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徕卡光学研发总监彼得·卡伯(Peter Karbe)是徕卡镜头研发的第4代领军人物,他设计的徕卡M系列镜头包括APO Summicron-M 50mm F2 ASPH、APO-Summicron-M75mm F2.0 ASPH、Noctilux-M 50mm F0.95 ASPH、APO-Summicron-M 35 f/2 ASPH等。徕卡镜头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有什么特点?摄影器材研究者透明蓝和彼得·卡伯为您一一解读。
透明蓝:徕卡镜头的特点是什么?
彼得·卡伯:在我看来,徕卡镜头的特点是在拥有优秀光学性能的同时保持小巧的外形。除此之外,镜头的坚固及耐用也是徕卡最为看重的特性。
透明蓝:徕卡在近一百年里制造了那么多优秀的镜头,有什么诀窍吗?
彼得·卡伯:别雷克教授于1930年出版了《实用光学基础》一书,该书总结了他在镜头设计方面的经验,并诠释了其镜头设计理论。别雷克教授的“光学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也成为徕卡公司镜头研发生产的基础理论。这本书1969年再版后一直销售到1985年,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得益于别雷克教授的理念,徕卡光学设计师设计出了一只又一只优秀的徕卡镜头。
透明蓝:徕卡早在1953年就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镜头,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设计工具,光学设计师还重要吗?
彼得·卡伯:在新镜头的研发过程中,對光学系统进行分析即使在当今依然十分重要,同时也是研发新镜头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计算机和软件只是帮助回答问题的工具,而问题则是由光学设计师提出的。
透明蓝:新型玻璃材料的应用(比如20世纪50年代镧系放射性玻璃),以及提高加工精度都可以制造出更好的镜头。现在,徕卡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以便制造出更优秀的镜头?
彼得·卡伯:近年来生产的新一代徕卡M镜头光学特性有了一些改变。镜头在全开光圈下就可达到优异的成像质量,但缩小光圈,光学性能不会提升,仅能继续增加景深。为此,新一代徕卡M镜头制造使用了特殊的玻璃镜片(APO),它具有高折射率及消除色差的特性。另外非球面镜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浮动镜组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镜头结构中,这样可以使同样的光学素质覆盖镜头全部的焦段,这对研发大光圈镜头来说尤为重要。
透明蓝:关于徕卡镜头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徕卡曾采用程序控制的恒定冷却速度在玻璃材料熔融的状态下进行长达一年时间的冷却,以保证光学质量,这是真的吗?
彼得·卡伯:不是。徕卡过去自己制造镜头用的光学玻璃时,对光学玻璃的允许误差率要求非常严格,冷却时间常常需要几周。现在徕卡已经不再生产制造镜头的光学玻璃,而是从知名的玻璃生产商订购。
透明蓝:很多徕卡拥趸认为HTF曲线不足以描述徕卡镜头的光学素质,徕卡镜头有一些不能言传,只可意会的“德国味道”。您认为评判镜头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彼得·卡伯:所有评判徕卡镜头光学素质的核心参数都可以用物理量来描述,但这些核心参数并非都能通过镜头宣传页中的MTF曲线表达,比如生产工艺的精度及镜片镀膜的允许误差率等。一只镜头是否可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与生产工艺息息相关,而生产工具的精度对加工精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透明蓝:胶片时代的徕卡老镜头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时,是否有与新镜头同样优秀的表现?反之,如果将数码时代的镜头用到胶片相机上,效果会怎样?徕卡在数码时代会针对电子感光元件的特性对镜头光学做一些优化吗?
彼得·卡伯:徕卡已经将数码技术与M系统进行完美的融合。针对电子感光元件对光线入射角度敏感的问题,徕卡和柯达共同研发了微透镜偏移(Micro Lens Offset)技术。该技术对相机里的电子感光元件进行了优化,搭配“胶片镜头”使用也有优异表现。数码时代的镜头用在胶片相机上效果同样优异。
透明蓝:数码时代,照片是“算”出来的。徕卡是否将在胶片时代积累的大量经验融入到算法当中呢?算法是否会直接影响到数码照片的质量?6 bit的功能是什么?
彼得·卡伯:数码化使校正像差、暗角、变形更为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徕卡在胶片时代定义的镜头质量目标在数码时代会被推翻。恰恰相反,徕卡始终将镜头的光学素质维持在最高的水平。通过软件校正的主要是镜头的畸变和暗角。6位编码将准确的镜头型号传送给相机,以便可以使用相应的校正数据。
透明蓝:很多徕卡用户十分在意镜头的用料,认为这是区分徕卡镜头与其他镜头品质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某些徕卡镜头的用料似乎不那么考究了,比如现行版的银色35mm F1.4ASPH。这是为了节约成本,还是有技术方面的考量?
彼得·卡伯:过去,黄铜材料在徕卡镜头中有重要作用。其一,在镜筒内部使用黄铜材料固定镜片,黄铜和铝两种材料的结合可以保证镜片运动顺畅、精确对焦。其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徕卡银色镀铬镜头的镜筒材质必须使用黄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观的均匀性,缺点是增加了镜头的重量。而现在,随着工艺的进步,达到相同的外观,银色镜筒也可以用铝材进行阳极化处理,这可以在不影响镜头质量的前提下减轻镜头的重量。
透明蓝:有人痴迷老徕卡镜头,如八枚玉、50mmF1.2双非、钢嘴等。近年来,徕卡推出了若干复刻镜头,如Summaron-M 28mm F5.6、Thambar 90mm F2.2等。今后我们会继续看到复刻镜头吗?
彼得·卡伯:对未来的新产品无可奉告,但我们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毅刚)
透明蓝:徕卡镜头的特点是什么?
彼得·卡伯:在我看来,徕卡镜头的特点是在拥有优秀光学性能的同时保持小巧的外形。除此之外,镜头的坚固及耐用也是徕卡最为看重的特性。
透明蓝:徕卡在近一百年里制造了那么多优秀的镜头,有什么诀窍吗?
彼得·卡伯:别雷克教授于1930年出版了《实用光学基础》一书,该书总结了他在镜头设计方面的经验,并诠释了其镜头设计理论。别雷克教授的“光学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也成为徕卡公司镜头研发生产的基础理论。这本书1969年再版后一直销售到1985年,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得益于别雷克教授的理念,徕卡光学设计师设计出了一只又一只优秀的徕卡镜头。
透明蓝:徕卡早在1953年就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镜头,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设计工具,光学设计师还重要吗?
彼得·卡伯:在新镜头的研发过程中,對光学系统进行分析即使在当今依然十分重要,同时也是研发新镜头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计算机和软件只是帮助回答问题的工具,而问题则是由光学设计师提出的。
透明蓝:新型玻璃材料的应用(比如20世纪50年代镧系放射性玻璃),以及提高加工精度都可以制造出更好的镜头。现在,徕卡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以便制造出更优秀的镜头?
彼得·卡伯:近年来生产的新一代徕卡M镜头光学特性有了一些改变。镜头在全开光圈下就可达到优异的成像质量,但缩小光圈,光学性能不会提升,仅能继续增加景深。为此,新一代徕卡M镜头制造使用了特殊的玻璃镜片(APO),它具有高折射率及消除色差的特性。另外非球面镜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浮动镜组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镜头结构中,这样可以使同样的光学素质覆盖镜头全部的焦段,这对研发大光圈镜头来说尤为重要。
透明蓝:关于徕卡镜头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徕卡曾采用程序控制的恒定冷却速度在玻璃材料熔融的状态下进行长达一年时间的冷却,以保证光学质量,这是真的吗?
彼得·卡伯:不是。徕卡过去自己制造镜头用的光学玻璃时,对光学玻璃的允许误差率要求非常严格,冷却时间常常需要几周。现在徕卡已经不再生产制造镜头的光学玻璃,而是从知名的玻璃生产商订购。
透明蓝:很多徕卡拥趸认为HTF曲线不足以描述徕卡镜头的光学素质,徕卡镜头有一些不能言传,只可意会的“德国味道”。您认为评判镜头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彼得·卡伯:所有评判徕卡镜头光学素质的核心参数都可以用物理量来描述,但这些核心参数并非都能通过镜头宣传页中的MTF曲线表达,比如生产工艺的精度及镜片镀膜的允许误差率等。一只镜头是否可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与生产工艺息息相关,而生产工具的精度对加工精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透明蓝:胶片时代的徕卡老镜头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时,是否有与新镜头同样优秀的表现?反之,如果将数码时代的镜头用到胶片相机上,效果会怎样?徕卡在数码时代会针对电子感光元件的特性对镜头光学做一些优化吗?
彼得·卡伯:徕卡已经将数码技术与M系统进行完美的融合。针对电子感光元件对光线入射角度敏感的问题,徕卡和柯达共同研发了微透镜偏移(Micro Lens Offset)技术。该技术对相机里的电子感光元件进行了优化,搭配“胶片镜头”使用也有优异表现。数码时代的镜头用在胶片相机上效果同样优异。
透明蓝:数码时代,照片是“算”出来的。徕卡是否将在胶片时代积累的大量经验融入到算法当中呢?算法是否会直接影响到数码照片的质量?6 bit的功能是什么?
彼得·卡伯:数码化使校正像差、暗角、变形更为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徕卡在胶片时代定义的镜头质量目标在数码时代会被推翻。恰恰相反,徕卡始终将镜头的光学素质维持在最高的水平。通过软件校正的主要是镜头的畸变和暗角。6位编码将准确的镜头型号传送给相机,以便可以使用相应的校正数据。
透明蓝:很多徕卡用户十分在意镜头的用料,认为这是区分徕卡镜头与其他镜头品质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某些徕卡镜头的用料似乎不那么考究了,比如现行版的银色35mm F1.4ASPH。这是为了节约成本,还是有技术方面的考量?
彼得·卡伯:过去,黄铜材料在徕卡镜头中有重要作用。其一,在镜筒内部使用黄铜材料固定镜片,黄铜和铝两种材料的结合可以保证镜片运动顺畅、精确对焦。其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徕卡银色镀铬镜头的镜筒材质必须使用黄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观的均匀性,缺点是增加了镜头的重量。而现在,随着工艺的进步,达到相同的外观,银色镜筒也可以用铝材进行阳极化处理,这可以在不影响镜头质量的前提下减轻镜头的重量。
透明蓝:有人痴迷老徕卡镜头,如八枚玉、50mmF1.2双非、钢嘴等。近年来,徕卡推出了若干复刻镜头,如Summaron-M 28mm F5.6、Thambar 90mm F2.2等。今后我们会继续看到复刻镜头吗?
彼得·卡伯:对未来的新产品无可奉告,但我们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