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留白处放飞思想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能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例如唐代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究竟怎样一位“隐者”,让诗人伤其不遇?人虽无形无声,事与景却能让人产生联想。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教学中,利用作品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在作品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不仅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学习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于留白处放飞思想。
  一、利用留白,引起阅读兴趣,激活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积极地情感为有效的思维创造性提供了背景动机。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手法,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想象和品味的空间。教师适时点拨,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质疑探究的氛围,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文章写到林冲在庙里听到了仇人的密谋,只写了三个仇人庙外的对话,请学生想象林冲当时的反应。要求学生研读文本,给出合理的解读。抛出这一问题,学生立刻产生了兴趣,不但讨论了文本,还研读了《水浒传》中其它描写林冲的章节,认识到了忠朴仗义的林冲如何从逆来顺受转变到手刃仇敌,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学生从表情、动作、心理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林冲当时的反应,形象生动又合情合理。利用留白,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探究了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深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定式思维,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单一的概念化的。品味留白艺术,学生学会了主动质疑、求异,产生了更多个性化的解读,多元的思维方式让理解更深入。如学习《陈情表》一课,学生探究了晋武帝看到李密的文书后的想法;学习《祝福》一课,学生提出了祥林嫂的死谁负责等问题。利用留白,无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思想。
  二、利用留白,丰富审美内涵,提升素养
  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留白,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探究范围,丰富作品的内涵,并可以从作品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东西。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作者开篇就说“心里颇不宁静”,却没有揭示为什么“不宁静”。引导学生从文本延伸到历史,研究了朱自清的创作背景,正是白色恐怖笼罩大地的时候,一个呐喊的斗士的内心挣扎,朱自清的人格和心性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再读文本: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此时作品中盛放的是一种情感美学和理想人格。抓住留白手法,拓寬了学生的参与空间,使其内心滋生了更多的浪漫和诗意。
  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冉有的一段话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志向,为什么得到了孔子的赞许。学生和老师探讨后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分明是天地间,一群知时节的人,一群纯真无忧的人,一群生命在起舞。联想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德格尔的“诗意栖息”,传达出的是一种生活的简易和温暖。把它还原成生活本身,把它和我们向往的自然风物、栖息方式,和我们憧憬的心灵状态结合起来,和现代人生存的复杂、焦虑结合起来,就会感受到“咏而归”多惬意,多美好,那歌声是从生命的最深处传来的!或许,在孔子眼里,这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情境:在露天的课堂里,阅读的是自然,沐浴的是身心,俯仰的是天地。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作品留有的空白深入发掘作品内涵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并且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操的陶冶,素养的提升。
  三、利用留白,拓宽写作角度,激发灵感
  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参中这样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左氏叙事、述言、论断,色色精绝,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无字句处。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笔有化工。若只向字句临摹,便都不见得(左绣《读〈左〉卮言》)”。其中“乃其妙尤在无字句处”不正提醒我们要品味文本中的留白吗。欣赏完烛之武的劝说艺术后,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展开想象,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准备着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报负的。学生展示了这样的答案: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沉思的眼神;可以想象,多少次他侧耳细听,希望能从王宫里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时的焦急与渴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正是写作所需的思维方式。于是我接着引导: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一种心情。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请你以课本为背景,将“夜缒而出,见秦伯”加以合理的想象,改写成一段话。许多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有的侧重于心理描写,有的侧重于环境描写,有的侧重于守城将士行为动作、心理感受的描写。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留白的艺术效果,写作中不断尝试,提高了写作水平。
  教无定法,利用作品留的艺术留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作品主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从学生角度来看,诸多的“无字处皆有其意”的留白为他们提供了大胆发挥自己创造性想象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文本,而且养成了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好习惯,这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通联:宁夏吴忠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S家电连锁企业近几年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该企业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完善的配送系统。本文分析了该企业配送中心逆向物流作业中的另约收货和退货的工作流程。
综述了国内外以木质素、改性木质素代替多元醇为原料合成聚氨酯的研究方法,并对木质素在聚氨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核心概念运用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结合自己应邀外出执教的观摩课,对高考作文核心概念运用中存在的难题与破解的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引导,并通过个性化阅读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实现。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索。一、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放任学生  虽然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属于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不应当过分地进行干涉。但是这也使得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存在错误的想法,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要给学生充
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各类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此来促进公共工程使用寿命的提升,同时,也为了节约社会资源。从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音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汉语正是汉民族集体的表达艺术,其语音的、节奏的、形态的审美因素构成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一、声律背后的“二元相对”审美思维  先请对比欣赏下面两首小诗。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王熙凤无疑是这女性悲剧中的典型。造成她悲剧的根源,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根于她的性格。“辣”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  一是貌“辣”。王熙凤火辣的性格,从她的外貌穿着可见一斑。《红楼梦》第三回,写她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先看她的穿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璃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縧,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