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在落实新的课程目标上进展程度如何?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是什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本镇十所小学中十名教导主任、十名教研组长和二十名数学教师就小学数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备课时教师头脑中想得最多的问题、优生、学困生的区分标准、考试方式以及教师对学生采用怎样的评价和反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测试主义”倾向。即教师只重视“纸、笔测试”课程内容,轻视其他“纸、笔测试”无法检测的课程内容;二是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不明确应该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人。上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显性的,第二个问题则是隐性的,但第二个问题是主因,是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小学数学教学最应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本区上期四年级数学抽考和其他年级统一命题考试情况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多元”能力: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数学思想能力;4.数学实验、操作的能力;5.数学推理、论证的能力;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获取、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
现在,让我们审视当前和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显然,由于多数教师没有建立学生“多元”能力观,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培养了某几方面却又忽视了另外的几个方面,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均衡的培養和发展。因此,当前和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很好的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强调对学生进行以上七种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中使学生“多元”能力目标均衡推进?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平衡发展呢?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能力培养目标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年级应该实现哪些能力目标,需要教师首先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圆锥体积》教学内容包括: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体积公式的应用。由此确定的能力目标:首先是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交流,呈现自己的数学思想。即通过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比较。转化成抽象的圆锥体积问题;其次是数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即借助圆柱、圆锥两种学具。对其进行装沙子操作活动,探索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其三是让学生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分析,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力的论证及判断的能力。第四是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学生说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促进学生相互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第五是提出问题和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利用体积公式求圆锥体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教学工作时刻向课程目标看齐,不致再出现前面所说的目标落实不均衡的问题。
2.根据能力目标,重组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内容确定了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年级的能力目标之后,教师不应只钻进教材的圈子里去追求目标的实现,而应该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去重组教学内容,凡是有助于能力目标达成的素材都可以拿来,对课程进行补充、整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3.针对能力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每种能力目标的实现都有最佳的路径。教师要注意寻找这些有效路径,和学生一起经历这些过程。如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多组织学生到室内外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图形的特点、位置,建立图形的表象,更要引导学生脱离实物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图形及空间位置。还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出原图形或复现出原图形间的位置关系等。
4.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平衡发展
任何一名学生,他在数学多元能力的发展上,其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平衡的。表现为某些方面能力强,有些方面能力弱,或表现为某几方面是强项,而某些方面则是弱项。即使是数学能力整体较强的学生,也存在相对的弱项能力。反之,即使是数学能力整体较弱的学生,也存在相对的强项能力。这就是小学生数学多元能力的个体差异性。作为教师,应该深度关注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为每个学生建立各自的数学多元能力发展水平档案,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保护学生的强项能力,提升学生的弱项能力,促进每个学生数学“多元”能力平衡发展,不断完善数学教学功能。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通过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测试主义”倾向。即教师只重视“纸、笔测试”课程内容,轻视其他“纸、笔测试”无法检测的课程内容;二是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不明确应该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人。上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显性的,第二个问题则是隐性的,但第二个问题是主因,是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小学数学教学最应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本区上期四年级数学抽考和其他年级统一命题考试情况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多元”能力: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数学思想能力;4.数学实验、操作的能力;5.数学推理、论证的能力;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获取、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
现在,让我们审视当前和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显然,由于多数教师没有建立学生“多元”能力观,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培养了某几方面却又忽视了另外的几个方面,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均衡的培養和发展。因此,当前和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很好的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强调对学生进行以上七种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中使学生“多元”能力目标均衡推进?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平衡发展呢?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能力培养目标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年级应该实现哪些能力目标,需要教师首先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圆锥体积》教学内容包括: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体积公式的应用。由此确定的能力目标:首先是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交流,呈现自己的数学思想。即通过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比较。转化成抽象的圆锥体积问题;其次是数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即借助圆柱、圆锥两种学具。对其进行装沙子操作活动,探索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其三是让学生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分析,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力的论证及判断的能力。第四是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学生说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促进学生相互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第五是提出问题和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利用体积公式求圆锥体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教学工作时刻向课程目标看齐,不致再出现前面所说的目标落实不均衡的问题。
2.根据能力目标,重组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内容确定了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年级的能力目标之后,教师不应只钻进教材的圈子里去追求目标的实现,而应该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去重组教学内容,凡是有助于能力目标达成的素材都可以拿来,对课程进行补充、整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3.针对能力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每种能力目标的实现都有最佳的路径。教师要注意寻找这些有效路径,和学生一起经历这些过程。如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多组织学生到室内外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图形的特点、位置,建立图形的表象,更要引导学生脱离实物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图形及空间位置。还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出原图形或复现出原图形间的位置关系等。
4.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平衡发展
任何一名学生,他在数学多元能力的发展上,其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平衡的。表现为某些方面能力强,有些方面能力弱,或表现为某几方面是强项,而某些方面则是弱项。即使是数学能力整体较强的学生,也存在相对的弱项能力。反之,即使是数学能力整体较弱的学生,也存在相对的强项能力。这就是小学生数学多元能力的个体差异性。作为教师,应该深度关注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为每个学生建立各自的数学多元能力发展水平档案,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保护学生的强项能力,提升学生的弱项能力,促进每个学生数学“多元”能力平衡发展,不断完善数学教学功能。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