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三中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调查报告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p1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浙江省兰溪三中在校师生做关于拓展性课程建设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开发拓展性课程对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和强烈责任感。但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不足,相关知识、能力和技术缺乏等困难。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正确发挥拓展性课程对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不断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追求高质量、有效果、显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建设。
  關键词:拓展性课程;兰溪三中;课程建设
  G622.3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随着新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尤其是浙江省的选考学考制度的落实,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大面积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兰溪市首批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其课程改革从制度层面予以了保证,如《选修课程开发与设置审核制度》、《选修课程校本培训制度》、《选修课程学分认定制度》等。由于以往全省乃至全国同一套课程体系使得广大一线教师缺乏课程建设的经验,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本校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走过场、一阵风”,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些事实和建议,以期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以及全校教师中随机抽取样本。采用的问卷是自编问卷,主要分为单选题和不定选选题。发放给教师共100份自填式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份,回收率为85%,发放给学生共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师生对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认识
  1.拓展性课程内涵的理解
  调查发现,教师对于拓展性课程的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偏差。51.8%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48.2%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41.2%的教师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但是也有17.6%的教师表示不清楚。
  2.拓展性课程的意义所在
  66%的学生认为通过自足选修拓展性课程了解了相关课程或掌握了相关技术;65.5%的学生认为可以丰富自身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41.5%的学生认为学会了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和自我负责。
  3.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调查表明,29.4%的教师认为自己所任教的科目很有必要开发拓展性课程;48.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发;15.3的教师认为一般;只有7.1%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开发不必要。有97.5%学生表示愿意经常参加拓展性课程,只有2.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线教师及学生都认识到拓展性课程的开设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对于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必要性都有比较一致的认同,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更坚决些,他们基本都表示愿意参加拓展性课程的学习。
  (二)对拓展性课程建设或开设资源、效果的认识
  1.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可用资源
  64.7%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可用资源可以是教师的特长、爱好和兴趣;58.8%的教师认为可以利用学校特有的教学资源;49.4%的教师认为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47.1%的教师认为可以寻求其他的支持。
  2.课堂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12.9%的教师认为自己开设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很好;65.9%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一般;9.4%的教师认为效果差;2.4%的教师认为根本没有效果。而27%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的拓展性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好;62%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8.5和2.5%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不好或根本没有。
  3.成熟的拓展性课程特征
  调查说明,64.7%的教师认为成熟的拓展性课程应该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60%的教师认为应该有完整的文本材料或其他材料;49.4%的教师认为应该有专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45.9%的教师认为应该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
  4.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对拓展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94.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自主拓展性课程选择中会选择兴趣特长类的拓展性课程;32.5的学生表示选择职业技能类课程;19.5%的学生表示选择知识拓展类课程,还有6.5%的学生会选择了其他类。
  以上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参与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教师认识到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可用资源的多样化,尤其是认识到课程开发要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尽量为学生提供相对成熟的文本材料和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师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化和规范化;大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限定拓展性课程,并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主选择拓展性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总体比较满意,但是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拓展性课程的期望比较高。
  (三)本校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情况
  1.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参与、管理
  调查结果表明,41.2%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研组;27.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自己;17.6%的教师认为是备课组;还有14.1%的教师认为是专家学。43.5%的教师表示自己知道学校里有专人负责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管理。
  2.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安排
  调查发现37.6%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安排要有专门的教师、教室和时间;30.6%的教师表示学校要求开课的教师要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教学;20%的教师表示学校安排了教研组或课题组进行研究;5.9%的教师表示学校安排了专门的领导、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或听课。
  3.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与考核   调查表明41.2%的教师表示不清楚学校是否对拓展性课程进行了考核,38.8%的教师认为学校还没有进行相关考核工作,还有20%的教师表示学校对课程有考核。对于学生修习拓展性课程的考核,70%的学生认为要看课程自身的特点来考核,16%的学生认为要结合平时表现和期末作品,10%的学生认为最好不要考核,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什么形式進行考核。
  4.拓展性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调查发现62.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开发拓展性课程方面有困难,27.1%教师认为虽然有困难但是能够自己解决,10.6%的教师则认为没有困难。65.9%的教师认为主要的困难是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47.1%的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资料,43.6%的教师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的开发知识和技术,31.8%的教师认为是缺乏规范的评价和考核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四、调查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中各种的地位和作用
  调查表明本校61.7%的教师开设过拓展性课程,基本所有的学生修习过拓展性课程。学校、教师、学生都已认识到拓展性课程对特色学校创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等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由于高考必考课程的设置使得不计入高考总分的拓展性课程存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为了学分而修习的状况依然存在。为此,需要明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从学校层面看,兰溪三中在“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指引下,根据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形成以学业水平考试为目标的基础性学科选修课程与以选修课程为目标的发展性学科选修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更加丰富的适合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可见,学校要为拓展性课程的建设起到领头者作用。
  从教师层面来说,作为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表现出参与意识模糊、知识储备不足、兴趣特长缺乏、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等问题,制约着课程建设和课堂效果。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科拓展意识,加强在开发能力上的培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从学生层面上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能够在拓展性课程中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以及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能力,对课程开设非常期待。但在目前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下,他们依然存在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能力不够等实际困难。所以对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是对基础型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多种资源,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拓展性课程
  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体现了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兰溪三中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生态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特色,深入发掘其内涵,积极创设和谐氛围,努力从区域资源、社群资源、家长资源以及师生资源出发,逐渐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四大特色课程群。
  (三)完善拓展性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拓展性课程评价是拓展性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内容上可以分为拓展性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实施效果的评价两部分。比如对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了解教师的参与度、对其开发能力的支持度、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帮助;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三维目标实现、以及学生的兴趣是否达到满足、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等。
  在评价机制上,可以通过建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拓展性课程的评价。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我校拓展性课程评价的两大基点,也是顺利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因为实践证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能有效促进形成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导向、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最后,对教师来说拓展性课程的评价具有激励、反馈和促进的作用。既然拓展性课程建设就基于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兴趣特长以及学校特色资源开发和师生共同成长的考虑,所以对其评价就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将诸如是否体现一定的特色、是否受到学生欢迎、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体现学校特色作为衡量的标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课程知识、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能够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鹤萍,拓展型课程教学策略的尝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拓展性课程研究”课题组,拓展性课程研究实验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XK45/3数控铣床加工凸轮类零件精度超差的原因,提出可行的维修方法与步骤,并对数控铣床进行修理和改进,提高了加工凸轮类零件的精度。  关键词:数控铣床;凸轮类零件加工;滚珠丝杠;维修改进  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机械加工领域,产品质量受设备的精度影响越来越大,合理调试,准确及时诊断,排除故障,能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益。  1 XK45/3数控铣床加工凸轮轴状
摘 要: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效果,必须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发生原因,以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本文从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特点出发,主要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解决措施,仅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解决策略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煤矿数
摘要: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幼儿园首先应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整理和提炼地方民族文化。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编和整合,以环境为依托进行隐形课程开发,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是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传承家乡优秀地方文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
摘 要: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速提升的情况下,科研水平也在迅猛发展,我国在机械制造产业中的自动化水平也应该随之不断提升。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要求实现生产中精度的提升,效率的提高。而传统的加工生产工艺与数控技术相比较而言,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精度难以控制,在一些较为危险的行业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也是一种威胁,由此可以看出,数控技术依靠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
摘 要:机床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就是保证生产的高效性和连续性。由于我国的机床制造体系还不完善,使得机床电路中存在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机床的使用性能。本文将论述我国机床电路的现状,对机床电路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机床电路的稳定性,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床;电路;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电路系统是机床重要的基础设备,如果电路系统发生了故障
范照兵秘书长介绍重庆市委办公厅结合独特市情开展“三服务”工作的情况,细述他本人对工作、对事业、对人生的深刻体味和感悟。 Fan Zhaobing Secretary-General introduced
午餐作为中国传统的正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幼儿营养摄入和健康发育,也直接影响幼儿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进餐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摘要:“四生课堂”是指: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活课堂;构建“魅力课堂”就必须实现以生为本,本文从四生课堂的打造的角度去解析“魅力”课堂的实质,从而让更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四生课堂;教学;魅力课堂  G633.41  “四生课堂”是指: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活课堂;它围绕着学习的主体学生,让学生充分自主,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全新的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因材施教在钳工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一、弄清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定位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三、正确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四、老师恰当的评分方法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关键词:学生;能力;个体差异;分类;定位;因材施教  TG9-4;G712.4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讲究教学方法、讲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挖掘教材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生命教育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虽然带了来额外的负担,但是当生命教育意识逐渐地渗透,成为一种自然后,收获的将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学生从而会越来越感觉到教师很值得信赖,教师也会更加用心地思考和构建自己的英语课堂,使之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课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