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方法是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好坏。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格、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是人才的内在要求,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
一、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就是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和谐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大学生看做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他们的教育要求,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舞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人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
(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势的需要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首先,从国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的增加、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人才竞争、职业竞争、岗位竞争。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需要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唤醒他们的政治热情,以关注社会民生。其次,从国际情况看,冷战结束后,国际敌对势力将“西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各种消极的思想及文化乘机而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品格。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克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需要,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人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性功能,忽视甚至贬抑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必须德育为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必须要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的自身发展统一起来,既要强调社会需要,又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人需要。要根据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安排教育活动,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发现和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既使他们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又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三、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手段工程,是一个主体和客体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老师的作用是教育和引导。因此,不能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过去我们常把对教师的尊重片面理解为师生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信奉“师道尊严”,使师生关系扭曲,甚至对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正视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同质和均衡发展,应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智力、气质、性格、能力、爱好、优势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和过分强调共性,要注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大舞台,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各高校要不断丰富、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经受锻炼。要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贴近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就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并由此引发了多种心理问题及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墨守成规,夸夸其谈,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各高校应在强化“两课”教学的同时,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文明生活等具体问题。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机遇。通过网络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因此要抓好校园网络建设,要扩大校园网地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通过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郑邦山.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郑州大学学报,2005(4).
(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好坏。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格、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是人才的内在要求,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
一、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就是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和谐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大学生看做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他们的教育要求,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舞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人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
(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势的需要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首先,从国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的增加、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人才竞争、职业竞争、岗位竞争。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需要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唤醒他们的政治热情,以关注社会民生。其次,从国际情况看,冷战结束后,国际敌对势力将“西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各种消极的思想及文化乘机而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品格。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克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需要,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人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性功能,忽视甚至贬抑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必须德育为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必须要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的自身发展统一起来,既要强调社会需要,又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人需要。要根据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安排教育活动,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发现和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既使他们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又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三、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手段工程,是一个主体和客体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老师的作用是教育和引导。因此,不能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过去我们常把对教师的尊重片面理解为师生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信奉“师道尊严”,使师生关系扭曲,甚至对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正视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同质和均衡发展,应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智力、气质、性格、能力、爱好、优势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和过分强调共性,要注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大舞台,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各高校要不断丰富、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经受锻炼。要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贴近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就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并由此引发了多种心理问题及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墨守成规,夸夸其谈,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各高校应在强化“两课”教学的同时,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文明生活等具体问题。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机遇。通过网络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因此要抓好校园网络建设,要扩大校园网地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通过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郑邦山.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郑州大学学报,2005(4).
(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