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空巢老人”:但愿悲剧不重演
据悉,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又据报道,日前,在上海某居民小区又发生一桩令人感慨之事:一位老太太在家中突然去世,数日后才被人发现。据邻居介绍,老人的老伴两年前去世,子女平时也很少来。
这些悲剧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空巢老人”(身边无子女,又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忧虑。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空巢老人”数量已超过2340万。全国老龄委员会一负责同志估算,目前中国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已经占老人家庭总数的30%以上,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空巢老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约有100万个“空巢老人”,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达到高峰期时,上海市将至少有80%以上的老人和子女“分居”。
《北京周报》最近也披露了北京“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据报道,根据调查,北京市2003年“空巢老人”家庭约为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空巢老人”约为69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0%。当问到最为担心的养老问题时,约为40%的“空巢老人”最担心“生病没钱治疗”,30%左右的人最担心“没有生活费来源”。
“空巢老人”的出现与中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家庭结构小型化有关,再有就是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工作等,留下“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他们最需要“三大保障”: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费用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另外,“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空巢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不知该做些什么、怎么与社会交往。这些老人大都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待到真正需要子女照顾时,儿女却不在身边,因此产生强烈心理失落,影响了老人的晚年生活。日前,对“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也提上日程。
案例二
城市白领的困惑
作为一名来自中原小城的大学毕业生,小李满怀着对大城市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留在了求学地——北京。大城市的喧嚣使年轻的他血液沸腾,斗志冲天,在忙碌中感受着创业的快乐。但是,忧伤偶尔也会袭击他一下。令小李感到担忧的不是能否成功,因为他知道自己年轻、有“知本”,一定能在这个繁华都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担心的是那“遥远”的未来。
由于没有争取到留京名额,小李的户口和档案在毕业后被发回原籍,他目前所在的贸易公司只提供工资与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虽然小李的薪水早就超过了他已经工作了30年的老爸。可是,他父亲领到的是份“实实在在”的退休工资,足以保证在那个小城里的生活且不会降低生活水平。而小李的薪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浮动的,与业绩挂钩,不要说是退休后,就是现在也不能保证总是“足额”。所以,小李担忧自己在将来能否像父亲一样安享晚年。
学经济的小李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年6万元的年收入还有上升空间,有可能在5年内进入年薪12万元的行列。看似可观,即使按年薪12万元的标准计算,以自己目前每月在吃穿、交通、娱乐、通讯上花费4000元的标准,就要花去收入的1/3,如果考虑到将来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的费用,恐怕日常花费要占到年收入的2/3。剩余的1/3还要考虑买车、买房以及应付意外开支,刨去这些开销,恐怕所剩无几。小李知道,养老保险发放的养老金非常有限,不足以维持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准,如果再要考虑到退休以后不断增加的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晚年生活可能入不敷出。所以,每当想起“遥远”的未来,小李只能无奈地自嘲“我的未来不是梦”。
案例三
“退休农民”:“有了养老金就像多个儿子”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66岁的农民辛丰桥今天很兴奋,上午他刚从区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个红色的存折,今后凭这个存折就可以每个月从银行领取87元养老金了。
从2003年9月21日起,青岛市有1万多名农民和辛丰桥一样开始步入“退休农民”的行列,成为青岛市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第一批受益者。
千百年来,孩子和土地是农村老人的主要依靠。辛丰桥有两个儿子,以前的生活一直是由儿子负担的。此次和老伴缴纳养老保险的8000多块钱也是两个儿子支付的。“如今我和老伴都投了保,有了这个政策,年景孬好都一样能领到养老金。从下月起,我跟老伴两人每月能有174元的养老金,真跟多出一个儿子一样啊!”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耕地的减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话题。据了解,中国每年非农占地四五百万亩,加上沙化、盐碱化等自然减损,每年减少农业用地近千万亩。庄稼地成了工业园,农民们开始务工,尽管收入不比耕地少,但养老的事仍是许多农民的一块心病。
青岛市城阳区1994年建区规划占地六个村,八年间农民人均耕地由原来的0.7亩缩减到了0.07亩。由于土地的变更,从2001年开始,青岛农民上访政府“讨说法”的事情屡见不鲜。2003年7月1日,青岛市选在城阳区开始了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只要年满18周岁的农民都可以参保。农民每年缴费267元,连续缴纳15年或一次性交足投保金后,女性农民年满55岁,男性农民年满60岁就可以每月定期领取养老金。尽管这对于相当多的农民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辛丰桥却说“这很值”。他算了一笔账,前期投入的那些担保金四年内就能领回来。
对于政府来说,更多考虑的是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形成良性循环。青岛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一官员说,根据试点的要求,除了农民个人缴纳外,村集体和区财政也要对社保农民有一定补助。
人口的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大大超出人口学的范围,给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均带来重大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整个社会的氛围如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如何?老年产业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发展?老龄化对政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政府过多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是否会损害中青年人的利益?我们将采取怎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去化解老龄化的冲击?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个话题未能涵盖而又的确值得人们深思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在编辑这组文章时,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思索。
——编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