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系统应用水平和对制造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其中計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又是适应企业信息化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并且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纯度,有着直接关联。随着制造企业信息化领域越来越深,对从业人员数量的需求以及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需求都水涨船高。但是目前计算机培训包括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有针对性的为该领域培养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用人缺口。本文希望从制造企业的角度谈计算机技术培训,解决企业与培训结果之间的“误差”,实现授而有物,企业用而有人的双赢结果。这种基于一个岗位从某一门技术谈培训改革的思路也是符合国家重视高精尖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的时代理念。
2020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首个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定位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本盘,提出“新基建”的重要性。以信息、融合和创新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目前我国的各类制造企业,响应国资委号召,紧跟新基建的时代浪潮,加快信息化建设,依靠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市场、推广、销售、财务、税务的完整体系,建立自身的信息化系统。
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能够与时俱进,能够跟国际接轨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基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岗位需求,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这样以岗位需求促进一门技术,进而带动相关培训体系变化,也是适应时代的一种有力探索。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一)信息化的观念认知
在传统的制造业,通过生产能力的扩展,扩大厂房建设,买进生产设备,增加劳动力投入等手段进行提升,没有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效率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简单化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加互联网,但真正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许多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度受阻,或者回报不高,主要因为管理模式问题,原来传统制造业的管理模式粗放,靠的是个人能力和人情办事,而信息化要求的是任务流程化,信息准时化,管理细致化,要求整体员工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执行,但这种统一标准由于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同,认知标准会有偏差,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做到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用户需求无法标准化定义及描述,造成业务节点判定或定义不清,是无法满足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需要企业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自下而上的执行,才能做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的人才培养
在信息化的建设与提升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但大部分企业缺乏计算机IT人才。一般企业的传统用人需求分为三类,制造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而信息化的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也就是系统待关键用户或IT用户,因为在日常工作当中,系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普通前台操作人员,只能看到界面显示端的错误问题,无法对问题的错误源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了解系统构架组成和运行原理的专业后台维护人员,才能根据问题的起源点进行分析解决,并且这些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这又需要丰富的系统操作经验和业务经验。最后,系统的关键用户或IT用户,必须对系统进行深入学习,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系统知识,可以说人才培养是这个制造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培训之间存在的“误差”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自身需求和现有计算机技术培训产生的“误差”,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误差
现有计算机技术培训内容相对滞后。21世纪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原有培训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诉求,部分培训内容侧重点仍放在C语言、C++语言等技术上。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入新兴产业链的相关基础知识,例如大数据、智能化、电子商务等技术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利用基础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体系,培养未来从业者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因为在企业信息化中,相关岗位对逻辑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把数据处理、优化流程、逻辑判断等优势,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中。
(二)计算机专业软件误差
培训机构包括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软件上却仍未能紧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旧学习简单的Word,Excel等,但实际的岗位职责中,很多企业的系统软件用的是PDM/ERP/MES/WMS等专业软件,应用于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仿真、物流、管理等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但在技术培训环节中,没有针对性重点培养学习者关于这类信息化的应用软件,造成对我们的学习者,对岗位认知和专业认知的不足,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理念误差
计算机技术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各类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诸多传统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失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造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维护管理等业务,只能依赖全部外包。但是外包商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和产品,很难高效的为企业做信息维护;同时信息化软件的维护周期长成本高,外包商怕麻烦;并且最关键的是外包业务会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造成泄密风险。所以从制造企业自身的运营维护成本、长期发展等方面考虑,急需信息化维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培训缺失此类岗位的知识。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基本原则
提升计算机技术培训水平,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只有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从业人员,才能适应制造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一)坚持培养爱国主义 古有“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今有“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情怀。中宣部要求,强化宣傳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凝聚起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爱国、爱党、爱人民,心中有爱的从业者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工科属性,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将爱国主义培训落实到位。
(二)坚持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中需要加强从业者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那些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吃亏,更是没有竞争力,例如那些刚到单位的实习生,短短几天就受不了加班加点,怕苦怕累的工作节奏。这样的从业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无法干久。缺乏自我反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逆商较差,容易失去信心,所以需要在技术培训中加强培养从业者的抗压能力,以便应对社会、企业的变化。针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大量的数据和算法需要进行处理,内容重复单调,日常工作更是枯燥复杂,更是需要这种奉献精神的培养培训。
(三)坚持培养团队精神。现代大型企业,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各种业务都需要一个团队或者几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去完成。对于从业者来说,能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与团结合作是自己能否被单位接纳并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信息化项目,其中需要项目经理、编程人员、流程协同人员等多个不同角色的密切调研和沟通才能完成其中的项目问题,缺一不可,因此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坚持培养主人翁精神
这是企业对从业者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企业用人单位希望每个员工下属,都能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才能更快的适应你的工作岗位,并认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同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单位负责的责任感,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企业愿意去录取并培养的基础。
四、计算机技术培训改革方案
以某制造型企业的ERP系统中PP模块的关键用户岗位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及指导计算机教学方向。
从信息化建设的日常问题处理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培训需要精通系统日常操作,加强对软件的构架理解,了解软件背后的投入管理方式及流程;在处理数据前端和后端的接口问题中,必须对系统接口构建有所了解,并具备异常响应处理的能力,还有数据的批量录入问题;在设计工艺问题的处理中,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在图纸或者工艺问题上,有分析判断能力;对库存和在制半成品的分析能力,并选择相合理的流程,降低库存及在制资金;具备简单的财务风险评估能力,对项目成本和产出有基础分析能力,而计算机教学方面,需要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提升综合能力的,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通过调研企业信息化相关岗位职能,我们可以从制造企业、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我们在计算机技术培训过程中所需要提升的内容或者延展的方向。
五、结语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两化融合,推动转型升级”为战略中心,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国制造业,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满足转变需求。制造企业是先搭建核心的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在以单个部门,利用试点实施的方式作为切入,在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拓展应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培训也应围绕这一主体思想,通过结合制造企业的岗位职责,分析计算机操作水平、系统应用、业务流程等工作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升培训质量,拓展培训思路,为转型中的制造业提供更好、更优的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首个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定位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本盘,提出“新基建”的重要性。以信息、融合和创新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目前我国的各类制造企业,响应国资委号召,紧跟新基建的时代浪潮,加快信息化建设,依靠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市场、推广、销售、财务、税务的完整体系,建立自身的信息化系统。
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能够与时俱进,能够跟国际接轨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基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岗位需求,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这样以岗位需求促进一门技术,进而带动相关培训体系变化,也是适应时代的一种有力探索。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一)信息化的观念认知
在传统的制造业,通过生产能力的扩展,扩大厂房建设,买进生产设备,增加劳动力投入等手段进行提升,没有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效率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简单化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加互联网,但真正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许多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度受阻,或者回报不高,主要因为管理模式问题,原来传统制造业的管理模式粗放,靠的是个人能力和人情办事,而信息化要求的是任务流程化,信息准时化,管理细致化,要求整体员工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执行,但这种统一标准由于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同,认知标准会有偏差,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做到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用户需求无法标准化定义及描述,造成业务节点判定或定义不清,是无法满足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需要企业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自下而上的执行,才能做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的人才培养
在信息化的建设与提升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但大部分企业缺乏计算机IT人才。一般企业的传统用人需求分为三类,制造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而信息化的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也就是系统待关键用户或IT用户,因为在日常工作当中,系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普通前台操作人员,只能看到界面显示端的错误问题,无法对问题的错误源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了解系统构架组成和运行原理的专业后台维护人员,才能根据问题的起源点进行分析解决,并且这些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这又需要丰富的系统操作经验和业务经验。最后,系统的关键用户或IT用户,必须对系统进行深入学习,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系统知识,可以说人才培养是这个制造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培训之间存在的“误差”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自身需求和现有计算机技术培训产生的“误差”,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误差
现有计算机技术培训内容相对滞后。21世纪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原有培训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诉求,部分培训内容侧重点仍放在C语言、C++语言等技术上。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入新兴产业链的相关基础知识,例如大数据、智能化、电子商务等技术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利用基础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体系,培养未来从业者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因为在企业信息化中,相关岗位对逻辑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把数据处理、优化流程、逻辑判断等优势,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中。
(二)计算机专业软件误差
培训机构包括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软件上却仍未能紧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旧学习简单的Word,Excel等,但实际的岗位职责中,很多企业的系统软件用的是PDM/ERP/MES/WMS等专业软件,应用于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仿真、物流、管理等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但在技术培训环节中,没有针对性重点培养学习者关于这类信息化的应用软件,造成对我们的学习者,对岗位认知和专业认知的不足,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理念误差
计算机技术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各类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诸多传统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失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造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维护管理等业务,只能依赖全部外包。但是外包商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和产品,很难高效的为企业做信息维护;同时信息化软件的维护周期长成本高,外包商怕麻烦;并且最关键的是外包业务会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造成泄密风险。所以从制造企业自身的运营维护成本、长期发展等方面考虑,急需信息化维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培训缺失此类岗位的知识。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基本原则
提升计算机技术培训水平,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只有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从业人员,才能适应制造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一)坚持培养爱国主义 古有“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今有“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情怀。中宣部要求,强化宣傳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凝聚起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爱国、爱党、爱人民,心中有爱的从业者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工科属性,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将爱国主义培训落实到位。
(二)坚持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中需要加强从业者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那些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吃亏,更是没有竞争力,例如那些刚到单位的实习生,短短几天就受不了加班加点,怕苦怕累的工作节奏。这样的从业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无法干久。缺乏自我反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逆商较差,容易失去信心,所以需要在技术培训中加强培养从业者的抗压能力,以便应对社会、企业的变化。针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大量的数据和算法需要进行处理,内容重复单调,日常工作更是枯燥复杂,更是需要这种奉献精神的培养培训。
(三)坚持培养团队精神。现代大型企业,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各种业务都需要一个团队或者几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去完成。对于从业者来说,能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与团结合作是自己能否被单位接纳并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信息化项目,其中需要项目经理、编程人员、流程协同人员等多个不同角色的密切调研和沟通才能完成其中的项目问题,缺一不可,因此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坚持培养主人翁精神
这是企业对从业者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企业用人单位希望每个员工下属,都能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才能更快的适应你的工作岗位,并认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同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单位负责的责任感,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企业愿意去录取并培养的基础。
四、计算机技术培训改革方案
以某制造型企业的ERP系统中PP模块的关键用户岗位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及指导计算机教学方向。
从信息化建设的日常问题处理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培训需要精通系统日常操作,加强对软件的构架理解,了解软件背后的投入管理方式及流程;在处理数据前端和后端的接口问题中,必须对系统接口构建有所了解,并具备异常响应处理的能力,还有数据的批量录入问题;在设计工艺问题的处理中,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在图纸或者工艺问题上,有分析判断能力;对库存和在制半成品的分析能力,并选择相合理的流程,降低库存及在制资金;具备简单的财务风险评估能力,对项目成本和产出有基础分析能力,而计算机教学方面,需要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提升综合能力的,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通过调研企业信息化相关岗位职能,我们可以从制造企业、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我们在计算机技术培训过程中所需要提升的内容或者延展的方向。
五、结语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两化融合,推动转型升级”为战略中心,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国制造业,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满足转变需求。制造企业是先搭建核心的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在以单个部门,利用试点实施的方式作为切入,在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拓展应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培训也应围绕这一主体思想,通过结合制造企业的岗位职责,分析计算机操作水平、系统应用、业务流程等工作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升培训质量,拓展培训思路,为转型中的制造业提供更好、更优的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