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深基坑工程技术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喷锚网支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方法。分析软土基地喷锚网支护施工问题,最后还就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应急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软土基地;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应急措施
1 喷锚网支护施工
1.1 基坑土方开挖放线修坡。土方开挖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土方开挖的前提条件,土方开挖的顺序,设备选择,上下基坑道路设置,现场道路设置,施工进度计划,降排水措施及冬、季雨、汛期等季节性施工措施,信息化施工要求,应急措施及安全、文明施工等[2]。
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步进行,分步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在土质较好的地层,每次开挖可控制在1.5-2.0m左右。当边坡周边土体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降低开挖深度,必要时还可采取其他辅助的支护方法来满足工程需要。
开挖长度应根据交叉施工期间能保持坡面稳定的前提下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轴线上连续开挖的长度不宜过长,15~20m左右较为理想。开挖应控制好坑底标高,避免超挖。在坑壁、坑底应留0.3-0.4m厚的余土用人工清理。因故出现超挖时,应加厚垫层或用砂石夯填至规定标高。已挖好的基坑应及时清边检底,满封垫层保护基底,改善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
边坡开挖遇到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推土复原。如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开挖过程中边坡不能“直立”;边坡位移明显:已施工的喷锚网面出现异常现象等,应待调整施工方案后继续开挖。
机械开挖后,由人工铲除边坡上的松土及欠挖土体,进一步提高边坡的平整度,作业面渗水较大时,应设置临时排水孔。当边坡土质较差时,可先喷底层混凝土,以缩短土体的外露时间,初喷豆石混凝土厚度以3-5cm为宜。也可增设超前锚杆保证基坑稳定。喷锚必须紧跟挖土,开挖一块一层,必须马上支护一块一层,尽量减少开挖土体暴露时间。
1.2 成孔。锚杆成孔的机具的选用可根据地质条件及环境情况选取。可采用洛阳铲成孔或锚杆机成孔,当无法成孔时,可用中Φ48花管代替;遇软土流砂时可加套管成孔;当锚杆较长且土质较硬时,可用锚杆钻机成孔。钻孔前,要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一排锚杆要拉线,确保在同一水平线上。孔位垂直方向误差小于100册。成孔严禁泥浆循环钻进。据《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锚孔深度应比设计锚杆长度大0.5-1.0m。
1.3 锚杆安装及注浆。锚杆制作前对焊接接头和钢筋进行抗拉试验。安放锚杆应避免扭压、弯曲杆体。锚杆制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下料,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杆体接长宜采用搭接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d。安装时为使锚杆体处于孔中心位置,用直径6.5mm钢筋焊成对中支架,将锚杆安放在孔内,要顺其自然,不可用重物击打。用砂浆搅拌机把水泥、中细砂、减水剂和膨胀剂搅拌均匀,用压力灰浆泵由里向外注入,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20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止浆塞。锚杆应设置定位器,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浆液应按设计要求配制,一般可选用灰砂比(重量比)1.1-1.2,水灰比0.4-0.45的水泥砂浆。注浆常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注浆管距孔底宣为50~1OOmm。注浆后锚杆不要随意敲击,不要悬挂重物。
1.4 挂钢筋网及焊接加强筋。按设计方案要求铺上钢筋网,挂网时可采用网孔距离100~200mm的钢或铁丝网,用0.5-1.0m深的短土钉固定。网筋之间用扎丝扎牢,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固,钢筋与坑壁间距宜大于30mm。锚杆端部用直径12mm以上钢筋焊接成棱形加强筋(肋),压住钢筋网,使锚杆、钢筋网和加强筋形成一个整体。
1.5 喷射混凝土面层。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和使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一定比例配合比的搅和料通过管道输送以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混凝土板。为了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在坑壁上垂直打入短钢筋作为控制的标志。喷射混凝土前,混凝土应进行有关原材料检测和配比试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试验配比施工。制混凝土常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前,坡面预留一泄水孔,间距2~3m。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同一段内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射流应垂直喷射面,射距宣在0.8-1.5m范围之内。对于孔隙较大的杂填土,宜选用压力平稳的注浆泵:对含水量较大的粘性±宣选用具有压力的注浆泵。由于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常用的配合比为0.4-0.45,砂率为45%-45%,水泥与砂石重量比为1:4~1:4.5,其强度等级高于C25。施工中要掌握好喷头角度,降低回弹量,保证混凝土层的技术要求,如工作面稳定性较差或遇雨天时可进行初喷。应在喷过的混凝土表面每天洒水养护,防止出现裂缝。养护时间应根据气温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为5~7天。
2 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应急措施
2.1 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除常规的材质检验外,还应进行下列质量检测:①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每300m2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少于3块,制作试块时将试模底面紧贴坡面从侧向喷入混凝土。② 锚杆抗拔力试验,数量为锚杆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试验结果平均值应大于设计抗拔力,最小值应大于设计抗拔力的90%。③ 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凿孔检测,每1OOm2作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测得的平均厚度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④ 浆体强度试验,试样每100根锚杆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砂浆为3块,水泥净浆为6块。每项工程试块不少于两组。
2.2 基坑的应急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往往有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引起突发事故,应急措施则是为此而定。如发现基坑边坡土体严重变形,坑顶有连续裂缝且变形有加速趋势,则应视为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当坡体变形较小时,可用土包或其他材料反压坡脚,同时,尽可能在坡顶减载或削坡。当坑壁渗水时,应及时增设泄水孔。当坡体变形较大、坡体变形无法控制时,可采用反铲挖土回填反压坡脚,保持稳定之后再作妥善处理,如根据产生的原因或加长加密锚杆,加大注浆量,或增设竖向注浆花管,同横向锚杆焊接形成立体结构,同时采用壁后小压力注浆补充损失的主体,加固地基。当边坡局部涌水时,可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缩小范囝,埋管引流,注浆封堵。
3 结语
喷锚网基坑支护法是针对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在特殊不良地质体如淤泥质软土和建筑设计所要求的条件下提出的一整套喷锚网支护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的总称。较传统的桩、板、墙、管、撑和改良的桩锚、板锚、墙锚、撑锚支挡方法,具有节约投资、节省工期、占地空间少、支护及时快速、安全稳定性好等特点。其计算理论和实践比较成熟,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深工程基坑支护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崔香萍、乔培海,隧洞加固喷锚网支护施工流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第4期,62-63.
[2]汪志鹏、鄢贵权、段平志,喷锚网支护在某边坡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9年第7期,53-54.
[3]胡井辉,基坑喷锚网支护施工方案[J].《建筑》,2009年第18期,83.
关键词: 软土基地;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应急措施
1 喷锚网支护施工
1.1 基坑土方开挖放线修坡。土方开挖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土方开挖的前提条件,土方开挖的顺序,设备选择,上下基坑道路设置,现场道路设置,施工进度计划,降排水措施及冬、季雨、汛期等季节性施工措施,信息化施工要求,应急措施及安全、文明施工等[2]。
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步进行,分步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在土质较好的地层,每次开挖可控制在1.5-2.0m左右。当边坡周边土体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降低开挖深度,必要时还可采取其他辅助的支护方法来满足工程需要。
开挖长度应根据交叉施工期间能保持坡面稳定的前提下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轴线上连续开挖的长度不宜过长,15~20m左右较为理想。开挖应控制好坑底标高,避免超挖。在坑壁、坑底应留0.3-0.4m厚的余土用人工清理。因故出现超挖时,应加厚垫层或用砂石夯填至规定标高。已挖好的基坑应及时清边检底,满封垫层保护基底,改善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
边坡开挖遇到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推土复原。如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开挖过程中边坡不能“直立”;边坡位移明显:已施工的喷锚网面出现异常现象等,应待调整施工方案后继续开挖。
机械开挖后,由人工铲除边坡上的松土及欠挖土体,进一步提高边坡的平整度,作业面渗水较大时,应设置临时排水孔。当边坡土质较差时,可先喷底层混凝土,以缩短土体的外露时间,初喷豆石混凝土厚度以3-5cm为宜。也可增设超前锚杆保证基坑稳定。喷锚必须紧跟挖土,开挖一块一层,必须马上支护一块一层,尽量减少开挖土体暴露时间。
1.2 成孔。锚杆成孔的机具的选用可根据地质条件及环境情况选取。可采用洛阳铲成孔或锚杆机成孔,当无法成孔时,可用中Φ48花管代替;遇软土流砂时可加套管成孔;当锚杆较长且土质较硬时,可用锚杆钻机成孔。钻孔前,要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一排锚杆要拉线,确保在同一水平线上。孔位垂直方向误差小于100册。成孔严禁泥浆循环钻进。据《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锚孔深度应比设计锚杆长度大0.5-1.0m。
1.3 锚杆安装及注浆。锚杆制作前对焊接接头和钢筋进行抗拉试验。安放锚杆应避免扭压、弯曲杆体。锚杆制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下料,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杆体接长宜采用搭接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d。安装时为使锚杆体处于孔中心位置,用直径6.5mm钢筋焊成对中支架,将锚杆安放在孔内,要顺其自然,不可用重物击打。用砂浆搅拌机把水泥、中细砂、减水剂和膨胀剂搅拌均匀,用压力灰浆泵由里向外注入,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20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止浆塞。锚杆应设置定位器,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浆液应按设计要求配制,一般可选用灰砂比(重量比)1.1-1.2,水灰比0.4-0.45的水泥砂浆。注浆常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注浆管距孔底宣为50~1OOmm。注浆后锚杆不要随意敲击,不要悬挂重物。
1.4 挂钢筋网及焊接加强筋。按设计方案要求铺上钢筋网,挂网时可采用网孔距离100~200mm的钢或铁丝网,用0.5-1.0m深的短土钉固定。网筋之间用扎丝扎牢,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固,钢筋与坑壁间距宜大于30mm。锚杆端部用直径12mm以上钢筋焊接成棱形加强筋(肋),压住钢筋网,使锚杆、钢筋网和加强筋形成一个整体。
1.5 喷射混凝土面层。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和使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一定比例配合比的搅和料通过管道输送以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混凝土板。为了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在坑壁上垂直打入短钢筋作为控制的标志。喷射混凝土前,混凝土应进行有关原材料检测和配比试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试验配比施工。制混凝土常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前,坡面预留一泄水孔,间距2~3m。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同一段内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射流应垂直喷射面,射距宣在0.8-1.5m范围之内。对于孔隙较大的杂填土,宜选用压力平稳的注浆泵:对含水量较大的粘性±宣选用具有压力的注浆泵。由于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常用的配合比为0.4-0.45,砂率为45%-45%,水泥与砂石重量比为1:4~1:4.5,其强度等级高于C25。施工中要掌握好喷头角度,降低回弹量,保证混凝土层的技术要求,如工作面稳定性较差或遇雨天时可进行初喷。应在喷过的混凝土表面每天洒水养护,防止出现裂缝。养护时间应根据气温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为5~7天。
2 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应急措施
2.1 喷锚网支护质量检测。除常规的材质检验外,还应进行下列质量检测:①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每300m2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少于3块,制作试块时将试模底面紧贴坡面从侧向喷入混凝土。② 锚杆抗拔力试验,数量为锚杆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试验结果平均值应大于设计抗拔力,最小值应大于设计抗拔力的90%。③ 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凿孔检测,每1OOm2作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测得的平均厚度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④ 浆体强度试验,试样每100根锚杆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砂浆为3块,水泥净浆为6块。每项工程试块不少于两组。
2.2 基坑的应急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往往有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引起突发事故,应急措施则是为此而定。如发现基坑边坡土体严重变形,坑顶有连续裂缝且变形有加速趋势,则应视为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当坡体变形较小时,可用土包或其他材料反压坡脚,同时,尽可能在坡顶减载或削坡。当坑壁渗水时,应及时增设泄水孔。当坡体变形较大、坡体变形无法控制时,可采用反铲挖土回填反压坡脚,保持稳定之后再作妥善处理,如根据产生的原因或加长加密锚杆,加大注浆量,或增设竖向注浆花管,同横向锚杆焊接形成立体结构,同时采用壁后小压力注浆补充损失的主体,加固地基。当边坡局部涌水时,可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缩小范囝,埋管引流,注浆封堵。
3 结语
喷锚网基坑支护法是针对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在特殊不良地质体如淤泥质软土和建筑设计所要求的条件下提出的一整套喷锚网支护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的总称。较传统的桩、板、墙、管、撑和改良的桩锚、板锚、墙锚、撑锚支挡方法,具有节约投资、节省工期、占地空间少、支护及时快速、安全稳定性好等特点。其计算理论和实践比较成熟,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深工程基坑支护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崔香萍、乔培海,隧洞加固喷锚网支护施工流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第4期,62-63.
[2]汪志鹏、鄢贵权、段平志,喷锚网支护在某边坡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9年第7期,53-54.
[3]胡井辉,基坑喷锚网支护施工方案[J].《建筑》,2009年第18期,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