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新世纪的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我在教学中,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和探究科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取科学思维,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获得性学习方法。例如,结合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一章,开展了“西河南充段污染情况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自己去思维、探究、改革和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者、创新者,这是课堂教学所不及的,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观察、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平衡发展,两大脑半球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开发主要靠能体现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的各种实践活动。因而实践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跟培养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借助于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比如,揭示光合作用机理,就借助了物理学、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适时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而且也能点燃学生创新智慧的明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例如,在讲授“内环境的稳定性”时,渗透化学平衡原理,分析人体内存在的缓冲系统(CO2+H2OH2CO3H++HCO3-)为什么能使内环境的PH值保持恒定。又如,在遗传学中,渗透入数学概率和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通过这样一渗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得到了激活,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布置开放性生物课外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一个人对信息能否掌握和处理,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创新,能否成功。在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阅资料、甚至撰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例如,在授完高中生物“绪论课”之后,布置课外作业——“媒体对克隆研究报道的概述”。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通过对近期报刊、生物学杂志和网络等媒体的调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撰写综述报告。
五、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创新心理诸品质中,求异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求异思维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为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我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搞生物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锻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不要责备,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要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是提出生物学上社会热点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的利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比谁的观点新且符合科学、符合客观实际。
六、.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也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人亦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质疑对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质疑,使之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奥妙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质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我在教学中,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和探究科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取科学思维,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获得性学习方法。例如,结合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一章,开展了“西河南充段污染情况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自己去思维、探究、改革和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者、创新者,这是课堂教学所不及的,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观察、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平衡发展,两大脑半球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开发主要靠能体现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的各种实践活动。因而实践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跟培养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借助于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比如,揭示光合作用机理,就借助了物理学、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适时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而且也能点燃学生创新智慧的明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例如,在讲授“内环境的稳定性”时,渗透化学平衡原理,分析人体内存在的缓冲系统(CO2+H2OH2CO3H++HCO3-)为什么能使内环境的PH值保持恒定。又如,在遗传学中,渗透入数学概率和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通过这样一渗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得到了激活,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布置开放性生物课外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一个人对信息能否掌握和处理,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创新,能否成功。在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阅资料、甚至撰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例如,在授完高中生物“绪论课”之后,布置课外作业——“媒体对克隆研究报道的概述”。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通过对近期报刊、生物学杂志和网络等媒体的调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撰写综述报告。
五、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创新心理诸品质中,求异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求异思维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为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我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搞生物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锻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不要责备,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要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是提出生物学上社会热点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的利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比谁的观点新且符合科学、符合客观实际。
六、.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也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人亦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质疑对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质疑,使之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奥妙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质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