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心痛哪里来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困扰:有件事让老母亲非常痛苦


  这一天,来访的女士脸上写满焦虑:“我想请您帮帮我的老母亲。”
  我递过水杯:“请慢慢说,老母亲遇到了什么难题?”
  女士接过水杯,把一个心痛的故事缓缓道来:“我老母亲快九十岁的人了,一直跟我们生活,有件事让老母亲非常痛苦。是这样的,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二人,现在我们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可是几十年来,哥哥跟我们母女基本上没有来往。他住在另一个城市,记忆中见过几次面,可在我心里,好像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哥哥。不难想象,几十年来,哥哥没有对母亲尽过应有的赡养之责,更不用说尽孝道了。
  “母亲年岁越来越大了。也许是老来念子的天性,也许是老人也盼望儿子在身边,也许是老人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希望儿子来料理后事,反正母亲最近特别思念儿子。然而,哥哥却不见人影,甚至没有音讯。于是,母亲对哥哥常常更加严重地抱怨,抱怨哥哥许多的不是,抱怨哥哥忘了爹娘,甚至痛骂,骂哥哥是个不孝子,骂哥哥混蛋。”
  我问道:“哥哥为什么这样呢?”
  原来,哥哥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因为家庭贫苦把他送回老家,由远方的亲戚抚养。再后来,好像正是“文革”的时候,又让十几岁的他投亲靠友去了另一个城市,在那里长大成家。可是哥哥却说,是父母不要他了,是这个家不要他了。因此他对父母非常怨恨,对这个家非常怨恨。我曾亲耳听哥哥说过,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受虐待的孩子。
  女士总结说:“哥哥光知道自己了,不知道老人现在心里有多痛。所以,我想请您和我母亲谈谈,让老人心里的痛减轻一些。您看可以吗?”

心理解析:亲情缺失酿成两代人的心痛


  心理咨询案例一再证实,亲情缺失常常会酿成两代人的心痛。只是这个案例中,母亲已经到了晚年,儿子也到了老年,亲情缺失酿成的心痛持续时间太长了,成了一个埋在两代老人灵魂深处的心痛。这痛心的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然而,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能为这对母子和这个家庭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沉吟良久我直言:“老人的心痛令人同情。然而我要说的是,你哥哥的心痛更令人同情。你哥哥说他是最不幸的,最受虐待的,句句实情。一个孩子,从小被迫离开妈妈的怀抱,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的家,心灵承受了怎样痛心的煎熬啊!”
  女士颇为诧异:“是这样的啊!”
  我继续直言:“是的。母爱亲情,是孩子心灵不可缺少的阳光,是孩子心灵深处安全感最重要的基石。这,在童年,特别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孩子两岁前与父母特别是母亲长期分离,将酿成莫大的甚至难以完全弥补的心灵重创。
  “他不仅一岁多就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而且十几岁的时候更彻底地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如此的两度重创,没有很好的机缘促成,要他平复心灵所遭受的创伤谈何容易?要他放下心中的怨恨谈何容易?
  “如此两代人的心痛哪里来?应该说是母亲亲手造成的。纵有或时代的或家境的种种理由,亲手把孩子送给了别人,让孩子不到两岁就离开了自己的怀抱,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对此,你母亲内心是深感愧疚的。这种愧疚感,是一种难言的苦痛,甚至是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越是到了晚年,老人这种苦痛会越重。”



  女士心生疑惑:“那为什么母亲却还要责骂哥哥呢?”
  我笑了:“怎样让自己内心的苦痛减轻一些呢?归咎于他人,常常是个不错的办法。因此,当我们做了愧疚之事后,常常会不知不觉间归咎于他人。老人抱怨责骂儿子也是这样的心理:儿子不对,儿子不好,儿子不是东西,如此归咎于儿子了,自己内心愧疚的苦痛多少会有所缓解,有所减轻。用心理学的话说,老人这是潜意识里运用了自我心理防卫机制:一个叫合理化,也就是为自己当年感到自愧的作为寻找理由;一个叫投射,也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愧疚转到指责儿子的过错上。这样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虽然不免自欺欺人,卻可以暂时让自己的心痛减轻一些。一句话,老人这样做,是潜意识里在自我心理镇痛,在自我心理安慰。”

心理对策:体谅,倾听,促进亲情回归


  女士深感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啊!这样说来,您现在跟老人沟通并不能解决问题,是吗?”
  我肯定地说:“领会得非常好。在没有做好你哥哥工作的情况下,作为心理咨询师跟老人沟通,怎么谈?如果隔靴搔痒肯定不妥;如果把前面的意思如实说给老人,那么,老人连借自欺欺人来自我心理镇痛的机会都没有了,心灵只能赤裸裸地备受自责和愧疚的苦痛煎熬,这对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岂不又是太残忍了!”
  “您的意思是说,让母亲抱怨责骂哥哥可以减轻心痛?”
  “可以这样理解。要化解这样的两代人的心痛,首先是做好你哥哥的工作。如果你哥哥能够不计过往,主动跟老人和解,这样的情况下再与老人沟通,母子关系才可望缓解甚至冰释前嫌。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鉴于这样的情况,让老人抱怨责骂儿子,确实可以让老人心安一些。这虽是下策,也还算比较人性化的对策吧。”



  “也是,不用说老人,就是我,心里也有对哥哥的抱怨……”
  我顺势说道:“这也许正是关键点所在。从积极的角度说,作为妹妹能够心理换位,多从哥哥的角度来体谅理解哥哥,也许是化解两代人心痛的更好对策。”
  女士回应比较积极:“说心里话,您说的道理我能理解,但是到现在我还不能从感情上接纳哥哥。不过,我愿意尝试。问题是我能做些什么呢?”
  我对女士的态度表示肯定,并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积极主动体谅哥哥。以一颗悲悯情怀来体谅哥哥的不幸,就会感受到哥哥内心的苦痛,就会让自己心中升起柔软的同情,就会让自己心中升起温暖的亲情。人的心灵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妹妹这样的心念,真的会让哥哥感应到的。这是因为,自己的心从冰冷僵硬变得温暖柔软了,必会在有意无意的种种信息沟通中传递出来,传递给有关的人,传递给妈妈,传递给哥哥。由此,就必然产生良性的心灵互动。
  其次,创造机会倾听哥哥。一旦有了良性的信息互动,就可能促成了兄妹相逢的机会。况且,作为妹妹创造机会主动去看望哥哥,也是人之常情。兄妹相逢,妹妹如果能静静倾听,倾听哥哥尽情的诉说,这本身就是化解哥哥心痛的良药。而且,倾听的结果,妹妹也会对哥哥有了全新的理解,进而,兄妹之情也就会在彼此心中回暖。有了兄妹之情的回暖,不难想象,必将促进母子之情的回暖,促进整个大家庭亲情的回暖,由此也许会促进母子早日重逢。
  沟通至此,女士脸上有了温暖的笑容:“您说得对,我会努力的。谢谢您!”
其他文献
怀旧主题展”这个活动创意来源于老人的怀旧情怀。在敬老院倾听老人叙述的人生经历中,老人提到的老物件,往往最能引发老人内心的情感激荡,受世界博物馆日启发,我突发奇想:要是做一场怀旧主题展,多有意义啊!  想到这个点子时,抑制不住兴奋,可是怀旧展品去哪儿找呢?对,博物馆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立即就联系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物苑,虽然工作人员颇有爱心,但无奈受限于文物外展须经过文物局审批,而且涉及版权
期刊
小倩今年读初中二年级,14岁的她脸色偏黑,长相普通,性格偏内向,不太善于表达,在一群同学中间并不显眼。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心理活动室给她的班上心理健康课,主题是“悦纳自我”。或许是这堂课触动了她,下课后,我发现其他同学都离开了活动室,唯独她还在,似乎想告诉我什么。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主动问她:我可以帮到你吗?她点了点头,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二下午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做咨询。  咨询
期刊
提起电动汽车,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特斯拉这个汽车品牌。而提起特斯拉,又不得不提到他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马斯克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答案是马斯克具有四项心理资本,这是他能成大事的关键所在。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概念来源于积极心理学,最初由美国学者Luthans等人在2004年提出。
期刊
入夏的时节,最让小朋友惦念的除了西瓜还有暑假。和姥姥一起生活的正男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笑,只喜欢低着头。当同学们聊着去哪里玩的时候,他沉默着不搭话。终于忍不住回家问姥姥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姥姥说爸爸意外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赚钱在外面工作,不能回来。  本来很不轻松的故事,配上了欢快的背景音乐。正男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无意中知道了妈妈的地址,踏上了寻母的道路。  邻居“不靠谱”大叔知道后,在妻子的命令下
期刊
有一天,孩子拿着一本《小王子》来让我读。刚刚读了几分钟,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本书好像不是写给孩子看的。  《小王子》的第一章是作者六岁那年的一段经历,作者读到了一条大蟒蛇如何吞食怪兽的故事。惊诧于蟒蛇居然能把那么大的怪兽吞下去,然后再花半年的时间来待在原地消化。于是,作者放飞想象,专门画了一幅“蟒蛇吞象”的轮廓图。当他异常兴奋地把这幅作品展示给成年人看,并且得意地问他们“怕不怕”时,成年人都很不解,
期刊
到底谁有错  周末上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起电话,原来是好友木村先生打过来的。他气愤地说:刚才和儿子吵了一架。原来,今天好友想带儿子上興趣班。可是,儿子拖拖拉拉,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好友就训了他几句,没想到儿子就和他吵起来了。两个人性格都比较倔,谁都不服输。这不,好友气不过,就打电话给我,说:“遇到这种事,只能向你这个‘大心理学家’请教了。”  好友住的地方离我很近。于是,我让
期刊
疫情突如其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各种突发事件中都会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尽管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孕产妇的应激状态并没有完全平静。  从关爱母儿健康出发,了解疫情期间孕产妇心理状况,帮助广大孕妇平安顺利渡过难关,是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工作者应尽的一份责任。  针对公共突发事件对孕产妇的心理影响,为帮孕产妇顺利度过疫情流行期和此后完成分娩,  我们提供如下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
期刊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孩子已经十岁了,在读小学四年级!从孩子上三年级开始,我的家里就经常发生亲子战争,而每次吵架的导火线都是因为他做事拖拉、磨蹭!比如早上起床,定好了闹铃6点45分起床,但是他总能磨蹭到7点;下午放学回来,一进门就玩手机,我需要催很多次才去写作业,他坐到书桌前又开始抠抠橡皮,转转笔,写几个字就要拿起手机看两眼!每次我看到了,他还狡辩说是在查资料!然后一场口水战又再次爆发!我
期刊
高一年级重点班的小丫和小辉恋爱了。  班主任首先找了女生谈话。谈话之后,小丫再也没有像往日那样大大方方地与小辉交往,连正常的对话交流也不再有。被冠以“早恋”的“罪名”后,小辉也觉得好像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这让他觉得无法忍受。他也非常疑惑为什么班主任没有找他呢?既然这样,他决定主动去找班主任,然而谈话的结果是小辉被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写下了保证书,与小丫断绝来往。这样做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我
期刊
“医生,我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同房成功。每次丈夫一碰到我的私处,我就立马合上腿,反应非常强烈,下意识地将他推开。家里一直催着我们生小孩,我压力很大。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只有我不行呢?”这是一位患有性交恐惧的女士来医院就诊时对我的倾诉。  许多性交恐惧患者都觉得自己像一座孤岛,认为只有自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类患者的数量并不少。目前,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缺乏精准数字,但鉴于我国性教育和性观念的现状,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