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很多习惯、能力,在小学都处于一个萌芽阶段,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提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无差别教学,则很难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高,但是如果投入过多精力进行学生的个人教育又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笔者看来,为了将教师的个人精力以及有限的课堂时间完全利用起来,可以在小学开展分层教学,通过分层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小组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将在下文简要谈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层,二是教学.所谓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这并不是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只是为了找寻每个层次学生的共同点,为下面的教学作准备.而教学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针对性备课,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缩短每个层次间学生的差距.
一、分层的概述
分层是整个分层教学的基础,唯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才能为教师在后续对学生的整体特点分析提供便利.根据笔者调查和实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最好是在中高年级进行.一方面,科学地进行分层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学习能力.而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心情和喜好的影响,所以短期内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变化性较大,唯有得到学生年龄稍大,才能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二年级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趋向于筑基,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过早地进行分层没有意义.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班级中的数学成绩出现分层现象或者梯度现象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了、比如,笔者就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全班共有二十五个人,分成了以下四层,整个分层呈纺锤形,中间两层的人数较多.第一层,这一层的学生在班级中可以说是较令老师满意的人,他们的综合成绩好,学习能力强,能够并且乐于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层,这一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不错,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灵活性高,他们的数量大概有着八九人,为分层教学的重点对象.第三层,这一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他们同样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提升班级整体成绩的关键.第四层,这一层的学生属于所谓的“差生”,他们对学生没兴趣或者学习能力较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他们,毕竟学生年级还小,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塑造性.
二、分组的概述
将学生科学地分层之后,就是将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再分组.笔者通过实验发现,分层教学还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某一个层次中进行分组,而这种分组主要是针对二三层次这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一四层次的学生数量较少,无需进行分组.在对二三层次学生分组时,主要考虑的就是他们的性格特征,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因此也很爱说话,不受约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避免让他们扎堆学习,很容易互相影响,降低学习效果.同样的,对于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能让他们在一个小组学习,不然,进行讨论学习时,几个人都不爱说话,讨论的效果也极为低下.教师在二三层次进行分组,为的就是根据性格特征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其互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教学
全体分组和部分分层后,就需要教师根据分层的情况,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首先就课堂基础内容进行整体教学,然后再根据每个层次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教学.针对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学时主要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难题解答.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则以一定的练习为主,让他们在做题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则以重点知识的讲解为主,同时辅之适量的题目,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性.对于第四层次的学生则是基础知识的二次讲解为主,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基础题目的练习,尽量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这这一章中,笔者就给四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笔者给他们出了几道奥赛的多边形面积计算题,让这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对于第二个层次学生,笔者则综合地讲解了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在结合后,对多边形进行分割的思路,同时辅之往年的期末考试题目进行练习.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则是以书上的课后习题为主,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正确率.对于第四个层次的学生,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多边形剪纸,然后通过折纸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割法.通过这种分层的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年级确实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若干层次,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设计教学计划,最终通过分层教学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肖宁.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3(92).
[2]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层,二是教学.所谓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这并不是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只是为了找寻每个层次学生的共同点,为下面的教学作准备.而教学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针对性备课,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缩短每个层次间学生的差距.
一、分层的概述
分层是整个分层教学的基础,唯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才能为教师在后续对学生的整体特点分析提供便利.根据笔者调查和实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最好是在中高年级进行.一方面,科学地进行分层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学习能力.而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心情和喜好的影响,所以短期内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变化性较大,唯有得到学生年龄稍大,才能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二年级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趋向于筑基,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过早地进行分层没有意义.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班级中的数学成绩出现分层现象或者梯度现象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了、比如,笔者就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全班共有二十五个人,分成了以下四层,整个分层呈纺锤形,中间两层的人数较多.第一层,这一层的学生在班级中可以说是较令老师满意的人,他们的综合成绩好,学习能力强,能够并且乐于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层,这一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不错,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灵活性高,他们的数量大概有着八九人,为分层教学的重点对象.第三层,这一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他们同样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提升班级整体成绩的关键.第四层,这一层的学生属于所谓的“差生”,他们对学生没兴趣或者学习能力较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他们,毕竟学生年级还小,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塑造性.
二、分组的概述
将学生科学地分层之后,就是将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再分组.笔者通过实验发现,分层教学还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某一个层次中进行分组,而这种分组主要是针对二三层次这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一四层次的学生数量较少,无需进行分组.在对二三层次学生分组时,主要考虑的就是他们的性格特征,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因此也很爱说话,不受约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避免让他们扎堆学习,很容易互相影响,降低学习效果.同样的,对于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能让他们在一个小组学习,不然,进行讨论学习时,几个人都不爱说话,讨论的效果也极为低下.教师在二三层次进行分组,为的就是根据性格特征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其互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教学
全体分组和部分分层后,就需要教师根据分层的情况,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首先就课堂基础内容进行整体教学,然后再根据每个层次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教学.针对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学时主要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难题解答.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则以一定的练习为主,让他们在做题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则以重点知识的讲解为主,同时辅之适量的题目,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性.对于第四层次的学生则是基础知识的二次讲解为主,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基础题目的练习,尽量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这这一章中,笔者就给四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笔者给他们出了几道奥赛的多边形面积计算题,让这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对于第二个层次学生,笔者则综合地讲解了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在结合后,对多边形进行分割的思路,同时辅之往年的期末考试题目进行练习.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则是以书上的课后习题为主,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正确率.对于第四个层次的学生,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多边形剪纸,然后通过折纸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割法.通过这种分层的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年级确实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若干层次,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设计教学计划,最终通过分层教学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肖宁.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3(92).
[2]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