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通关点窍(下)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剪辑软件里形形色色的插件中,如果只让我选一样进行图像的控制,那么那一定是曲线。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曲线的功能远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强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很多不同的调整插件,而你所需要知道的只是不同的调整体现在曲线上的形式,即用曲线来实现对图像包括曝光、色彩、对比等的各种控制。另外,曲线的优点是基本上在所有的剪辑软件里都会集成,便捷而易于调用。下面就继续接着上期,为您介绍如何利用曲线修正色偏和更为进阶的调整策略。
  
  基本曲线形状——修正色偏
  在修正曝光的时候,我们主要使用的是主曲线,如果想修正色偏,情况相对就复杂了一些,我们可能要使用3个通道的曲线。
  修正并不麻烦,重要的是怎么判断造成色偏的原因与发生色偏的通道,以便知道用什么样的调整方式来保证较好的质量。具体的判断的部分比较复杂,在这里不便多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一些关于色彩成分的书籍,尤其是RGB与CMY之间的关系,以及色轮,这样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来校正。
  我们所离不开的工具是RGB通道监视器,即RGB PARADE。原因很简单,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导致偏色的原因依赖于独立的通道示波器。有经验的熟练操作者就算是用黑白监视器,也可以修正颜色。具体到色偏是白平衡设置导致的原色色偏,还是因为通道的损坏和干扰导致的色偏,修正方法是不同的。
  修正基本的色偏与修正基本曝光很接近,同样是调整两个端点及中间的一点,不过这次是在3个通道上进行。这种修复方式对应的是PS中的色彩平衡滤镜,中间调的3个小三角由3个通道的中点控制,同理亮暗调的三角由通道曲线的两端来控制。同样的在COLOR中,相对应的是3个通道的GAMMA与GAIN。
  在3个通道波形都相似而饱满的情况下,通常色偏是由白平衡造成的,这种时候调整3个通道的中间调就可以简单的修复了。
  当修正曝光以后,3个通道高矮相差很多,而其中某个通道到达了顶点,一般来说是曝光不足引发的,考虑修复的方式是调整最高点的位置,同时稍微调整中间调就可以很好的修复了。这种方法适用于这个视频,除了曝光不足以外,观察波形发现红色、绿色较多,说明有偏橘黄的倾向,因为在图像中有白色与黑色,所以正常的波形应该是高低两处对齐的,有了这样的基准,判断变得容易,调整也就变得简单了。
  类似的,因为曝光过度引发的,主要是调整曲线的左下点的高度,同时稍微调整中间调来平衡。
  纠正色偏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经验和判断,通过3个通道的波形结合实际的图像可以快速达到纠正的效果。最终的标准不一定要100%的准确,而是我们认为的舒服即可,这条尤其适用于混合光源下,完全的准确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表现的主体。
  
  高级曲线形状—简单与更好的策略带来最好的质量
  
  在用基本曲线修复曝光和偏色之后,让我们回到起点。
  想要获得最好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抛弃RGB主曲线,而是直接使用3个通道的曲线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包括曝光与偏色及对比。听上去可能很难,但是其实是合理的,因为首先,RGB曲线是3条曲线的和,那么用3条曲线可以表示RGB的任何组合,同时简化的曲线让主曲线可以给予其他的用途。其次,只使用主曲线不能使得通道的对比度最大化,因为画面中不同颜色所占的主要成分在画面的不同亮度分布上,在曲线上的位置是不同的,有可能加强某种颜色同时会减弱另一种颜色(因为在曲线上个通道的分布不同),而某种颜色过饱和以后,所带来的偏色问题更麻烦了。把RGB分开调整,可以做到让图像有最好的对比,自然带来更好的质量。一般来说,只有画面有大量的中性灰时候,我们使用主曲线,因为那样会比较方便。
  同时调整不必拘泥于曲线的3点,例如在一个较暗需要提亮的片段中,因为我们所感兴趣与敏感的部分如肌肤不一定就在中间调上,那么提升的锚点就要在肌肤所处的曲线之上。因为,这时保证肌肤的层次比保证衣服的纹理更重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3个通道曲线,一开始认识基本的3点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现在更多是为了灵活而获得比较好的最后效果,简而言之,一切为了保证重要部分的层次。
  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图像的色彩构成,在某一个通道使用S曲线配合另外两个通道的调整,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通用的固定策略,只有通用的衡量标准。另外在校色中,纠正图像的偏色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因为拍摄的失误,通道的信息保留不足以恢复出良好的细节,这时更需考虑的还是质量,而不是溢出有色块的“正确”的图像。鉴别偏色也需要长久的感觉,有一些场景,如夜景照明下,不同光源混杂,通常是不校正的,因为那就是真实的。
  这个视频的修复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它的问题,首先通过查看波形发现红色和绿色通道的黑位较高,考虑画面的色彩构成,组成波形较低部分的应该是那一堆土堆,常识判断应该为很暗的棕色,为了较好的对比度,我们修正曲线红色和绿色通道的左下角。之后通过控制红、绿、蓝曲线较暗部的点来修正暗部的颜色,调整之后发现曝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修正。这时我们着手处理过曝的天空。在波形上来看,红、绿、蓝通道在顶部都发生了堆积,蓝色通道最多,而这也是导致天空没有层次的原因。我们首先在主曲线上压低高光的对比,然后在组成天空的红色通道(主要是青色)单独加大对比突出细节,并稍微控制好另两个通道来搭配一个舒服的色彩,这样天空部分云彩的层次就被处理出来。
  观察这时的波形发现现在变得较为饱满。可能很多人看到了很多波形上的很多横纹,这是因为RGB图像本身是8位的,曲线也是8位的,那么只要使用曲线这个工具调整,因为映射的原因,就会导致输出的时候会有色阶丢失的情况。只有当使用比如RED R3D或者是类似的10BIT采样甚至更好的数据时候,使用8位的RGB曲线才可以保证色阶。这也是为什么后期不是万能的,更多时候我们尽量要在前期控制好画面,才能有很好的最终效果。
  
  在我看来,一个比较好的标准是图像有让人愉悦的色彩,在明暗处有良好的细节,层次丰富细腻,同时在展现的主体部分突出,主题明确,那么这就是成功的校色。
  最后,使用曲线校色更多是依靠熟能生巧的,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多多练习才是提高的唯一途径。
其他文献
在今年采访南非世界杯的无数记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东方面孔,学生相貌,手里拿着比普通数码单反还要小一圈的相机,游走于南非的大街小巷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团队,凭借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装备,完成了200多篇图文报道和近100个视频报道;而这些视频在优酷、56等视频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20万。《南方周末》、《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都对这个报道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这就是来自广东省汕头大学的世
期刊
我准备拍摄一个名为《小西天》的实验性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将视角聚焦在北京的小西天,而在形式上并非是一般的以追踪人物生存轨迹为主的常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论文式的结构来讨论小西天这个名词地理上的含义与概念。纪录片因其与其他片种的拍摄方式不同,特别是在硬件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了选择一款合适的摄影机,我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大量的比较与思量,我选择2009年推出的这款JVC GY-HM100EC。    小巧
期刊
“旅途”一词总是给人无尽的想象,一方面,它无始无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另一方面,它又连载着已过和将来,在梦想和希望破灭之际依然给你向往。在中国,旅途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成为一面无比微妙的放大镜。   从2006年到2008年,伴随着张哥和陈姐的每一个春节,导演范立欣深入到这一对农民工夫妇的家庭,以归家之旅为主线,记录下他们返乡和外出打工的点点滴滴。每年,大量的农民工乘坐春节的回家列车,在辞旧迎新之间
期刊
在这个《阿凡达》抢占市场的春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北国剧场”里人潮攒动。2010年01月10日一大早,同学们就聚在这里等待北京师范大学07影视学影视传媒与数字媒体方向联合作业展的开始。   从每一部短片结束后,会场响起的笑声和掌声可以判断,这些短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丝毫不比“大片”逊色。现场放映的14部短片作品,6部作品是由影视系提供扶持基金的“立项作品”。   近些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
期刊
接到中影集团的拍摄项目,我们团队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进入新片的拍摄和剪辑制作状态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工作室的各项设备进行了更新调配,后期一套最新的工作站——中科大洋ME专业级非线性编辑套装也就此走马上任。    人性设计    在使用ME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被它一些人性化的小设计所感动。经常做后期编辑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项目工程文件被他人误改误删了,自己精心打造的“艺术”毁于一旦
期刊
大年初一的午夜,我终于坐在了影院里,戴上3D眼镜,观看了已经被传说得很久的《阿凡达》。实话实说,我对3D电影,一直怀有偏见,因为这个技术含量不高的成像方式,在我看来,多少有点“奇技淫巧”之嫌。在我的3D观影经验中,留下的无非是一些感官刺激而已,这多少与我崇尚的电影艺术有背离之感。不知道詹姆斯·卡梅隆这个技术狂人能在蛰伏十几年后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像故事。  160多分钟之后,当我从电影院走出的时候
期刊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傻瓜软件”,因为“傻瓜”二字挂在上面,总让崇尚“专业”人士对其看不上眼。其实“傻瓜软件”并不“傻”,只是相对于专业软件来说,它从界面和使用上都要简易很多,而且可以快速地实现绚丽精彩的剪辑。说实话,如果能将傻瓜软件同专业软件相结合,可以做出你意想不到的精彩剪辑。“威力导演”就是这样一款可以与专业导演“搭帮结伙”的“傻瓜软件”。    “威力导演”有多大能力?    “威力导演”是一
期刊
3D编年史    3D电影(或称立体电影)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但是随后只被小范围的应用到了动画领域,因为3D电影的实施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都非常高,同时还要求观众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观看(需佩戴眼镜或坐在很小的范围内),另外,整个行业缺乏格式标准以及各种娱乐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但是,3D电影毕竟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有过两次飞跃,这可算是3D电影的黄金时代。同时,又被当今的电脑动画技术以及高
期刊
书接上回。早就看贺岁片不顺眼了,但是不能妄自菲薄地胡说。从2009年12月开始一直怀疑,是否会有一部影片能够打破我对贺岁片的鄙视,我一直劝自己再等等,说话间就来到了2010年3月,2009至2010年的贺岁档尘埃落定,结果还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借用上帝喜欢的句型来说这件事,“其实世界上本就没有贺岁片,也更没有什么贺岁档,商业需要那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从个人出发我并不讨厌这类电影,我甚至更
期刊
编辑语:在野外拍摄中,还有一种在搭建临时的影棚中拍摄小型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大量存在于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中,在强调环保的今天,搭建一个模仿自然的环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吧。    大家也许并不知道,在很多野生动物影片中都大量使用置景拍摄的方法。事实上,诸如啮齿类动物、昆虫的画面,还有大量的水下微距场景都是在鱼缸里拍摄的。置景拍摄有巨大的优势:你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野外寻找它们,也不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