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扶贫政策也不断进行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基本方略。青海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探讨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转变思想,提高自主脱贫能力;加强政策宣传,提升贫困群体参与度;推进大数据管理,实现贫困数据共享;发挥宗教作用,助力精准扶贫等政策实施路径的建议,以期为青海民族地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贫困 路径
  在历史的长河中,贫困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贫困问题至今依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全球化问题,甚至成为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之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了长期的贫困治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已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目前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按照2010年的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后文简称大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已累计解决14.5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至2016年仍有贫困村79个,其所辖9镇11乡均有贫困人口分布。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大通县摘除贫困县“帽子”迫在眉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确立给大通县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给予重要指示的同时,也对其如何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
  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点,从区域性特点来看,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存在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从阶段性特点来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贫困问题的特点、程度等也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政策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根据不同区域和社会发展阶段贫困问题的特点进行了适应和调整,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自1978至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靠进行农村制度改革来减少贫困;第二阶段自1986至1993 年,这一阶段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进扶贫开发;第三阶段自1994至2000 年,即进入“八七扶贫”攻坚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扶贫目的是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四阶段自2001至2010年,该阶段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01—2010)》的颁布和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第五阶段自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随着新的扶贫开发纲要的颁布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标志中国的扶贫政策演进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精准扶贫阶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新时的贫困问题的特征发生整体性改变,致贫原因更加复杂化、多元化,扶贫开发工作不但要关注经济因素,还需综合关注地理环境、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因素。这就说明以往的扶贫政策和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扶贫政策必须更加“精准”,需要瞄准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到真正的致贫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所以,精准扶贫既是国家贫困治理政策对新时期贫困形式变化的适应和调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大通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探索
  大通县属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海拔高达2280—4622米,地形复杂、土壤贫瘠,生态恢复能力差,自然灾害频发,严酷的地理条件致使产业发展落后,贫困群体创收困难。其次,大通县内农业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78.1%,是典型的农业县,但是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困难,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足,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村脱贫困难。再次,大通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7%,而民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弱,收入来源少,返贫率高。严酷的地理环境、大量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和民族区域较弱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大通县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突出、扶贫攻坚难度大。针对这一现实困境,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加快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大通县多方面的探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1.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促进精准脱贫。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实现精准脱贫,大通县利用其雪山、高原风光、民族风情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力开发有优势的特色旅游资源,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2015年投资200万元实施的旅游扶贫示范村试点项目建成后,使该示范村2016年获得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解决了全村的水费问题。2017年大通县争取省级财政扶贫资金900万元,在3个乡镇4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带动项目村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员收入,扶持带动约203户767名贫困人口受益,有效促进了精准脱贫。
  2.实施教育扶贫项目,推动精准扶贫。针对“因学”致贫的情况,一方面,大通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实施“雨露计划”, 针对贫困人员缺乏的劳动技能和所需专业知识展开培训。通过直接面对贫困人口,提高其劳动能力的劳动技能培训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瞄准致贫原因分类实策,实现贫困人口通过获得技术、增加就业能力而稳定脱贫的目标。另一方面,大通县扶贫部门与教育部门进行无缝对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19万元,对全县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差别化的资助,并开展贫困生资助政策宣传,对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精准扶贫,通过教育扶贫,促进“因学”致貧的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3.实施 “一联双帮三治”机制,进行精准帮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首先要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其次要进行精准帮扶。大通县为实现精准帮扶实施“一联双帮三治”机制,通过党支部与贫困村固定结对,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认亲结对的工作机制进行结对帮扶,同时在贫困村治贫、治弱、治乱三治并举,明确帮扶责任和工作内容,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联点的“全覆盖”式帮扶,促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
  4.建立劳务服务品牌,推动精准脱贫。自2016年以来,大通县相继建立城关镇新华农机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塔哇村农机化服务队业和多林镇“朔山挖掘机服务队”等劳务服务品牌,吸纳贫困人员就近就业,特别将特困户、贫困户、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低保户都纳入带动范围,带动贫困人口依托劳务服务品牌在省内外开拓劳务市场,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为实现精准扶贫探索新思路。
  三、大通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困境
  大通县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一部分贫困人员脱贫,部分贫困村退出。但是因其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且面临来自主观思想、政策执行、产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弱等多方面的困境,使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阻碍多,扶贫攻坚难度大。
  1.主观思想方面的困境。大通县大多数地区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而过去的扶贫往往忽视文化教育扶贫,精神扶贫,导致贫困人员思想保守落后,对于脱贫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自主脱贫意识薄弱。目前依然保留着“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的事,等着政府“给钱”、“给项目”,靠政府“救济”,甚至有些非贫困人员认为扶贫是政府给的福利,人人都该“占便宜”。这些保守落后甚至错误的思想对于识别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都造成阻碍,给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带来困难。
  2.政策执行方面的困境。大通县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面临的政策执行方面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政策执行人员方面,一方面由于基层队伍奖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村干部等“一线”政策执行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执行扶贫政策的有些干部本身思想保守落后,甚至错误,执行政策时考虑自己的“面子”、“利益”,扶“人情贫”、“裙带贫”的情况依然存在,不但违反精准扶贫原则,更严重破坏社会公平。其次,政策执行方式方面,实行政府自上而下的单一扶贫政策的依旧是主要扶贫方式,扶贫依然以经济项目为主,注重物质扶贫,忽略精神扶贫,文化思想教育方面的扶贫措施较少,扶贫难以做到“授之以渔”。
  3.产业发展方面的困境。大通县的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再生能力差,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农业、种植业发展。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发展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单一。而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状况难以通过扶贫开发在短时间内改变,较大的影响贫困人口脱贫。
  4.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困境。大通县分布有二十多个少数个民族,其中以回族、土族、藏族居多,这些少数民族村多为贫困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因其信仰、饮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对生活、就业的区域有特殊要求,收入来源受限制,思想观念改变艰难,自我发展能力薄弱,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对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形成特殊的阻碍。
  四、大通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路径探讨
  大通县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必须克服目前面临的困境,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找到有效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路径,从而顺利实现摘除“贫困帽”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促进思想转变,提高自主脱贫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需要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实施,更需要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所以,大通县精准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方面需要政策执行者转变自身思想,改变过去政府拨款、拨项目,贫困人员靠政府“救济”的做法,这种“救急”式的扶贫方式既无法做到精准,又无法真正脱贫,存在着高反贫率。另一方面需要政策执行者引导贫困人员转变思想,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改变扶贫是政府的事、对于贫困自己无能为力的观念,成为精准扶贫的深度参与者,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积极拓宽收入渠道,提高自主脱贫能力,实现自主自动脱贫甚至带动他人脱贫。
  2.加强政策宣传,提升贫困群体参与度。普通群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群众因其文化水平,信息接收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对国家政策或不关注或一知半解。就作者观察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通县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政策知之甚少,只知道政府在扶贫,至于精准扶贫如何扶贫、自己符不符合扶贫条件、自己可以怎么参与等并不清楚。而他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较少,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购置电脑,未开通互联网,也较少看报纸,而关注手机微信、电视新闻较多。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本地电视频道、微信等媒体以及村干部宣讲、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使贫困人口了解政策,关注政策,并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
  3.特色产业+电商,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虽然大通县产业发展能力弱,发展落后,但其地处青藏高原以及多民族地区的特点使其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资源潜力和优势。在国家大力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时代,大通县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扶贫创新利器,打造 “互联网+农户+企业”的联动模式,以互联网和特色产业为平台,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物流投入、售后扶持,进行电商扶贫。利用优势资源,发展青稞、马铃薯等高原特色种植业、冬虫夏草等中藏药种植和推广、民族手工艺品、“花儿”等民族文化艺术、宗教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载体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4.发挥宗教作用,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扶贫,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以扶贫开发部门为主导,教育、人口、环保、科技等部门共同发力,共享信息,促进精准扶贫。在民族地区,特别要注重宗教的作用,使之为少数民族人口脱贫发挥作用。大通县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土族、藏族,宗教对其影响巨大,联合民宗局等部门通过宗教活动等方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改变民族贫困人口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
  五、结语
  大通县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必须以引导贫困人口转变思想,提高素质为基础,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带动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提升自主发展和脱贫能力。同时还需结合地域、资源、民族等多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路径,以尽快实现摘除贫困县“帽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劉永富.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J].求是,2017(11).
  [2]王在全.精准扶贫与脱贫的路径选择——以甘肃陇南为例[J].开发研究,2017(1).
  [3]马龙.唐淑芳.精准扶贫在青海的实践——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精准扶贫工作纪实[J].青海金融,2016(9).
  [4]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5]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6]张丽杰.县级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7]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2月28号.
  [8]数据来自青海省扶贫开发信息网发布的扶贫基础信息.
  [9]数据来自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0]数据根据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扶贫办发布的扶贫项目数据整理得出.
  作者简介:杨桂梅(1988—)女。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西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其他文献
摘 要: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外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成熟的做法包括英国的民营化模式、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和德国的社区公有制模式,但总体来说,都是要通过促进竞争、加强监管、价格管制、引进社会监督、立法先行等手段,推动公用事业单位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公益性为核心的目标不动摇。  关键词:公用事业 经营模式 特征  一、三种可供借鉴的公用事业经营模式  国外在改革公用事业单位方面的探索起
期刊
摘 要:在本科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培养理论与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吉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状况,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地方高校 职业技能 培训  近年来,吉林省市场经济持续稳速增长,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也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具有较高素质和实
期刊
摘 要:本文在阐述企业财务会计效率提升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软件的规范使用、财务信息化建设以及财务会计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企业财务会计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 财务会计 会计效率 策略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关键部门,其主要负责管控资金的流动和周转,在企业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其应当及时对经营情况进行有关调整,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另外为企业的领导层制
期刊
摘 要:虽然风险导向审计能够保证执业的高效性,能够规避审计风险。但中小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实际面对的困难有哪些,如何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各种困难。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内容。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导向审计 难点 对策  虽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的建设规模较小,但其数量较多,每个中小企业采用的内部控制及管理手段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
期刊
摘 要:中美在东亚区域的竞争开始加剧,奥巴马政府为了实现“亚洲再平衡”战略,将TPP(跨太平伙伴)关系作为经济基础,而中国政府则提出了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倡议,包括RECP。中美的各种倡议和推动都是基于不同的政治与战略目标,其政策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关键词:中美 东亚一体化 政策  东亚是现在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贸易和投资极为集中,未来将成为最重要经济中心的区域。中美两大经济大国都在本
期刊
摘 要:西藏自治区医药行业具有藏医文化传承和独特的药材资源优势,但由于医药制造业发展中门槛和限制较少,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缺乏资金、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制约,造成了西藏医药制造业发展缓慢的局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藏医药上市公司,尤其是同全国医药行业做对比,找出西藏医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藏上市公司 医药制造业 业绩评价  截至2016年末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从传播学基本理论出发,按照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通过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五大方面,对江西省区域性农村户外广告市场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梳理,重新审视江西省区域性农村户外广告市场存在的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  关键词:区域性 农村广告 户外墙体 发展现状  一、引言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2016年度人口统计数据得知,目前江西省总人口有45656316人,居
期刊
摘 要:国家建设正在以高速形式发展着,这需要教育提供强劲的人才动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依赖人才建设的,由此,本课题研究点着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研究生源地差异下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差异性,据此系统且全面地了解当今社会各大领域亟需的专才以及全才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并且延伸到其事业轨迹以及今后发展走向,为人才储备事业进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 生源地 差异性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后备人才、是
期刊
摘 要:在创新创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大学生群体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杨凌示范区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团队组建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 创业模式 提升对策  杨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以杨凌为中心,面向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多层次、多元化涉农产业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
期刊
摘 要:医疗的进步使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由此也提升了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对老年慢病群体的服务是当下健康服务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市场面临巨大的老年慢病患者的服务产品缺口,移动健康的出现给老年慢病群体提供了一种崭新便捷的服务体验。因此,企业应在智慧健康背景下,利用相应技术,建立老年慢病移动健康服务平台,贴合老年人慢病群体的需求,改善服务。本文即以杭州市场为例,探讨了构建老年慢病健康服务平台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