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程度的日益深化,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培育出更多发展全面、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简要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注重理念创新,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同时从思维、语言、审美以及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最后重点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分享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为了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新型课堂的创建。但就当前阶段而言,对于新型课堂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还处于尝试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具体来讲,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真实内涵与实施目的并没有深入理解,在没有把握改革重点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改革,但更多的是注重表面形式,新型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差,导致教学实效被变相降低。当然,也不缺乏思想陈旧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固守教学传统,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简单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提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将语文知识的人文特性与阅读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鼓励性评价建立其自信心,通过多元化评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探究中逐渐形成学习兴趣[2]。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强化语言积累
在初中語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与深化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化语言积累,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应从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基础知识教学上,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并通过阅读、写作、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等方面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语言运用能力[3]。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对全文进行通读一遍,然后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段落加以强调,详细讲解篇章结构,探讨课文中各段落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了解修辞知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对课文的主旨思想加以解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格追求,进而对全篇课文进一步掌握。
(二)扩充课外知识教学,培养审美素养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上,还应该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向课外知识适当扩充,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不断累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课外知识的扩充教学,教师应注意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可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读物,并将课内讲解与课外阅读进行巧妙结合[4]。另外,在课外知识阅读中,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将阅读中的感想及时记录下来,注重积累与感悟,在增强阅读效果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审美素养。
(三)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思维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组间差异,均衡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组内讨论中,以此提升其思维能力[5]。
(四)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素养
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增强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文化是语文知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组织学生进行诗朗诵,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写作。以此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获取,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并引导学生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等,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使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其文化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素卫.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30.
[2]邓银凤.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0.
作者简介:苏爱权,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12 籍贯:广东省湛江市,职称(学位):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注重理念创新,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同时从思维、语言、审美以及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最后重点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分享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为了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新型课堂的创建。但就当前阶段而言,对于新型课堂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还处于尝试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具体来讲,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真实内涵与实施目的并没有深入理解,在没有把握改革重点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改革,但更多的是注重表面形式,新型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差,导致教学实效被变相降低。当然,也不缺乏思想陈旧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固守教学传统,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简单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提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将语文知识的人文特性与阅读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鼓励性评价建立其自信心,通过多元化评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探究中逐渐形成学习兴趣[2]。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强化语言积累
在初中語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与深化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化语言积累,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应从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基础知识教学上,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并通过阅读、写作、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等方面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语言运用能力[3]。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对全文进行通读一遍,然后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段落加以强调,详细讲解篇章结构,探讨课文中各段落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了解修辞知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对课文的主旨思想加以解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格追求,进而对全篇课文进一步掌握。
(二)扩充课外知识教学,培养审美素养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上,还应该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向课外知识适当扩充,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不断累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课外知识的扩充教学,教师应注意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可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读物,并将课内讲解与课外阅读进行巧妙结合[4]。另外,在课外知识阅读中,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将阅读中的感想及时记录下来,注重积累与感悟,在增强阅读效果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审美素养。
(三)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思维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组间差异,均衡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组内讨论中,以此提升其思维能力[5]。
(四)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素养
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增强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文化是语文知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组织学生进行诗朗诵,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写作。以此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获取,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并引导学生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等,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使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其文化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素卫.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30.
[2]邓银凤.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0.
作者简介:苏爱权,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12 籍贯:广东省湛江市,职称(学位):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