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这道题目能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画眉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拓宽生活视野,增强生活历练,提升生命质量。主人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善于启发和引导。
爱因斯坦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如果不能更简单的话。”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许多简单问题弄复杂化了,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其实,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有时可能就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请以“简单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和角度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作点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有时可能就是一种更高的智慧”是材料的核心句。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是更高的一种智慧?如果从人生态度上看,“删繁就简”能让我们摒弃不必要的“复杂”,远离诸如名与利的羁绊,找寻人生的意义;如果从人生追求上看,“返璞归真”能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本真,洞察生活的真谛。如此,我们的人生自然也就是充满着智慧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点拨】正如材料所说,无处不在的“复制”的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可或缺。但本题考查的价值并不在于让考生按照材料的提示去演绎、罗列更多的“复制”现象,而是要求考生能够对这些现象作理性的思考,亦即“复制”并不都是好的、积极的,需要我们作必要的过滤或筛选,进而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与价值认知,彰显自己人生追求的独立性、独特性。
方式,也就是平常说话或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活的,工作的;做人的,学习的;思维的,表达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时、事、境的变化而不同。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脱离材料范围;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本命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方式”的多样性,二是“方式”的灵活性。这个命题从立意导向上,类似于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类似于一句古代格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下的立意角度较为新颖:用别人的方式追求成功。不拘泥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像荀子《劝学》所主张的那样,“善假于物”,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改变思路,借鉴方法,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是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上面这则材料让你想到了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一、理想对于人生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引意义。庄周积极修炼以求化身为蝶,最重要的原因是翩翩飞舞的蝴蝶给了他自由而美好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蝴蝶其实是梦想的化身。二、人生应懂得珍惜当下。三、让生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穿行。对现实的珍惜会让我们的脚下拥有一片坚实的土壤,对理想的仰望则赋予我们一种前行的动力。前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理智,后者让我们的生命富有激情。
童话里有条小美人鱼。
在救了自己心爱的王子后,她回到海里并最终用自己天籁般的嗓音从巫婆那里换来了一对美丽的双腿。
她想要见她的王子。于是她抛弃了自以为是羁绊的闪闪发亮的尾巴,并且付出了永不能向王子倾吐真言的代价。
小的时候我总以为这是美的。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笔下伟大无私、荡气回肠的爱情,即使一人寓居在角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王子和别的公主结为连理,最终化为泡沫消散殆尽,也是美的。
而许多年后我再读安徒生,我的目光被成长的湿气氤氲,眼中的小美人鱼是如此懵懂无知。爱情迷茫了她的双眼,竟让她对自己的美失去信心,变得如此卑微。
她看见了走向王子的那双腿,于是自己闪亮的鳞片变得黯然失色,眼眸深处的一汪潮水,顿时灰暗,寂然无声。终于有一天,她获得了双腿,却要忍受着走步时刀扎般的疼痛;她可以见到王子,面对王子时却要体验万千话语都不能熬成一个字的苦楚。王子最终走向他人。王子什么都不会知道。他对岸上真正救他的女孩一无所知,他甚至读不出她眼里的深挚情意。
小美人鱼的牺牲没有价值。
当她一个人站在海边的房子里接受晨光的洗礼时,我想她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往日的画面:她和几个姐姐们在海底嬉戏打闹,一起荡着秋千高声唱着母亲教的童谣;她甩动着尾巴,在清凉蔚蓝的海水中游弋自如。她的心灵充塞着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由。 她必定会怀念那片蓝宝石般的海洋,婴孩似的她的眼的颜色。
若是她有尾巴和美妙的歌喉,王子或许会被她天籁般的歌声所吸引,随她进入海蓝的世界。这时,她也会以自己最真实的美丽而获得最纯粹的爱情。
康德说,所谓最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永远不再返回的幸福之感,因为它永远失落了,所以只能用怀念来感召它。
而我们本身所拥有的美好,也已经最珍贵。别让曾经美好的光芒只能透过记忆的平面来反射。
因为,所有的往事都不会重来。
【点评】文章选材精当,小人鱼的故事与庄子化蝶的故事,构成了互文性的文本。剖析小人鱼,就是剖析“庄子化蝶”,这是借石打鸟,极为巧妙。文章可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次是叙事层面,第二个是评说层面,第三个是哲学层面,最后引出文章的观点:本身拥有的美好,已经足够珍贵,我们只需握紧我们手中所有的,就是真正的幸福。
作家刘墉在其作品《方向》中写道:“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请以“心中有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刘墉的作品是《方向》,这个隐藏信息非常重要。后面这句话很好理解,“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座山就是方向所在,理想所在,目标所在。本题最关键的还是对“山”内涵的界定。山的内涵决定了文章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把握“山”的特点和内涵,就成为文章成功的关键。巍巍乎高山,山高大、沉稳、厚重,但也会沉重、压抑、遮蔽;山还是很多东西的象征,比如友谊、爱情,比如某种文化,某种精神。总之,在对山的把握上,既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最好由实到虚,但最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虚”。
多年来一个老人徘徊在我心头。老人们告诉我他叫愚公,愚就是笨的意思。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试图搬走家门口的那座山。
幼年时的睡前故事演变成少年时的写作素材,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在结尾处加上类似于“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之类的“感悟”,然后坐等老师一句“语言流畅”的评语。
然而直到这些年,当“愚公移山”对作文而言已经太过浅白俗套的时候,那个老人依旧在我的脑海中往往返返,挥之不去。他的背后依旧是那座永远移不完的高山。于是在独处幽居之时,我便与他对视起来——他所苦苦坚持的,当真只是那一场搬迁吗?他所搬迁的,当真只是家门口那一座高山吗?
中国文学强调意象,甚爱象征。“高山”一词在千百年来自有各色寓意。譬如孔子所云“仁者乐山”,那山便是稳重与沉稳;又如“高山流水”之中是相知相助的契合;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的是一种外界局势;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则是内心的隐逸之情。愚公所移之山,大约是与太白的“连峰去天不盈尺”相近的,这也是“山”纵观古今中外最常见的象征意义之一——险阻与困难。那么愚公移山是用坚持战胜困难的故事吗?我试图询问那脑海中的老人,他依然在山下往返,笑而不语。
严格说来,愚公的坚持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那天堑并不是他直接移除的,而是他的不懈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出手相助,完成了他的目标。换句话说,就像本来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玄奘在半路上捡到了西天的经文一样,任务是完成了,可是成就感没有了,修成正果的大团圆结局也没有了。然而愚公遗憾吗?他不遗憾,他乐呵得很。也许有人指出,作为“愚”公,他遇到这么好的事情当然会高兴。可是我认为,这是要追溯到他移山的起因的。
愚公移山,乍看之下是因那巨山挡住了去路,生活不便,但因此就要移山吗?他为什么不搬家?甚至挖一条隧道都比移山来得轻松。也许又有人提出愚公很愚的论断,可是他的家人们亦都愚钝吗?脑海中的老人不置可否,继续默默在山下往返。然而这一次他并非孑然一身。在那山隅间,浮现出他亲人安慰的笑颜。
至此,我若有所悟,原来他所苦苦坚持的,并不是那一座大山之搬移。搬移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愚公的自我求证,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肯定。他得到家人的支持与天帝的认同,因而必无所憾。这一场移山之旅,所象征的是愚公的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因其形式之愚,所以直白简练,却依旧难为人知。
我不由得想起海明威笔下那个带回了大马哈鱼尸骸的老人,他的自我认同甚至更难为旁人理解,但他自知自足,守着自己梦中的狮群。这其中也许是中西文化殊异,而本质,毕竟还是相同的。
有欧洲学者提出了文学研究中的“原型批判”的概念,就是通过对重复出现的意象进行追问,探寻人类共通的精神根源,我想是颇有几分道理的,我与愚公的一番对视绵延覆盖了我从几岁到十几岁的成长历程,终于得以触碰其皮毛。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座山,每个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无论如愚公一般,未竟功业但有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并因此遂了心愿,或如圣地亚哥老人那般知音难觅却快然自足,但存青山于胸臆,毅然前行,则此生无憾。
【点评】文章由愚公切入。“山”既是愚公所移之“山”,又是愚公战胜险阻和困难的精神之“山”。文章通过两次质疑推导出全文的核心——愚公之所以心中始终有座山,乃是因为愚公的自我求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最后,作者联想到《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认为这是东西方文明中各自的典型形象交相呼应,他们所构成的“原型批判”更加雄辩地说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文章立意高远,境界恢弘,酣畅淋漓。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这道题目能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画眉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拓宽生活视野,增强生活历练,提升生命质量。主人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善于启发和引导。
爱因斯坦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如果不能更简单的话。”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许多简单问题弄复杂化了,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其实,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有时可能就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请以“简单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和角度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作点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有时可能就是一种更高的智慧”是材料的核心句。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是更高的一种智慧?如果从人生态度上看,“删繁就简”能让我们摒弃不必要的“复杂”,远离诸如名与利的羁绊,找寻人生的意义;如果从人生追求上看,“返璞归真”能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本真,洞察生活的真谛。如此,我们的人生自然也就是充满着智慧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点拨】正如材料所说,无处不在的“复制”的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可或缺。但本题考查的价值并不在于让考生按照材料的提示去演绎、罗列更多的“复制”现象,而是要求考生能够对这些现象作理性的思考,亦即“复制”并不都是好的、积极的,需要我们作必要的过滤或筛选,进而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与价值认知,彰显自己人生追求的独立性、独特性。
方式,也就是平常说话或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活的,工作的;做人的,学习的;思维的,表达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时、事、境的变化而不同。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脱离材料范围;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本命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方式”的多样性,二是“方式”的灵活性。这个命题从立意导向上,类似于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类似于一句古代格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下的立意角度较为新颖:用别人的方式追求成功。不拘泥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像荀子《劝学》所主张的那样,“善假于物”,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改变思路,借鉴方法,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是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上面这则材料让你想到了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一、理想对于人生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引意义。庄周积极修炼以求化身为蝶,最重要的原因是翩翩飞舞的蝴蝶给了他自由而美好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蝴蝶其实是梦想的化身。二、人生应懂得珍惜当下。三、让生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穿行。对现实的珍惜会让我们的脚下拥有一片坚实的土壤,对理想的仰望则赋予我们一种前行的动力。前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理智,后者让我们的生命富有激情。
童话里有条小美人鱼。
在救了自己心爱的王子后,她回到海里并最终用自己天籁般的嗓音从巫婆那里换来了一对美丽的双腿。
她想要见她的王子。于是她抛弃了自以为是羁绊的闪闪发亮的尾巴,并且付出了永不能向王子倾吐真言的代价。
小的时候我总以为这是美的。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笔下伟大无私、荡气回肠的爱情,即使一人寓居在角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王子和别的公主结为连理,最终化为泡沫消散殆尽,也是美的。
而许多年后我再读安徒生,我的目光被成长的湿气氤氲,眼中的小美人鱼是如此懵懂无知。爱情迷茫了她的双眼,竟让她对自己的美失去信心,变得如此卑微。
她看见了走向王子的那双腿,于是自己闪亮的鳞片变得黯然失色,眼眸深处的一汪潮水,顿时灰暗,寂然无声。终于有一天,她获得了双腿,却要忍受着走步时刀扎般的疼痛;她可以见到王子,面对王子时却要体验万千话语都不能熬成一个字的苦楚。王子最终走向他人。王子什么都不会知道。他对岸上真正救他的女孩一无所知,他甚至读不出她眼里的深挚情意。
小美人鱼的牺牲没有价值。
当她一个人站在海边的房子里接受晨光的洗礼时,我想她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往日的画面:她和几个姐姐们在海底嬉戏打闹,一起荡着秋千高声唱着母亲教的童谣;她甩动着尾巴,在清凉蔚蓝的海水中游弋自如。她的心灵充塞着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由。 她必定会怀念那片蓝宝石般的海洋,婴孩似的她的眼的颜色。
若是她有尾巴和美妙的歌喉,王子或许会被她天籁般的歌声所吸引,随她进入海蓝的世界。这时,她也会以自己最真实的美丽而获得最纯粹的爱情。
康德说,所谓最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永远不再返回的幸福之感,因为它永远失落了,所以只能用怀念来感召它。
而我们本身所拥有的美好,也已经最珍贵。别让曾经美好的光芒只能透过记忆的平面来反射。
因为,所有的往事都不会重来。
【点评】文章选材精当,小人鱼的故事与庄子化蝶的故事,构成了互文性的文本。剖析小人鱼,就是剖析“庄子化蝶”,这是借石打鸟,极为巧妙。文章可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次是叙事层面,第二个是评说层面,第三个是哲学层面,最后引出文章的观点:本身拥有的美好,已经足够珍贵,我们只需握紧我们手中所有的,就是真正的幸福。
作家刘墉在其作品《方向》中写道:“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请以“心中有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刘墉的作品是《方向》,这个隐藏信息非常重要。后面这句话很好理解,“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座山就是方向所在,理想所在,目标所在。本题最关键的还是对“山”内涵的界定。山的内涵决定了文章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把握“山”的特点和内涵,就成为文章成功的关键。巍巍乎高山,山高大、沉稳、厚重,但也会沉重、压抑、遮蔽;山还是很多东西的象征,比如友谊、爱情,比如某种文化,某种精神。总之,在对山的把握上,既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最好由实到虚,但最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虚”。
多年来一个老人徘徊在我心头。老人们告诉我他叫愚公,愚就是笨的意思。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试图搬走家门口的那座山。
幼年时的睡前故事演变成少年时的写作素材,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在结尾处加上类似于“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之类的“感悟”,然后坐等老师一句“语言流畅”的评语。
然而直到这些年,当“愚公移山”对作文而言已经太过浅白俗套的时候,那个老人依旧在我的脑海中往往返返,挥之不去。他的背后依旧是那座永远移不完的高山。于是在独处幽居之时,我便与他对视起来——他所苦苦坚持的,当真只是那一场搬迁吗?他所搬迁的,当真只是家门口那一座高山吗?
中国文学强调意象,甚爱象征。“高山”一词在千百年来自有各色寓意。譬如孔子所云“仁者乐山”,那山便是稳重与沉稳;又如“高山流水”之中是相知相助的契合;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的是一种外界局势;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则是内心的隐逸之情。愚公所移之山,大约是与太白的“连峰去天不盈尺”相近的,这也是“山”纵观古今中外最常见的象征意义之一——险阻与困难。那么愚公移山是用坚持战胜困难的故事吗?我试图询问那脑海中的老人,他依然在山下往返,笑而不语。
严格说来,愚公的坚持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那天堑并不是他直接移除的,而是他的不懈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出手相助,完成了他的目标。换句话说,就像本来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玄奘在半路上捡到了西天的经文一样,任务是完成了,可是成就感没有了,修成正果的大团圆结局也没有了。然而愚公遗憾吗?他不遗憾,他乐呵得很。也许有人指出,作为“愚”公,他遇到这么好的事情当然会高兴。可是我认为,这是要追溯到他移山的起因的。
愚公移山,乍看之下是因那巨山挡住了去路,生活不便,但因此就要移山吗?他为什么不搬家?甚至挖一条隧道都比移山来得轻松。也许又有人提出愚公很愚的论断,可是他的家人们亦都愚钝吗?脑海中的老人不置可否,继续默默在山下往返。然而这一次他并非孑然一身。在那山隅间,浮现出他亲人安慰的笑颜。
至此,我若有所悟,原来他所苦苦坚持的,并不是那一座大山之搬移。搬移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愚公的自我求证,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肯定。他得到家人的支持与天帝的认同,因而必无所憾。这一场移山之旅,所象征的是愚公的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因其形式之愚,所以直白简练,却依旧难为人知。
我不由得想起海明威笔下那个带回了大马哈鱼尸骸的老人,他的自我认同甚至更难为旁人理解,但他自知自足,守着自己梦中的狮群。这其中也许是中西文化殊异,而本质,毕竟还是相同的。
有欧洲学者提出了文学研究中的“原型批判”的概念,就是通过对重复出现的意象进行追问,探寻人类共通的精神根源,我想是颇有几分道理的,我与愚公的一番对视绵延覆盖了我从几岁到十几岁的成长历程,终于得以触碰其皮毛。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座山,每个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无论如愚公一般,未竟功业但有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并因此遂了心愿,或如圣地亚哥老人那般知音难觅却快然自足,但存青山于胸臆,毅然前行,则此生无憾。
【点评】文章由愚公切入。“山”既是愚公所移之“山”,又是愚公战胜险阻和困难的精神之“山”。文章通过两次质疑推导出全文的核心——愚公之所以心中始终有座山,乃是因为愚公的自我求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最后,作者联想到《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认为这是东西方文明中各自的典型形象交相呼应,他们所构成的“原型批判”更加雄辩地说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文章立意高远,境界恢弘,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