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断升华,通过实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新课改下化学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的。
  现就 “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中巧妙运用化学实验谈笔者的一点肤浅的做法,仅供参考。
  一、给出概念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时,首先利用活动与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这一事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过渡自然得体,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理解概念
  紧接着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一与前面两个实验相互矛盾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与刚才的实验现象发生冲突,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平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并讨论。让学生明白,不是不守恒,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反应是在敝口的烧杯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气体,气体逸出,所以导致天平不平衡。接着趁热打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天平平衡?”此时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大胆创新,设计各种有效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及实验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掌握概念
  在清楚了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之后,接着提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一反应,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实验及分析猜测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情况并分析说明“平衡”、“偏左”或“偏右”的原因所在。此时教师不给予评价,让事实来说话,接着演示“镁条燃燒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一实验。理论上由于镁带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应该是镁带的质量加上氧气的质量等于氧化镁的质量,我们开始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而反应后是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应大于镁带的质量,反应后天平应偏向左边。而事实上却是天平偏向了左边,即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反应前的镁带的质量还要少,使学生产生疑惑,进而主动去思考为什么。
  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实验时的现象的一些细节:除了产生耀眼的白光之外,还产生一缕白烟;另外还有夹持镁带的钳子上也沾有白色的固体物质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少了。
  通过这一与“规律”产生冲突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判断、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这个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开发。
  四、升华概念
  在理解了上述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教师举例:同学们,老师给你数目、形状、大小、质量都相同积木,要你全部用它们来堆房子和汽车,那么堆成的房子和汽车的质量一样吗?学生会肯定地回答。
  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质量会一样呢?学生很容易理解:因为堆房子和堆汽车所用的积木的种类、数目、质量都完全相同,所以堆成的房子和汽车的质量肯定完全相同。
  学生在理解了上述事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去阅读教材: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这样学生就能从本质上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了。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生动、直观,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不仅符合概念形成的规律和概念教学的原则,而且可以使抽象难懂的化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定义得到充分、透彻的理解。
其他文献
有人说过,当老师而不当班主任是一辈子的遗憾。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农村初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迎难而上,探索着前进。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难处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随着留守儿
期刊
摘 要: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学习,我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策略,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 提高 策略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
期刊
摘 要: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鲁迅先生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 悲剧美 审美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是重要的审美形态。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期刊
语文是文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教学应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低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乐学、会学、自主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居住分散,路途遥远,大部分学生刚上一年级就得住校,在寄宿制学校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起初几周的教学中是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们正处在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中,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对小学生活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涌现,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为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我们的民族语言——汉语抓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积淀文学精华,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当今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尤其重要的是创新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三月的春风,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也悄然地发生变化,出现了欣喜的景象。在这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景象里,我们看到了成功,享受到了乐趣;也看到了失败,感受到了无奈。可是,不管怎么失败,怎么无奈,课改课改,就是要改变我们陈旧的、不符合学生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得激趣,学生学得有趣。失败了再来,成功了继续,因此,課改对我们来说是
期刊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发明创造也就失去了精神源泉。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學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把这几年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期刊
“你已经很美了,请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形象,你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你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成绩总在中游徘徊,这说明你没有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用忘我的精神,去搞好自己的学习,让你的成绩同你一样‘美丽’。”  这是我给八年级三班王娟同学写的书信上的话。最近,她打了耳洞,还经常在课堂上照小鏡子,她学习有点分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呢!我不想在课堂上揭她的短,但又不想姑息她的过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