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校渐渐地普及,这犹如给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有效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催化剂”,它可以借助声音、图像、动画和影视,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样就比教师的抽象讲解、传统的板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我先出示几张海上日出的壮丽图画和播放日出景象的视频给学生欣赏,学生们就像磁铁一样被吸引了过来,大家兴奋地看着,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美景。我这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选择描写海上日出的部分进行阅读探究,看看课文描写了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再到全班交流,同学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内容,加上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生再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和感悟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就水到渠成了。
二、展示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直观的、表象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也有些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識或生活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和障碍,成为教学中的重点甚至难点。而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直观、准确、形象地展示知识内容,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拉近生活距离,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破课文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闰土给“我”讲的几件新鲜事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课文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这也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思维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雪地捕鸟”“管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事都设计了相应的动画教学环节:1.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用动画展示“装弶捉小鸟雀”的过程,并配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内容,就能轻易地理解闰土“雪地捕鸟”这一教学难点。2.为让学生认识“猹”“鬼见怕”“观音手”“跳鱼儿”这些学生较为陌生的事物,我在课件上插入了“猹”和“鬼见怕”“观音手”的图片和“跳鱼儿”在沙滩上跳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对课文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如此可见,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能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突破课文重难点。
三、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资源丰富多样化的互联网 时代,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网络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获得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权利。所以,灵活有效地把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交流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的优势。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上网查阅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资料;2.运用所查到的相关资料,自学《海底世界》一文;3.针对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4.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有趣的动物。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理解和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美丽与富饶,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这也证明,信息技术的灵活有效介入课堂,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记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变成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极具个性化的新型学习方式。
四、拓展课内外阅读,增加知识容量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凭借其交互性、形象性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以其链接知识的广泛性使语文课堂可以向网络无限延伸、拓展。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信息搜集,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和信息容量,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又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知识容量。
因此,我每周都抽出一节课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语文阅读课,先设计好学习的主题,再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搜集和过滤信息,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了“好词佳句”“美文欣赏”等文件夹,不断积累语文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建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开拓学生思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艺术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催化剂”,它可以借助声音、图像、动画和影视,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样就比教师的抽象讲解、传统的板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我先出示几张海上日出的壮丽图画和播放日出景象的视频给学生欣赏,学生们就像磁铁一样被吸引了过来,大家兴奋地看着,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美景。我这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选择描写海上日出的部分进行阅读探究,看看课文描写了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再到全班交流,同学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内容,加上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生再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和感悟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就水到渠成了。
二、展示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直观的、表象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也有些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識或生活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和障碍,成为教学中的重点甚至难点。而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直观、准确、形象地展示知识内容,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拉近生活距离,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破课文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闰土给“我”讲的几件新鲜事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课文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这也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思维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雪地捕鸟”“管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事都设计了相应的动画教学环节:1.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用动画展示“装弶捉小鸟雀”的过程,并配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内容,就能轻易地理解闰土“雪地捕鸟”这一教学难点。2.为让学生认识“猹”“鬼见怕”“观音手”“跳鱼儿”这些学生较为陌生的事物,我在课件上插入了“猹”和“鬼见怕”“观音手”的图片和“跳鱼儿”在沙滩上跳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对课文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如此可见,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能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突破课文重难点。
三、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资源丰富多样化的互联网 时代,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网络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获得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权利。所以,灵活有效地把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交流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的优势。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上网查阅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资料;2.运用所查到的相关资料,自学《海底世界》一文;3.针对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4.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有趣的动物。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理解和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美丽与富饶,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这也证明,信息技术的灵活有效介入课堂,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记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变成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极具个性化的新型学习方式。
四、拓展课内外阅读,增加知识容量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凭借其交互性、形象性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以其链接知识的广泛性使语文课堂可以向网络无限延伸、拓展。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信息搜集,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和信息容量,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又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知识容量。
因此,我每周都抽出一节课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语文阅读课,先设计好学习的主题,再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搜集和过滤信息,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了“好词佳句”“美文欣赏”等文件夹,不断积累语文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建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开拓学生思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艺术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