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为探究过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课改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课施教,在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问题情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课改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课施教,在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为数学探究过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具备一些理解新概念所须的具体知识,而数量贫乏且抽象程度较低时,他们只能从一定的具体例子出发,从实际经验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概念,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数量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例如: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经常使用的三角板出发,让学生思考一对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共性,从直观上学生只感觉到形状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边角关系上找出形状一样的原因,把直观感觉落实到数量关系上——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然后再利用一对大小不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归纳出三角形相似的概念。
  (二)通过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已经具备学习某一新数学知识,但这一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在逻辑联系的必然性上不太容易被学生感觉到时,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思考、归纳、探索规律、建立猜想、获得命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逻辑上的论证,从而得到定理、法则或公式。例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准备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木棍,让他们随意选择三根摆三角形,学生在摆图过程中发现选1厘米、2厘米、3厘米摆不成三角形,选1厘米、2厘米、4厘米也不行,选1厘米、3厘米、4厘米还不行,只有2厘米、3厘米、4厘米才能摆出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体会出要想摆出三角形必须是两根短木棍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木棍的长,由此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时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是如果不学习新知识,则问题将无法解决;二是解决了问题后,要他说明解题过程的正确性时,不用新知识便无法说明理由,这样的情况都可引发问题情境。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每个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老师也非常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认为老师所说的话是金口玉言,书中的知识是千真万确的,对书本知识,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知道一味地接受,从不敢有丝毫的怀疑与批判。大胆怀疑,敢于向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挑战,这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人为地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向教师质疑,既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更新观念,营造平等的民主型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换上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感。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耐着性子倾听,直到学生发言完毕,同时要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真正做到: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题;允许学生自由争辩;不清楚的问题允许重提;说不完整的允许补充;老师说错了允许批评;允许保留自己意见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联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许多发明创造就是由联想而产生的。例如:“科学家们看到鸟儿在天上飞,而发明了飞机。”“看到荷花的叶子不沾水,发明了伞。”“鲁班因被草叶划破手,而发明了锯。”教师只要用这些事实去鼓励学生联想,学生就会有去试一试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有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说不定就会在所教的班级中出现一个“爱迪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开放式习题,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注意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开放式数学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例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可以通过教具移动圆周角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应当认识到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同一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想,然后证明;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或外部时,同一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又有什么关系?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多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模式。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坚实的铺垫。
  总之,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课。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把探究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学数学》,1993年第3期
  [3] 王延文等,《“问题解决”及其研究综述》,《数学教育学报》,1995年第3期
  [4] 陈椿坚,《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2003年11期
  [5] 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11期
  [6] 郑毓信、肖伯荣、熊萍,《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7] 林文凤,《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03年9期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需要高素质人才,现在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 改进管理 实施措施    一、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今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然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
期刊
为进一步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结合省教育厅厅长到我区中小学进行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在学习瑞典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小班教学,取消考试,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为指导思想,2008年暑假,创建了路南区实验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班。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推动路南区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健
期刊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思路。学生的在校表现彰显着他们德性的完善程度。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并不断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行为。然而,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道德实践,获得亲身的道德体验,在道德意志的作用下自觉控制和约束自己的
期刊
曾经对中国教育理论有很大影响的凯洛夫所编《教育学》对班主任工作的专门论述是:“某一学科的教师,同时又是自己学生的负责导师。除此之外,对于每一年级里担任功课最多和最有经验的一个教师,常常委以附加的任务:统一和调整本级所有教师的教导活动、组织和指导本级儿童整个生活等活动,规定学校与本级学生的家庭间必要的联系,在低年级里,一切学科或多数学科的讲授,是集中在一个教师的手里。从高年级开始,在每一年级里实现着
期刊
摘要:自从班级授课制产生以后,班集体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陶冶审美情趣,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具有重大的影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特殊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重要地位    一、班主任工作的实质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要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
期刊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比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两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在班里是少数,但是他们也是班里的一员,如果放弃他们,既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累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时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正处于被塑造而未定型的阶段,可塑性很大。所以后进生的教育应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后进生是成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一般而
期刊
师爱如天,特别是那些优秀教师和名师,哪一个不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工作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师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不是简单的公式,不可以套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的基础上,要能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成长。  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
期刊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在今天这个科技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中,温家宝总理以一位政治家高瞻远瞩的眼光、一位思想家海纳百川的胸怀、一位教育家高屋建瓴的思想,把教育的发展推到了时代的前沿,把抓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本,作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手段。归根结底,国家富强、科技发展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生活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我国更把英语教育视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活与英语是分不开的。  现今,英语课程已走入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可我们不得不为一些学生的成绩而担忧。以往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个人认为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要:随着周围独身子女的增多,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导致当今中国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因此,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心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感 和谐 进步    研究现状:山区封闭,教育落后,思想守旧,感恩心理缺乏。  学生状况: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心理教育匮乏,思想单纯。索取意识强烈,付出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感恩是一个社会话题,尤其针对当前社会复杂、教育模式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