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语言训练渗透到音乐活动中,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好意境及蕴含的强烈情感,这样既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语言训练;音乐活动;音乐创编
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可使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开阔视野。语言训练不能单纯地在语言活动中进行,还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尤其要渗透到音乐活动中。结合音乐活动进行语言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一、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提升幼儿音乐素质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1. 从朗读入手加强节奏训练
人类语言有丰富的节奏性,如果给儿歌配上节奏谱,让幼儿边说儿歌边打节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练习节奏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朗读水平。这样的节奏训练形式令枯燥难懂的图谱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幼儿接受。
对于重点字,要给予幼儿发音、咬字、口型等方面的辅导,提高幼儿的口齿清晰度,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歌曲。幼儿在朗诵儿歌的同时,要感受音乐节奏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体验学习儿歌的乐趣。
2. 在语言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
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许多音响都能形成节奏,要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分辨它们的节奏特点,并用语言模拟,然后配上相应的节奏谱进行表演,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小班的节奏训练:小鸡,叽叽|叽-|;小狗,汪汪|汪汪|;小猫,喵-|喵-|。或者让幼儿说一句简单的话,拍出其节奏,如我有|一辆|小汽|车-|滴滴|滴-|滴滴|滴-|。
大班幼儿在玩“送信”游戏时就可以按照节奏进行:当当|当-|,谁-|呀?|我是|小小|邮递|员-|呀。|哪里|来的|信-|呀?|××|来的|信-|呀。|送给|谁的|信-|呀?|送给|××|×的|信-|呀。|轻快的节奏,可以变化的人名与地名,都非常吸引幼儿。
二、运用语言理解、感受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教唱歌曲时,教师改变了以往要求幼儿记背歌词,一句句听琴模仿的方法,而是在幼儿感受音乐、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学唱《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时,先让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再启发他们用语言讲述情境的内容,体会情感的变化。这样,幼儿学唱歌曲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会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
此外,还可以把歌词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以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学习《小鼓响咚咚》《谢谢好叔叔》等歌曲。
三、运用语言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利用幼儿表现欲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为幼兒创设表现音乐的氛围,重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培植幼儿创造力的萌芽。
1. 变换歌词
为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对熟悉的歌曲变换歌词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例如,幼儿都很熟悉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对其可以进行如下改编:“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脖子长?脖子长,是长颈鹿,长颈鹿脖子最最长。”“李XX,我问你,什么背着房屋走?”“许XX,告诉你,蜗牛背着房屋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创作音乐的积极性,还提升了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
2. 创设音乐情境
以语言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最有效的策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知识灌输模式,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在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在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这首曲子时,先让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有的幼儿说:“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有个小朋友的车子丢了,他很伤心。”还有的说:“我看到小熊迷路了,它找不到妈妈就哭了。”幼儿灵活地借助语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教学中把语言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在语言与音乐共同营造的氛围中,幼儿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极大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通过语言训练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使语言和音乐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其音乐素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学音乐、练语言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章 蒙 吴田田)
关键词:语言训练;音乐活动;音乐创编
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可使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开阔视野。语言训练不能单纯地在语言活动中进行,还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尤其要渗透到音乐活动中。结合音乐活动进行语言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一、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提升幼儿音乐素质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1. 从朗读入手加强节奏训练
人类语言有丰富的节奏性,如果给儿歌配上节奏谱,让幼儿边说儿歌边打节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练习节奏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朗读水平。这样的节奏训练形式令枯燥难懂的图谱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幼儿接受。
对于重点字,要给予幼儿发音、咬字、口型等方面的辅导,提高幼儿的口齿清晰度,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歌曲。幼儿在朗诵儿歌的同时,要感受音乐节奏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体验学习儿歌的乐趣。
2. 在语言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
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许多音响都能形成节奏,要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分辨它们的节奏特点,并用语言模拟,然后配上相应的节奏谱进行表演,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小班的节奏训练:小鸡,叽叽|叽-|;小狗,汪汪|汪汪|;小猫,喵-|喵-|。或者让幼儿说一句简单的话,拍出其节奏,如我有|一辆|小汽|车-|滴滴|滴-|滴滴|滴-|。
大班幼儿在玩“送信”游戏时就可以按照节奏进行:当当|当-|,谁-|呀?|我是|小小|邮递|员-|呀。|哪里|来的|信-|呀?|××|来的|信-|呀。|送给|谁的|信-|呀?|送给|××|×的|信-|呀。|轻快的节奏,可以变化的人名与地名,都非常吸引幼儿。
二、运用语言理解、感受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教唱歌曲时,教师改变了以往要求幼儿记背歌词,一句句听琴模仿的方法,而是在幼儿感受音乐、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学唱《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时,先让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再启发他们用语言讲述情境的内容,体会情感的变化。这样,幼儿学唱歌曲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会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
此外,还可以把歌词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以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学习《小鼓响咚咚》《谢谢好叔叔》等歌曲。
三、运用语言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利用幼儿表现欲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为幼兒创设表现音乐的氛围,重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培植幼儿创造力的萌芽。
1. 变换歌词
为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对熟悉的歌曲变换歌词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例如,幼儿都很熟悉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对其可以进行如下改编:“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脖子长?脖子长,是长颈鹿,长颈鹿脖子最最长。”“李XX,我问你,什么背着房屋走?”“许XX,告诉你,蜗牛背着房屋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创作音乐的积极性,还提升了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
2. 创设音乐情境
以语言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最有效的策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知识灌输模式,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在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在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这首曲子时,先让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有的幼儿说:“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有个小朋友的车子丢了,他很伤心。”还有的说:“我看到小熊迷路了,它找不到妈妈就哭了。”幼儿灵活地借助语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教学中把语言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在语言与音乐共同营造的氛围中,幼儿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极大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通过语言训练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使语言和音乐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其音乐素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学音乐、练语言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章 蒙 吴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