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冲突;成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71-03
【作者简介】冷含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高级教师。
青少年渴望获得友谊,期待被接纳。但由于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身心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自我关注过多等原因,他们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导致情绪低落,产生忧伤、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和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人际沟通的能力,促进人际间的良好沟通,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的状态。大部分时候冲突带给人们的是焦虑,但是正视并学习应对冲突,就能使之成为成长的机会。
一、暖身活动:现场调查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生活背景、性格有差异,观念、看法不同,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碰撞、冲突。你有和他人产生冲突的经历吗?没有和别人起过冲突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核心概念“人际冲突”的定義,通过现场调查、采访的形式,核对学生对人际冲突的理解。
二、“冲突”联想
教师:提到人际冲突,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像?你的冲突画像有哪些颜色?由什么样的线条组成?请选用你觉得合适的颜色,用绘画的形式为冲突画像。要求:随意涂鸦,选用任意的图形、色彩来自由表达对于冲突的内心体验。不必关注绘画技巧,重点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画好后请互相欣赏和交流,说说你的冲突画像表达了哪些情绪,或者你透过同学的作品看到了他的哪些情绪。
学生在A4纸上给冲突画像。
教师:刚刚我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冲突中我们的情绪还是挺复杂的,有着多种不同的情绪体验。有的同学的线条很杂乱,看上去应该比较烦躁。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具体说说,你的作品表达了冲突时的哪些情绪体验。
学生:愤怒、压抑、悲伤、孤独、伤心、委屈……
教师:情绪没有对错之分,这是你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也是最真实的内心表达。通过情绪你想要表达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
学生:生气是不满意,无法接受。悲伤是达不成目标,无能为力。孤独是无人理解。压抑是怕伤害对方。
教师:透过情绪我们看到了彼此的期待。让我们看到、听到彼此内心的想法:“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我更想要的是……”“……这样做我可以接受”。
设计意图:用绘画的形式将人际冲突中的复杂情绪体验外化,帮助学生觉察冲突;通过引导学生对冲突中情绪的觉察,使学生了解冲突双方彼此的期待。
三、回顾“冲突”
教师:回忆最近一次(或者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冲突,当时发生了什么?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当时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你怎么看待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冲突给人际关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学习与成长经验?
学生1:我就直接开打了,当时很爽,后来就有些后悔,因为仔细想想并不都是对方的错,自己也有错。我心里内疚,但又不好意思说,会影响我和他的关系。
学生2:我一般不跟别人争,顺其自然,什么都不说。有时候心里会有些不舒服。
教师:我们在应对冲突的时候会有5种方式———竞争、回避、迁就、妥协、合作,每种应对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情景。有的方式虽然暂时能缓解冲突,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冲突带来成长》,如果我们在冲突中能够觉察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反思应对,聚焦问题解决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会在冲突中学习、收获、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冲突”经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并分析这些方式产生的影响。
四、应对“冲突”
教师:请用“冲突管理表”(见表1)帮助案例中的小A、小B解决冲突。
PPT出示案例:体育课后,小A热得满头大汗,回到班上就把电风扇开了起来。小B最近身体不舒服,风扇一开就更加难受了。
教师:在同学们的展示中,有哪些应对方法对解决冲突有帮助?还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学生1:要观察一下对方的情绪,要让他听得乐意。必要时,可以先说一些他喜欢听的话,讨好一下他。
学生2:可以先说对他有利的话,如“我知道你很热,想吹吹风凉快凉快。”然后说我们俩的共同点,“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感冒,不希望自己身体不舒服。”最后提出自己期望,“你看,我都已经感冒了,这风扇是不是吹一会儿就可以关了?”
PPT播放视频《母子冲突》。
教师:请分组讨论视频中的母子冲突问题、他们的应对方式及影响、母子双方的情绪和期待。
学生:妈妈和儿子都很愤怒,互相指责对方。妈妈希望儿子“听话”,就是想要儿子顺从妈妈,不玩电脑游戏,好好学习。儿子希望妈妈“别老管着”他,别对他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
教师:请六位同学分角色表演在面对冲突时应该如何协商。
情景剧表演:一位同学扮演妈妈,由“妈妈”另选两位同学扮演“妈妈”的“期待”和“应对”。一位同学扮演儿子,由“儿子”另选两位同学扮演“儿子”的“期待”和“应对”。六人贴上准备好的标签,即:妈妈、妈妈的期待、妈妈的应对、儿子、儿子的期待、儿子的应对。互动开始,老师询问双方的“期待”有没有满足,“应对”该如何回应当下的问题(如果“应对”没法提出解决方法,可现场求助其他同学)。几轮互动后暂停,询问“妈妈”和“儿子”以及现场其他同学的感受。情景剧结束后,老师帮助六位表演的同学去角色,如把标签撕下,让学生对自己说:“我是伊伊伊(自己的名字),我不是他的妈妈。”
教师总结:在人际冲突中,不仅要关注情绪、了解期待、反思应对、解决问题,还需要关注人际沟通过程中的表达与倾听。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教师示范如何应对冲突。用心理剧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冲突时觉察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反思应对,聚焦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拓展作业
艺术创作:尝试创作一个艺术作品帮助自己在冲突之后平静下来。可以是一幅图或漫画,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歌或歌词等。
职业链接:登录网络搜索与解决冲突有关的职业,如调解员、仲裁员。
本节课,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小组互动、分享讨论了解了人际冲突中情绪表达的内涵,冲突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应对、管理冲突的方法。课堂活动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是最后的情景剧环节,将“妈妈”和“儿子”的“期待”“应对”外化,使得学生更容易参与,能在课堂上呈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经验。如果课时设计为2课时,课堂上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学生管理冲突的有效方法。
从教学理念上看,本节课的选题具有针对性,与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相吻合。另外,冷老师对本节课辅导主题及核心概念的理解精准而深刻,认为大部分时候冲突带给人们焦虑,但如果正视它,学会应对它,就能使之成为成长的机会。
从教学设计上看,结构化的设计清晰有序:暖身活动现场采访—“冲突”联想—回顾“冲突”—应对“冲突”,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注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并学会反思和应对,进一步学会表达与倾听。
从课堂氛围上看,团体张力较强。教师设计的活动紧贴学生生活,学生积极参与投入,气氛和谐活跃,现场活而不乱,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理健康课的体验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从专业技巧上看,最突出的特点是真诚开放,能够将萨提亚治疗理念自然地融入课堂进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并能做出及时的引导与回应,注重现场的生成。
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投入度高,感悟其中、体验其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点评嘉宾:苏华,金陵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71-03
【作者简介】冷含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青少年渴望获得友谊,期待被接纳。但由于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身心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自我关注过多等原因,他们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导致情绪低落,产生忧伤、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和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人际沟通的能力,促进人际间的良好沟通,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的状态。大部分时候冲突带给人们的是焦虑,但是正视并学习应对冲突,就能使之成为成长的机会。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现场调查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生活背景、性格有差异,观念、看法不同,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碰撞、冲突。你有和他人产生冲突的经历吗?没有和别人起过冲突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核心概念“人际冲突”的定義,通过现场调查、采访的形式,核对学生对人际冲突的理解。
二、“冲突”联想
教师:提到人际冲突,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像?你的冲突画像有哪些颜色?由什么样的线条组成?请选用你觉得合适的颜色,用绘画的形式为冲突画像。要求:随意涂鸦,选用任意的图形、色彩来自由表达对于冲突的内心体验。不必关注绘画技巧,重点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画好后请互相欣赏和交流,说说你的冲突画像表达了哪些情绪,或者你透过同学的作品看到了他的哪些情绪。
学生在A4纸上给冲突画像。
教师:刚刚我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冲突中我们的情绪还是挺复杂的,有着多种不同的情绪体验。有的同学的线条很杂乱,看上去应该比较烦躁。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具体说说,你的作品表达了冲突时的哪些情绪体验。
学生:愤怒、压抑、悲伤、孤独、伤心、委屈……
教师:情绪没有对错之分,这是你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也是最真实的内心表达。通过情绪你想要表达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
学生:生气是不满意,无法接受。悲伤是达不成目标,无能为力。孤独是无人理解。压抑是怕伤害对方。
教师:透过情绪我们看到了彼此的期待。让我们看到、听到彼此内心的想法:“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我更想要的是……”“……这样做我可以接受”。
设计意图:用绘画的形式将人际冲突中的复杂情绪体验外化,帮助学生觉察冲突;通过引导学生对冲突中情绪的觉察,使学生了解冲突双方彼此的期待。
三、回顾“冲突”
教师:回忆最近一次(或者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冲突,当时发生了什么?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当时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你怎么看待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冲突给人际关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学习与成长经验?
学生1:我就直接开打了,当时很爽,后来就有些后悔,因为仔细想想并不都是对方的错,自己也有错。我心里内疚,但又不好意思说,会影响我和他的关系。
学生2:我一般不跟别人争,顺其自然,什么都不说。有时候心里会有些不舒服。
教师:我们在应对冲突的时候会有5种方式———竞争、回避、迁就、妥协、合作,每种应对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情景。有的方式虽然暂时能缓解冲突,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冲突带来成长》,如果我们在冲突中能够觉察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反思应对,聚焦问题解决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会在冲突中学习、收获、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冲突”经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并分析这些方式产生的影响。
四、应对“冲突”
教师:请用“冲突管理表”(见表1)帮助案例中的小A、小B解决冲突。
PPT出示案例:体育课后,小A热得满头大汗,回到班上就把电风扇开了起来。小B最近身体不舒服,风扇一开就更加难受了。
教师:在同学们的展示中,有哪些应对方法对解决冲突有帮助?还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学生1:要观察一下对方的情绪,要让他听得乐意。必要时,可以先说一些他喜欢听的话,讨好一下他。
学生2:可以先说对他有利的话,如“我知道你很热,想吹吹风凉快凉快。”然后说我们俩的共同点,“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感冒,不希望自己身体不舒服。”最后提出自己期望,“你看,我都已经感冒了,这风扇是不是吹一会儿就可以关了?”
PPT播放视频《母子冲突》。
教师:请分组讨论视频中的母子冲突问题、他们的应对方式及影响、母子双方的情绪和期待。
学生:妈妈和儿子都很愤怒,互相指责对方。妈妈希望儿子“听话”,就是想要儿子顺从妈妈,不玩电脑游戏,好好学习。儿子希望妈妈“别老管着”他,别对他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
教师:请六位同学分角色表演在面对冲突时应该如何协商。
情景剧表演:一位同学扮演妈妈,由“妈妈”另选两位同学扮演“妈妈”的“期待”和“应对”。一位同学扮演儿子,由“儿子”另选两位同学扮演“儿子”的“期待”和“应对”。六人贴上准备好的标签,即:妈妈、妈妈的期待、妈妈的应对、儿子、儿子的期待、儿子的应对。互动开始,老师询问双方的“期待”有没有满足,“应对”该如何回应当下的问题(如果“应对”没法提出解决方法,可现场求助其他同学)。几轮互动后暂停,询问“妈妈”和“儿子”以及现场其他同学的感受。情景剧结束后,老师帮助六位表演的同学去角色,如把标签撕下,让学生对自己说:“我是伊伊伊(自己的名字),我不是他的妈妈。”
教师总结:在人际冲突中,不仅要关注情绪、了解期待、反思应对、解决问题,还需要关注人际沟通过程中的表达与倾听。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教师示范如何应对冲突。用心理剧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冲突时觉察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反思应对,聚焦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拓展作业
艺术创作:尝试创作一个艺术作品帮助自己在冲突之后平静下来。可以是一幅图或漫画,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歌或歌词等。
职业链接:登录网络搜索与解决冲突有关的职业,如调解员、仲裁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小组互动、分享讨论了解了人际冲突中情绪表达的内涵,冲突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应对、管理冲突的方法。课堂活动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是最后的情景剧环节,将“妈妈”和“儿子”的“期待”“应对”外化,使得学生更容易参与,能在课堂上呈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经验。如果课时设计为2课时,课堂上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学生管理冲突的有效方法。
【点评】
从教学理念上看,本节课的选题具有针对性,与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相吻合。另外,冷老师对本节课辅导主题及核心概念的理解精准而深刻,认为大部分时候冲突带给人们焦虑,但如果正视它,学会应对它,就能使之成为成长的机会。
从教学设计上看,结构化的设计清晰有序:暖身活动现场采访—“冲突”联想—回顾“冲突”—应对“冲突”,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注情绪,了解彼此的期待,并学会反思和应对,进一步学会表达与倾听。
从课堂氛围上看,团体张力较强。教师设计的活动紧贴学生生活,学生积极参与投入,气氛和谐活跃,现场活而不乱,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理健康课的体验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从专业技巧上看,最突出的特点是真诚开放,能够将萨提亚治疗理念自然地融入课堂进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并能做出及时的引导与回应,注重现场的生成。
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投入度高,感悟其中、体验其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点评嘉宾:苏华,金陵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