉及的管理、营销、信息管理、财务融资等。针对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等国创业教育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实施方法。
1.明确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
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创新支撑着创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及社会生存能力,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家精神”表达了创业者最根本的特征,在英文中,创业者的创业与企业家精神采用的是同一个词汇,在对创业的研究中,学者们常常把创业等同于企业家精神,实际上就说明创业者首先应该具备企业家精神。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对组织的创新进行大量研究后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而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大学生创业动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自我价值实现导向,是指个体为了发展自我,从而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把握机会进行创业;②独立自由导向,是指个体为了获取独立自主而进行创业;③生活保障导向,是指为了获取个体或家庭的生活保障而创业。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选择创业是以赚钱为目的,而缺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必须加以引导。
2.创业教育的内容多样化
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创业者特征;②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融取创业资金;③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寻找创业伙伴;④防范创业风险;⑤创业模式及创业计划书,了解创办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及财税等事宜;⑥创业中的创新与新市场开发;⑦新创企业成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内容;⑧创业案例及分析。其中尤以识别创业机会为重。将机会引入创业分析是创业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从机会视角理解创业获得广泛的认同,但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的,学者对此说法不一。不论机会是客观还是主观存在的,创业者对机会的敏感性都是识别商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的开端,无法识别创业机会,创业就无从谈起。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对机会的敏感性。
3.提供必要的创业服务平台
课下的创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下的创业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增加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目前课下的创业实践以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展开。创业计划书是创业者创业策划的书面文件,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其内容均应包含六个组成要素:概念(concept)、顾客(customers)、竞争者(competitors)、能力(capabilities)、资本(capital)、持续经营(continuation),俗称6C原则[3]。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会创业活动的分析、整理与归纳,创业者以条理清晰、逻辑有序的方式把创业过程完整、详细地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并形成格式规范、装帧整齐的文档。创业计划是创业者叩响投资者大门的“敲门砖”,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活动事半功倍。创业计划大赛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具体、完整、深入的商业计划。创业大赛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有许多优胜者脱颖而出,获得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的青睐,成功创业。但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难以满足课下实践的需要,创业计划书虽然会使创业活动事半功倍,但仅止于理论阶段。现实中创业者所面临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高校大学生面对风险的心理承担能力又较弱,一旦在现实创业中遇到风险,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自乱阵脚。所以提供必要的创业服务平台很重要,如果在大三而不是大四的暑假或寒假中增加集中企业实习的必修课,让学生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有所了解,再加以配合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大赛,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建议高校加强和企业合作的平台,增加实习时间,让学生了解现实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现实中的企业运营管理和风险有个概念,为创业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
[2]王利蕊.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1(7):40-41.
[3]胡剑峰,彭学兵.创业管理:理论、流程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