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策略,并逐步形成一种学习理论。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笔者在借鉴前人经验和大量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以合作课堂、作业和考试为主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分数的依赖。
【关键词】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标准分;提高分;进步量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引进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课程改革中更把合作学习作为此次改革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是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1. 综论几种常见合作学习策略的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策略很多,仅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并证明有效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而最经典、最受人们推崇的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切块拼接法(Jigsaw)、共学式(LT)、小组调查法(GI)。本文以斯莱文的STAD法为例来论述。
STAD法的评价引进了基础分与提高分。基础分的确定是为了确立评价的参照标准,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确定,或者以以往测验中的平均数来代表;提高分的确立是为了对小组以及个人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价。提高分的计算如下:
各人的提高分算出后,再计算小组分数。小组分数是小组成员提高分的平均分,根据小组分数对小组做出评价,标准是:
(注:这个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为所在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而不管他们以往的成绩如何,体现了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评价通过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为本小组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
2. 基础教育改革对评价实施的要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根据这些要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二、建构有利于人持续发展的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1. 建构评价体系的理念
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明确“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可以成才。”其目的主要包括:①使小组各成员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同舟共济;②削弱竞争增强合作,使传统的个人竞争转化为个人为小组做贡献的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形成;③鼓励人人进步,消除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可发挥自身优势为小组做出贡献,取得进步,有利于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④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并突出以合作课堂、作业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的持续发展。
2. 评价总体系
合作学习环境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合作课堂、作业与学业考试,其权重为3∶3∶4(见图示)。合作课堂主要包括小组群体活动水平指标和个体活动水平指标,其权重为6∶4(见表);以初中地理为例,作业包括课堂练习(课本练习、填充图册练习、课堂小测验)、合作作业(地理小论文、地理小报、地理小制作、地理演讲),权重为2∶8;考试分闭卷与开卷,权重为7∶3。合作课堂、课堂练习由各小组长与教师共同评分,合作作业、考试由教师评分。
评价总体系
小组群体活动水平6
个体活动水平4
课堂练习2:课本练习、填充图册练习、课堂小测验。
合作作业8:地理小论文、地理小报、地理小制作、地理演讲。
闭卷考试7
开卷考试3
3. 过程性评价体系
这里的“过程”主要是指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合作课堂与作业。合作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评分采用等级制,可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内涵如下:
1:相当于90—100分,学生的表现可作为典范。
2:相当于80—90分,学生能做到各指标的内容。
3:相当于70—80分,学生有明显的进步,但不能完全做到各指标内容。
4:相当于60—70分,学生处于起步阶段。
5:相当于60分以下,学生不能执行各指标内容。
评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完成,这样才能把评价的反馈功能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促使学生参与并修订现时不足的行为,为未来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并且评分时应有意识地记录一些典型事例,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从中也可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历程。
作业中的课堂练习由个人完成,评分也由个人评或组内同学互评,教师通过抽查的形式检查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合作作业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作业,由教师直接评分,得分由小组各成员共享。也可半学期或一学期教师把各人作业的评分进行统计,赋予一个分数以30%的权重纳入学生最后的得分。
4. 终结性评价体系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学业考试和一个阶段(半学期、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总体表现的成绩。对于考试,以初中地理为例,可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两部分,权重为7∶3。闭卷主要考查学生以记忆、理解为主的知识性内容,开卷主要考查学生以分析、动手为主的能力性内容。当然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开卷闭卷的权重可调节。对于成绩的计算,如果按原始分进行,可能会出现不可比的不科学状况,因此应把百分制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公式为:
Z=10×■ 60
(X为原始分数,■为原始分数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由于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各人成绩还要根据各人对小组的贡献量来确定。方法是:每人算出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用这个差值算出各小组的平均分,此平均分就是小组的进步量,再以小组进步量定出小组各成员的提高分,标准是:
(注:这个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然后,以各人后次考试的标准分与各组提高分的和为该学生这次考试的最终呈现成绩。如必胜组的学生S7,他前次考试的原始分为86、标准分为76;后次考试的原始分为86、标准分为72。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为-4(72—76),根据必胜组所有组员的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的平均算出必胜组的小组进步量为1,对照标准,提高分为4。因此,学生S7的这次考试的最终呈现成绩为72 4=76。虽然学生S7个人前后两次成绩相比较是退步了(—4),但由于参加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享受到小组整体进步带来的好处,使他的成绩反而升高。这无疑会激发他更好地与同学合作,争取进步为小组做贡献。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强调个人进步对小组贡献的重要性,以标准参照为基础,要求每个人不断努力,自己与自己过去比,争取进步;而且强调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帮助,因为一个组员的极大进步并不意味着整组成员的平均分很高,只有保证各个成员都有进步,才能保证每人有比较高的提高分。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小组间竞争比较激烈。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下一次成绩时,应该用下一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分减去上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分,而不是加了提高分的最终呈现的成绩。
对于一个阶段学生最终的成绩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Z=0.3Z合作课堂 0.3Z作业 0.4Z考试
三、结论
1. 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的。
2. 这种评价体系以个人成绩算小组成绩,再以小组成绩算个人成绩,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并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STAD等合作学习策略以个人成绩算小组成绩、通过评价小组成绩来促进学生发展的间接做法,使小组成绩又再回归到个人成绩,满足了学生对成绩的依赖性。
3. 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以合作课堂、作业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并把评价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中,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喜忧哀乐,真正实现评价的反馈功能。这种评价是“成长记录”评价的有效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春红,孙海洪.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吴盘生.小组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89(01).
[5]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标准分;提高分;进步量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引进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课程改革中更把合作学习作为此次改革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是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1. 综论几种常见合作学习策略的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策略很多,仅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并证明有效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而最经典、最受人们推崇的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切块拼接法(Jigsaw)、共学式(LT)、小组调查法(GI)。本文以斯莱文的STAD法为例来论述。
STAD法的评价引进了基础分与提高分。基础分的确定是为了确立评价的参照标准,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确定,或者以以往测验中的平均数来代表;提高分的确立是为了对小组以及个人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价。提高分的计算如下:
各人的提高分算出后,再计算小组分数。小组分数是小组成员提高分的平均分,根据小组分数对小组做出评价,标准是:
(注:这个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为所在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而不管他们以往的成绩如何,体现了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评价通过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为本小组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
2. 基础教育改革对评价实施的要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根据这些要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二、建构有利于人持续发展的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1. 建构评价体系的理念
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明确“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可以成才。”其目的主要包括:①使小组各成员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同舟共济;②削弱竞争增强合作,使传统的个人竞争转化为个人为小组做贡献的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形成;③鼓励人人进步,消除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可发挥自身优势为小组做出贡献,取得进步,有利于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④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并突出以合作课堂、作业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的持续发展。
2. 评价总体系
合作学习环境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合作课堂、作业与学业考试,其权重为3∶3∶4(见图示)。合作课堂主要包括小组群体活动水平指标和个体活动水平指标,其权重为6∶4(见表);以初中地理为例,作业包括课堂练习(课本练习、填充图册练习、课堂小测验)、合作作业(地理小论文、地理小报、地理小制作、地理演讲),权重为2∶8;考试分闭卷与开卷,权重为7∶3。合作课堂、课堂练习由各小组长与教师共同评分,合作作业、考试由教师评分。
评价总体系
小组群体活动水平6
个体活动水平4
课堂练习2:课本练习、填充图册练习、课堂小测验。
合作作业8:地理小论文、地理小报、地理小制作、地理演讲。
闭卷考试7
开卷考试3
3. 过程性评价体系
这里的“过程”主要是指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合作课堂与作业。合作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评分采用等级制,可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内涵如下:
1:相当于90—100分,学生的表现可作为典范。
2:相当于80—90分,学生能做到各指标的内容。
3:相当于70—80分,学生有明显的进步,但不能完全做到各指标内容。
4:相当于60—70分,学生处于起步阶段。
5:相当于60分以下,学生不能执行各指标内容。
评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完成,这样才能把评价的反馈功能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促使学生参与并修订现时不足的行为,为未来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并且评分时应有意识地记录一些典型事例,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从中也可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历程。
作业中的课堂练习由个人完成,评分也由个人评或组内同学互评,教师通过抽查的形式检查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合作作业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作业,由教师直接评分,得分由小组各成员共享。也可半学期或一学期教师把各人作业的评分进行统计,赋予一个分数以30%的权重纳入学生最后的得分。
4. 终结性评价体系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学业考试和一个阶段(半学期、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总体表现的成绩。对于考试,以初中地理为例,可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两部分,权重为7∶3。闭卷主要考查学生以记忆、理解为主的知识性内容,开卷主要考查学生以分析、动手为主的能力性内容。当然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开卷闭卷的权重可调节。对于成绩的计算,如果按原始分进行,可能会出现不可比的不科学状况,因此应把百分制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公式为:
Z=10×■ 60
(X为原始分数,■为原始分数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由于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各人成绩还要根据各人对小组的贡献量来确定。方法是:每人算出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用这个差值算出各小组的平均分,此平均分就是小组的进步量,再以小组进步量定出小组各成员的提高分,标准是:
(注:这个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然后,以各人后次考试的标准分与各组提高分的和为该学生这次考试的最终呈现成绩。如必胜组的学生S7,他前次考试的原始分为86、标准分为76;后次考试的原始分为86、标准分为72。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为-4(72—76),根据必胜组所有组员的前后两次标准分之差的平均算出必胜组的小组进步量为1,对照标准,提高分为4。因此,学生S7的这次考试的最终呈现成绩为72 4=76。虽然学生S7个人前后两次成绩相比较是退步了(—4),但由于参加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享受到小组整体进步带来的好处,使他的成绩反而升高。这无疑会激发他更好地与同学合作,争取进步为小组做贡献。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强调个人进步对小组贡献的重要性,以标准参照为基础,要求每个人不断努力,自己与自己过去比,争取进步;而且强调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帮助,因为一个组员的极大进步并不意味着整组成员的平均分很高,只有保证各个成员都有进步,才能保证每人有比较高的提高分。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小组间竞争比较激烈。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下一次成绩时,应该用下一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分减去上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分,而不是加了提高分的最终呈现的成绩。
对于一个阶段学生最终的成绩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Z=0.3Z合作课堂 0.3Z作业 0.4Z考试
三、结论
1. 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的。
2. 这种评价体系以个人成绩算小组成绩,再以小组成绩算个人成绩,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并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STAD等合作学习策略以个人成绩算小组成绩、通过评价小组成绩来促进学生发展的间接做法,使小组成绩又再回归到个人成绩,满足了学生对成绩的依赖性。
3. 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以合作课堂、作业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并把评价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中,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喜忧哀乐,真正实现评价的反馈功能。这种评价是“成长记录”评价的有效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春红,孙海洪.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吴盘生.小组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89(01).
[5]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