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外一首)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歌声在黑夜呼唤黎明,囚笼里的
  翅膀渴望飞翔。绣有铁锤镰刀的旗帜下
  双脚挨着悬崖,踩踏荆棘和冰雪
  一步一步靠近春天
  上海的石库门,何其有幸
  见证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
  南湖的画舫,何其有幸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星星点点的火种撒布大地
  温暖了黑白时光
  红色的电波,红色的纸张
  红色诗篇抒情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山峦起伏着红色的血脉
  河水荡漾着红色的信仰,映山红是火
  红高粱是火,英烈们的鲜血是火
  锤炼出石头的精神,钢铁的意志
  是谁?唱响《黄河大合唱》,旋律雄浑激昂
  是谁?在山崖、雪地、江水、烈火中永生
  是谁?团结广大民众筑起了新的万里长城
  江山属于人民,人民就是铁打的江山
  阳光正好,照耀着纪念碑,照耀着锦绣山河
  红旗和红星交相辉映,一颗颗红心永向党
  从东海到西域,从南疆到北国,响起同一首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謁烈士陵园
  祖国在我胸,山河入梦来
  这里的每一只鸟儿,每一株植物,都有灵性
  匍匐的小草顶礼膜拜
  鸽子肃穆地站在纪念堂屋顶
  烈士的血肉、骨骼和信仰
  铸就了纪念碑的温度、硬度和高度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比阳光还要夺目
  一个个大写的名字,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每一名烈士,就是一棵青松
  经历风霜雨雪,无畏与高洁
  在岁月里熠熠生辉
  我怀有敬畏之心,用仰视的目光
  阅读弹孔里的日月,阅读血染的风采
  多少花儿凋谢在战场,夜幕遮挡不住星辰
  那面热血浸过、硝烟熏过、子弹穿过的旗帜
  是亲历者,是讲述者
  飘扬在每一个瞻仰者的心头
  呼啸的炮弹远去了,弥漫的硝烟散尽了
  机器的轰鸣安居在工厂
  朗朗的读书声安居在校园
  庄稼的拔节声安居在田野,光的暖无处不在
  松涛阵阵,风是信使,捎来英雄的嘱托:
  我们不需要鲜花和美酒,不需要歌功颂德
  只需要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李克利:山东省莱西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于《工人日报》《诗刊》《星星》等,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风吹》。曾获第三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
其他文献
我曾经不知道你是谁?  但我却莫名地把你等待  等你在高原  在一个虚空的地带  ……  我等你,没有别的目的  仅仅是一个灵魂  对另一个灵魂的渴望  ——吉狄马加《我在这里等你》  边疆人,外地人,啊,在这些地区无足轻重的人;来自谷地、高原和远离我们河岸的世界屋脊的人;嗅出征兆和缘由的人……啊,探寻者,啊,找到理由远走高飞的人,你们可别去贩卖更咸的盐  ——圣琼·佩斯《阿纳巴斯》  一、 诗歌
期刊
林文月曾撰文说她的选择和成就有很多偶然,始终是靠“直觉”。选择读中文系,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外文系,她为了免俗涂改了志愿,被台大中文系录取。后来也曾尝试转系,被系主任台静农劝返。读完四年本科,林文月再入台大中文系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學研究。1969年,三十六岁的林文月获得去京都大学访学的机会。此次访学,林文月是为了撰写有关唐代文化对日本平安文坛影响的论文。与此同时,她接到林海音《纯文学》杂志的邀约撰写域
期刊
我把故乡弄丢了  多少次,夜深人静,我站在阳台上,远眺着东方,因为故乡就在东方。尽管我知道,我远眺的目光早已被城市里林立的高楼阻隔。  可我依然固执地远眺。我在想象着:此时的故乡,大概已同劳作了一天的乡亲们相拥着,酣然入梦了吧?  或许,此时的故乡,感受不到一个远方的游子对她的惦念!故乡的老屋,早已被窗外滚滚的车轮辗落在我支离破碎的梦境。  白天总是忙忙碌碌,常常冷落了远方的故乡。只有等到披着一身
期刊
一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把迟子建这部《候鸟的勇敢》看做是一部关于生命、命运或者宿命的小说。迟子建将一部小说置于中篇小说的框架内,一口气写到八万字,这是她五十多部中篇之中最长的一部,完全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心力和用情之投入、执着。我想,迟子建之所以如此,一定是文体的容量,明显已经难以承载思想、精神和形象的意蕴及其叙事格局,使后者无法不凭借作家激情的叙述,冲破窠臼而从旧式文体中逃逸或涨溢出来,生成
期刊
卵 石  ——依靠感觉生存。  它感觉流水,  感觉其急缓及从属的年代,  感觉那些被命名为命运的船  怎样从头顶——驶过。  依靠感觉它滞留在  一条河不为人知的深处,  某种飞逝的力量  致力于创造又痴迷取消,并以此  取代了它对岁月的感受。  ——几乎已是一生。它把  因反复折磨而失去的边际  抛给河水,任其漂流并在远方成为  一条河另外的脚步声。  这首诗,我视之为胡弦诗学理念的诗性呈现,
期刊
工友们总爱把心爱的工服戏称为窑服,久而久之,窑服便成了我们对工服的昵称。  窑服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土里土气,与其他任何行业的工装都无法相比。千篇一律的款式彰显着特殊环境的特殊功能,蓝莹莹的色泽,厚实坚挺的棉布料,穿在身上有种板正坚挺的感觉。最耀眼的是,还未着身,双膝和臀部已经有了三块显眼的“大补丁”。  记得第一次领到窑服后,对这三块补丁横竖看着不顺眼,一时心血来潮,就把它們“请走”了。掌头王凤刚
期刊
1980年代初写诗至今,吕德安是少数持续专注书写自然和乡野,且未将自然滥情化的诗人。从儿时的马尾镇,到旅居美国时期的曼凯托小镇,再到回国后于福建北峰山上筑居,与自然的亲近不仅是吕德安习惯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诗歌底色。不过,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诗歌写作中,尽管书写对象几乎始终没有离开自然物象,但吕德安的创作形态、书写语调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1980年代早期,是模仿洛尔迦的谣曲风格,包括《驳船谣》 《芦
期刊
听说作家萧军有个短篇小说《四条腿的人》。我就开始寻找此书,问了几个煤矿作家以及我认为可能知道情况的同志,均未果。也买了《萧军文集》等书,还是未能如愿。前几天我在成善一先生的《活着要有点精神》一书中见到他写的《再读〈四条腿的人〉》一文。此文写于2009年12月,说明他在2009年见过此书。于是与成老联系,在他女儿成艺丁的帮助下,有了线索。9月8日成老来电话讲:这篇小说收入在《中国大众创作文艺丛书》中
期刊
静、夜、思,将这三个独立的词首次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李白。我在年少时就知道了这一点,但并不清楚三者的准确关系,更不知其合成品除李白的《静夜思》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也就是说,我只知《静夜思》,却不知动词的思变成名词的思想是如何在静、夜产生出结果来。  思想是否真就是夜的产物?很少有人能理直气壮地下这个结论。我的确总想在静静的漆黑一片的晚上向着思想的深处逼近,宁静而漆黑的夜晚,到底是思想的媒介还是思想的镜
期刊
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是著名作家萧军(1907—1988)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国煤矿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我国早期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史上)不可忽视的力作。  萧军,辽宁省凌海市人。他当过兵,1929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春开始创作《八月的乡村》。鲁迅先生对此小说予以肯定,也指出了不足,并于1935年3月28日夜为此书作序。此后又于1936年4月16日著文驳斥张春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